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德州市中醫院主治醫師張方濤:按壓穴位可有效緩解胃腸不適

「醫說」德州市中醫院主治醫師張方濤:按壓穴位可有效緩解胃腸不適

胃痛、胃脹、腹瀉等是常見的胃腸道疾病。症狀較輕時,市民一般會選擇口服藥物來緩解。德州市中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張方濤介紹,除口服藥物外,穴位按壓也是緩解以上症狀的有效方法,市民不妨一試。

“胃腸道疾病主要是胃腸感受寒邪、飲食不節、肝鬱氣滯、本身脾胃虛弱、腎陽虧虛等原因導致的。”張方濤介紹,市民如稍感胃腸不適,可以按壓中脘、天樞、關元、足三里這四個穴位,一般情況下,症狀都能得到很好的緩解甚至消除。同時,張方濤也提醒,在症狀比較明顯或嚴重時,市民一定首先選擇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最佳時機。

據介紹,中脘位於臍上四寸,在臍和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可通調腑氣、和胃止痛,治療胃痛、呃逆、嘔吐效果好。天樞位於肚臍兩側兩寸處,左右各一個,可疏調腸道氣機,行氣止痛,且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便秘及腹瀉均可調節。關元位於臍下三寸,為小腸募穴,按摩後腹痛和洩瀉均可調節。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三寸,按摩可治療胃痛、腹痛、呃逆、嘔吐、洩瀉、便秘等。

張方濤說,刺激按壓穴位一般用拇指操作,指甲不能太長。選好穴位後,將拇指指腹按在穴位上,吸定指下皮膚,運用一定力度緩緩旋轉按壓刺激,力度以不會感覺太難受為宜。一般一個穴位做300至500下,注意拇指指腹和指下皮膚不能有滑動摩擦,以免脫離穴位。腹痛、洩瀉和便秘可以用摩腹的方法緩解,即以肚臍為中心,掌心貼腹部皮膚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摩腹。一般的輕度腹痛和腹瀉宜逆時針摩腹,腹痛伴有腹脹、便秘宜順時針摩腹。(範帥 李磊 王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