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在小說《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做人可謂精明。她依靠賈母的寵溺和自己的身世背景,上欺下壓、左右逢源。

但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導致牆倒眾人推,鬱郁而死。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做人不能不精明,但也不要精明過頭。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在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成語叫“魯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讓裝糊塗,而在關鍵時刻,總會表現出大的智慧和策略。所以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做人不應該事事挑剔,有時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

宋朝宰相韓琦以品行端莊而聞名,他一生也一直遵循著饒人處且饒人人生準則,一生也從未因有膽量而受人稱許過。然而,在下列兩件事之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與他相比。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①、宋英宗剛死的時候,朝臣們急忙把太子召進皇宮,太子還沒到,英宗的手又動了一下,大臣曾公亮吃一驚,並連忙告訴韓琦,想停一停看看,不要急忙把太子召進宮。

韓琦則拒絕地說:“如果先帝活過來,他就是一位太上皇。”韓琦敦促大臣們儘快召太子入宮,從而避免了權力鬥爭。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②、擔任大內都知職務的任守忠,奸詐任性,反覆無常。他經常暗中打探東西宮的情況,在皇帝與太后間進行離間。

一天,韓琦寫了一封空頭敕書,參政歐陽修在書上也簽了字。而參政趙概覺得很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辦。歐陽修說:“只要是韓琦寫出來的,韓琦一定有自己的辦法。”

韓琦坐在政事大廳裡,用未經中書省而直接下達的文書把任守忠傳來,指控他說:“你的罪行應該判死刑。現在,你被降職為蘄州團練副使,安置在蘄州。”韓琦說完拿出一張空頭敕書填寫上,並派使臣當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如果換了一個喜歡玩弄權術的人,任守忠會輕易就範嗎?顯然不會,因為他也相信韓琦一貫誠實的為人,不會懷疑有欺詐。這樣一來,韓琦輕易除掉了任守忠,而仍然不失忠厚。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而韓琦就是“大智若愚”的典範,試問誰會提防這樣的老好人?答案顯然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去提防這樣的的。

而大智若愚也可以理解為“小事愚,大事明”,對於個人來說,這是一種很高的修養。所謂愚,是指有意的糊塗。該糊塗時,不要總顧及自己的面子、學識、地位,要懂得裝糊塗。而該聰明、清醒時,則必須要聰明

因此,大智若愚確實是人生的最高修養,也是做人的一種謀略,這種人成功的機會更大。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能由聰明轉為糊塗,再由糊塗轉為聰明,你必會左右逢源,不為煩惱所困擾,不為人事所累,這樣你必會有一個幸福、快樂、成功的人生。

客觀經驗也告訴我們,做人不要過於“精明”,太過“精明”會遭人厭煩。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心靈的交流,如果做人太精明,就無法在交際中得到人心。

俗話說:“對人,不必精明;對朋友,傻點更好”。交際中的“精明”容易使淳樸的人際關係複雜化,讓人感覺你刁鑽奸猾,敬而遠之。

做人不要過於“精明”,要懂得“小事愚,大事明”

人與人間的交往是平等的,如果你不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說話總是不實誠,你只能孤立自己,引起別人的不屑一顧。所以做人需要精明,但不要太過精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