怎样才能写好行书,请教?

开一


行书书写技巧,要根据字形结构随机应变,推成出新,最忌讳写成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下面我以上下结构的汉字为例,说明一下如何把行书写得更加好看的书写技巧:


1、第一种方法,写成“上大下小”,如《明 · 文徵明 · 恩赐袭衣银币》云字:

2、第二种方法,写成“上小下大”,如《明 · 文徵明 · 自作诗卷》岁字:


3、第三种方法,写成“上疏下密”,如《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若字:


4、第四种方法,写成“上密下舒”,如《晋 · 王羲之 · 十月七日帖》喜字:

5、第五种方法,写成“上崎下正”,如《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岸字、雪字:

6、第六种方法,写成“上正下崎”,如《晋 · 王羲之 · 天鼠膏帖》膏字:

要领总结:

以上六种方法的实质,是根据汉字的自身结构特点、笔画多少,有意夸大结构特征,突出对比关系,增加险峻之势,应用时也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有时候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今天分享到这里,明天接着说。

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每天书法技巧分享


麓风轩


行书怎么写好看?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想把行书写好看,办法只有一个,那就要认真学习古人的行书,把古人的行书学好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学行书,做到好看还容易些。想把行书写好看,只要认真临习古人的经典碑帖就可以了。而真正达到耐看,这个就难上加难了!如果一个书法家只追求把行书写的好看,那他的追求的目标也太低了点。学行书,追求耐看,追求高雅,才是一个书法家的最高目标!



也有人认为,学行书,为什么要学古人的字?我认为,说出这样话的人是根本不热爱书法,更是不懂书法。对于有些人的说法,我保持沉默。如果自己不想学古人的字,那就自己发明创造几百个行书字体,由出版社出版发行,让别人跟着你的行书字体学,这样不更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又有谁能发明创造出一种比古人写的好的行书字体呢?恐怕一个也没有吧!!!



那么,行书怎么写好看?我认为,只要把王羲之的行书学好,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王羲之的《兰亭序》、 《怀仁集王佑军书圣教序》,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还有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都可以学的。以上推荐的行书碑帖里面,有古人的笔法和字法,还有古人的章法和墨法,更重要的是还有古人的书法精神!这些都是值得今人学的。

学行书,不能光说不练(临帖),既然想学,就要付诸行动。学书法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老老实实的临帖。

以上为个人观点,经验之谈,仅供参考。如果题主认为我的观点不对,可弃之!


中州耕牛堂主


由楷入行,是很多书法朋友都要经历的过程。楷书主要用途不在观赏性而在工具性,向书法艺术领域更深入探索,由楷入行入草是必然的。比如中国历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却没有第一楷书,有草圣但没有楷圣。



楷书快写就是行书的观点是荒谬的。楷书有楷书的法度,行书有行书的技巧。像题主这样,有颜欧的底子,再练习行书不能说驾轻就熟、水到渠成,至少比没有基础的人直接练行书,效果上又好又快得多。由楷入行究竟怎么过渡,抱庸结合自身体会,简要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是读在写前。习写之前要阅读一定量的行书法贴。一千多年的行书说到底脱不了二王风味,练行书首先要看二王。然后可以有选择地看一下名家经典,重点是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三人的。个见,最得二王笔法即此三人,尤其是文徵明。行书关键就是起笔行势、俯仰之姿、呼应关系,大体有个直观顺畅的印象,再开始动笔。



二是悟在习中。没有实践的书写,就没有真正的领悟。在习练之初,主要的目标是模仿,主要的方法是补差。楷书习练很久的人,在点画习惯、书写节奏、结字技巧上会有定势,行书习练时要注意克服这些定势,让行书真正的运行起来。书法贵在悟性,也就是领悟能力。之所以说顿悟、大彻大悟、番然醒悟,就是一定要有新的认识,并且寻找到这个新认识与自身书法技法技巧的联系之处,触类而旁通。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三是持久融塑。融塑的过程,就是融汇与转化的过程,把别人的变成自已的,理想状态就是既不失法度,又独具特色。这个过程最艰难、也最漫长,十之七八的书法技艺将终结于此。如果从这个领域能够走出来,放荡不失法度,飘逸有别凡俗,你就真的是成功了。当然,大多数人习书只图陶治性情、寻找乐趣,如果功利心太强,反而适得其反。淡泊最好。


抱庸詩書


不管是学习哪种书体,方法都基本上是一样的,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步:选帖;选一本自己喜欢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字帖,一定要记住一旦选定就不要轻易更换。

第二步:读帖;认真观察字帖当中的每个字的字形结构,包括每个笔画的角度长度及起笔收笔位置,线条粗细力度轻重的变化等等,然后自己还要需要思考一下这些笔画细节的体现是怎么用笔的。

第三步:临帖;这一步是比较重要的,是将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方法用笔体现到纸上的一个实践过程,初学者书写一定要慢,切记不能着急,对于比较复杂的笔画或者汉字可以适当描红,但是不能多。在这里我建议对临,就是把字帖放一边照着写,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第四步:比较;按要求写完一个字可以跟字帖上的范字进行对照。找出不同的地方,然后再订正,就这样反复读帖,练习,对照,直到写出来的字跟字帖上的一样为止。

第五步:坚持;按照前边四步的方法坚持练习。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直到把字帖上汉字的书写牢记于心,形成肌肉记忆从而变成自己的习惯。

以上几点拙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墨悠然硬笔


初学行书,先识规矩。规矩分为三步 。

第一,先把字写正写均匀 。这是明理的过程。通晓结字之规,用笔之道 。
第二步,明理知法以后,则以加强熟练应笔技巧,加快速度,使字势连贯流畅的练习。字势连贯,字体便生动活泼。如果行笔迟缓,笔滞墨凝,便如土塑木雕,失去生气。
第三步,能纯熟以后,则应守住平和中庸。不能流向狂怪与媚俗。中庸为至道。偏离中庸,便如酒醉巫妖乞丐村汉,胡言乱语颠仆丑陋。


书要清整。清则点画不混杂。整则字体不狂怪。
又要温润。温则性情不骄怒,润则不枯涩。再加以闲雅,则逸兴神飞,书道可成


子衿书法


很多人一谈到练习书法,就觉得一定要苦练,我觉得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但是苦练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有些人学习书法很用功,练习的毛边纸能堆一间房子,可是练习了一辈子也没找到书法的门径,还徘徊在书法大门外面,而有的人练习一两年,甚至三四个月就上路了,因为他们找到了方法和技巧,方向正确的了,努力才有成果,要不然也是白费功夫。


关于学习行书,如果你有楷书基础的话,很快就能上路,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

1、我觉得学习行书还是要以王羲之的行书为主,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练习一下赵孟頫临的《王羲之圣教序》作为一个过渡,因为赵孟頫的行书是墨迹,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好理解。

2、然后就可以直接去学习王羲之的《圣教序》,这个字帖是学习行书最好的范本之一,学习《圣教序》开始一定不要通临,这样很浪费时间,要找出一页或者两页字帖,反复的临摹,还能够写到和字帖一模一样,这两也最好每页都能够写到100遍以上。


听起来很可怕,一页写上100遍,但是算下来也没有多长时间,一天写5遍,20天就写完了,写完这一百遍,你再去通临,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入门了,其它的字都很轻松了,刚开始练习行书是一定要下一点功夫的,想练好行书也没有别的办法,华山就这一条路。

3、练习完《圣教序》以后,可以去练习一下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可以通过这些作品学习行书的章法,之后可以学习一下宋四家以及明清时期的行书,丰富自己的用笔,开拓自己的眼界。


注意:初学圣教序的时候,不要忘记它是一本行书字帖,一定要注意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关系,写的时候可以很难,但是笔画之间一定要有关系,可以笔断意连,不能把它当楷书写。

喜欢书法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


不二斋



就爱写写字


就以硬笔行书为例,书写技巧,如果刻意去总结的话,实在太多了。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留形。

也就是和楷书结构保持高度一致性,只是少了些许楷书的许多顿笔,多了点流畅感,又或某些笔画变得更为犀利了!

以“石”字为例:该字写起来比较顺势,所以作为行书,结构上和楷书结构相差不大!


但这一撇的力度,和楷书中的一楷是不一样的。行书中写成附钩撇,这样的好处是比较有力度,同时,有利于行书日常书写的节奏感;

2.变形,或者变异。往往是该结构,不适合行书的正常速度书写,在结构上有所改变!

比如:空,这个字,在日常书写速度下,你写下宝盖头下面的一撇一点,肯定不太顺势的,最好有所调整,调整方法是约定俗成的,又被名家总结,需要我们学习的,而不能随意发挥!


变异的写法比较多,常用字很多都有些变异的,但是,要保留一定的辨识度,必竟是硬笔行书,是服务于日常书写!

3,笔顺的调整,这个之前谈到过,行书有行书的笔顺,很多都与楷书的笔顺不一样的,在这里就不多谈了!

4,整段的抄写上,讲究有收有放,张驰有度,留白得体,同时,字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要在一个中轴线上;

如此,个人经验之谈——


行书一点通


写行书有哪些要领?

一,行书以劲力取势:

古言,用笔一般以劲力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的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

书写注重以中锋取笔意,即笔尖之毫而运笔,达其劲力,有疾驰之笔,亦乃取劲力,那么韵则圆转之笔,柔美貌,映带牵丝,飞白,意到笔不至而取虚,虚实相映,和融入墨,皆有韵致出现,作品有势有韵,那么行书贵于畅然流通,成矣。

二,行书疏密得体为风神:

笔画布局,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必须下笔净劲,疏密停匀为佳妙,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

由此可见,行书力究,字有大小,字有疏密,密不透风,疏则骏驶,行成布局兼备阴阳之气,沉著屈郁有之,奇拔豪达有之,皆于疏密笔画之中而映之。

三:行书当造乎自然

清刘熙载云“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地也。”

可理解,书写须自然的书写性,一般行书笔意根据自己掌握的用笔方法可集古人笔意,亦可加入己笔性,这是第一阶段,初期书写,到了后期,笔法取众家之长,变为自己的笔意,可以通达自然而然书写。

这都是后学,其中包括笔外功底,学识修养,意性品味有了独特气质。才有的造乎自然性的书墨风格。

以上理解。当然行书书写非模式化,一般是体验书写,而有自己的颖悟,各取所需,喜欢何种风格,就有不同的书写风度。



狂喜淡墨a


行书是一种统称,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行书具有连贯流畅、灵活多变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显得姿态万千,欹正对比让行书更具姿态。



行书不仅仅是楷书的快写,它是有笔画省减的,结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学习方法跟楷书略有不同。关于学好行书有什么秘诀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学书经历做了一个小结,归纳如下:



一、选好碑帖范本最关键。

古人说:取法乎上 ,得法乎中,取法乎中,得法乎下!行书应从魏晋南北朝书家的法书入手。先学“二王”可以事半功倍!《圣教序》和《兰亭序》都是很好的学习范本。米芾的《苕溪诗卷》,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赵孟頫、黄庭坚的很多行书碑帖都可以作为临摹的范本。



二、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

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点画入手,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顿、挫、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三、临摹交替练习。

临摹要刻苦,细心读帖,认真体会古人用笔,包括点画粗细、方向,角度,结体、字形等的变化。



四、加强对比性练习。把相同的字,相同的部首放在一起练习,比对,力求神形兼备!

五、小字和大字练习相结合;临摹和创作相结合。



六、力求墨色变化丰富。

同一个字里头,笔画少的那边要写粗一点,独体字墨色要浓,笔画要写得稍粗一些,力求协调,笔画多的字要注意笔画的穿插,线条要细些,力求稳健而不臃肿!



七、注意点画的呼应、字与字的衔接和连带以及间距的处理。

八、计白当黑,疏密得当。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走马观花,密处密不容针!



九、、中侧锋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十、意在笔先。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十一、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个性、思想、审美、气质的流露,不仅仅是技巧的表现。



十二、力求结体多变 ,对比强烈。大小参差,错落有致!

十三、力求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神采飞扬!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行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