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曾当过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


100年前,1920年的2月2日,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您知道中国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谁吗?

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

中国第一个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曾当过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

张德彝


张德彝(1847年--1918年),又名张德明,字在初,一字俊峰,祖籍盛京铁岭,清初编入汉军镶黄旗。他一生八次出国,在国外度过二十七个年头。每次出国,他都写下详细的日记,依次成辑《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共约二百万字。其中《航海述奇》和《四述奇》曾有人传抄印行,其余均未发表过。张德彝去世后,他的后人恐先人手稿遭受损失,一九五一年将手稿送交人民政府保管,存放在北京图书馆柏林寺书库内。

中国第一个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曾当过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

出使欧美的中国使团出发前在北京合影


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而设立的,也是我国第一所外语学校。张德彝十五岁那年,凭着自己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当时北京同文馆,是这所学校仅有的十名学员之一。后经三年苦读,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曾任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同治7年(1868年)2月,前驻华公使浦安臣带领“中国使团”出访欧美,张德彝也成为随团人员中的一名。张德彝有一个习惯,无论到哪个国家,都喜欢把当地的景色、人物、风俗习惯记录下来,以“述奇”为名编成小册子。

中国第一个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曾当过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

1868年至1869年期间,他完成了《再述奇》。以后这本书改名为《欧美环游记》,其中有一段介绍西洋的标点符号,云:“泰西各国书籍,其句读勾勒,讲解甚烦。如果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黏合,则记‘;’;又意未足,外补充一句,则记‘:’;语之诧异叹赏者,则记‘!’;问句则记‘?’;引证典据,于句之前后记‘“”’;另加注解,于句之前后记‘()’;又于两段相连之处,则加一横如‘——’。”

中国第一个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曾当过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


虽然张德彝不是有意识地向国内知识界引入标点符号,甚至带有反对的口气,觉得这些标点繁琐,但是却在无心栽柳的过程中为中国语言符号的发展带来了新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