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日進白銀千兩,乾隆年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

前邊的文章,我們提到過晉商,也說到過晉商和陝商聯盟對抗徽商的事,最終因為利益分割不均而分道揚鑣,陝西商幫以鹽商為主,開始獨立發展。同時在文章裡,我也提到過晉商文化的代表,山西的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今天就來講一講能代表陝商文化的古建築。

提起四合院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不過也是,北京的四合院享譽世界。但陝西有個小北京,這個地方就是黨家村。黨家村位於韓城市東北方向,距離城區只有九公里,在泌水河的北岸。

公元1331年,有一個叫黨恕軒的青年從朝邑縣逃荒來到這裡,在土崖上挖了個窯洞,住了下來。黨軒初來乍到開始靠租種附近一座敬奉三皇五帝的古廟的廟田維持生活。

曾經日進白銀千兩,乾隆年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

後來,他在這裡開荒種地,幾年以後有了積蓄便取了附近一個姓樊的姑娘,在這裡定居下來。就這樣,父生子,子生孫,八十三年後黨家的長孫黨真在明成祖時考中的舉人,就便把村子命為黨家村。

明洪年間,賈姓始祖賈伯通,從山西洪洞縣遷居韓城經商。第五代和黨性聯姻,他的兒子在明嘉靖四年定居黨家村,成為黨家村的第二大姓。至今黨家村依然有黨賈兩大姓氏組成,外姓極少。

曾經日進白銀千兩,乾隆年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

黨姓家族原以務農為生,而賈姓卻有經商的傳統。乾隆年間賈姓創立了“合興發”商號,經營日用雜貨、木材、瓷器、茶葉、藥材的。在河南與湖北交界地發了大財,成為鉅商。

在賈姓帶動下黨姓也加入了經商行列,道光至咸豐年間是黨家村經營的黃金時期。傳說往老家運送銀兩的騾馬絡繹不絕,號稱日進白銀千兩。與此同時,黨家大興土木進入了持續百年的建房高潮期,全盛時黨家村建四合院數百座。

曾經日進白銀千兩,乾隆年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

到清末民初戰亂不斷,村裡人就不再經商,迴歸故里安然守護著祖輩的財富且耕且讀。此外,因為黨家村富裕變成了土匪搶劫的目標。為了防範土匪和戰亂襲擊,清朝咸豐十年,黨家村修建了兩丈高的寨牆,還在城堡上設置了十幾門大炮。幾百年來,這裡明清時期的建築保存的比較完整。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一部分的廳房,稍門,以及戲臺被拆毀。近年來,黨家村被命名為《歷史文化保護村》並列入國際傳統民居研究項目。1987年到1989年,我國和日本的50多名建築專家到黨家村考察後認為這裡的民居是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村落的活化石。

曾經日進白銀千兩,乾隆年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

據統計,黨家村裡建於600年前的四合院就有100多套。英國皇家建築學會教授查理曾經說:“東方建築文化在中國中國民居建築文化在韓城。”

曾經日進白銀千兩,乾隆年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

黨家村裡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樣的高大門樓、上馬石、祠堂、文星閣、避塵珠、貞潔牌坊、包括那些佈局合理的四合院,向人們訴說著黨家村往日的興盛與輝煌。

喜歡就加個關注點個贊,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