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露了“剩余风险”

疫情走到今天,其走势基本符合钟南山先生的预判,有些人似乎急不可待开表彰会了。


昨天出去转了转,直观感受小微企业复工很不乐观;民生多艰,今天从风险管理角度讲几句,希望能帮到企业主朋友。


疫情对企业的冲击,主要是现金流波动。具体来说就是收入断崖式下跌。

在风险管理领域,简单讲,所有现金流波动带来的风险,都可以称为“财务风险”。

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就是典型的财务风险。


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分为三种:筹资现金流、投资现金流、经营现金流;财务风险也相应地分为:

  1. 筹资风险:所有由于筹资活动带来的风险(现金流波动);比如说:被抽贷、断贷、压贷。
  2. 投资现金流的风险:又分为两个
    1.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投资组合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 投资风险:主要是因为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3. 经营现金流的风险:又分为两个
    1.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为资金回收不及时产生财务困境的风险。
    2.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变现、导致债务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


经营现金流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在盈利状态下破产。但是与疫情冲击无关,今天就不做分析了。


投资现金流当中的风险,疫情以来以利率风险表现最为突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历史上第一次跌破1%,最新好像是0.6588%;很刺眼啊!

全世界的国债市场基本上是互通的。假如中国国债收益率也这么跌,那对整个金融行业影响就大了。

利率风险是四大金融系统性风险之一,会影响所有资产价格。

一般情况下,无风险利率(主要参考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意味着机会成本下降,对股市是利好。有余钱投资的朋友,今年可以关注股市,应该存在结构性机会。

利率下跌,对银行不利。一直有人在说银行业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这次疫情如果能够让利率大幅下降,这话恐怕就成真了。


今天想重点谈一个风险、一个很少人关注的风险:剩余风险。

什么是剩余风险呢?是指那些运用了所有的控制和风险管理技术以后而留下来,未被管理的风险。


未被管理的风险通常有两个原因:明知有风险而选择自留;不知有风险而遗忘。此次疫情是不可预知的风险,属于后者。这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导致的必然性,怪不得谁。


用一个例子强化一下剩余风险的概念:

有一种赌博游戏叫俄罗斯轮盘赌,就是在一把可以装进6发子弹的左轮手枪里,根据赌注和赔率选择装入1~5颗子弹;然后像转动抽彩轮盘一样转动弹匣,拿枪口抵着额头,扣下扳机。

第一个问题:假如你知道枪膛总共有5颗子弹,有人可以帮你移走一颗子弹,你愿意付多少钱?

第二个问题:假如你知道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有人可以帮你移走一颗子弹,你愿意付多少钱?

几乎所有人都会对第二种情况报价更多。

最后一个子弹带来的风险,就是剩余风险。


有了剩余风险又怎样呢?——在意外(比如这次疫情)冲击下,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失败或破产。


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担心剩余风险呢?

平均收入越高的企业或家庭,越需要关注剩余风险。


高收入的企业或家庭,不是抗风险能力更强吗?

一般意义上讲,确实如此。

剩余风险是在收入中断后才会暴露,因此,抵抗剩余风险的能力,不是收入决定的、而是支出结构决定的!


平均收入越高的企业或家庭,其平均支出也越高。——经济学中的持久收入假说

平均支出高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一个企业的义务性支出占比很高、现金生命周期很短、就很容易被剩余风险击垮!


名词解释:

义务性支出:无论如何要支付的开支,例如:还债、交税、工资、房租、等等。对家庭理财主要是三种:基本生活开支、还贷开支、续期保费。

现金生命周期:就是如果失去收入来源,企业/家庭的现金(含现金等价物)可以支付多长时间的固定开支(义务性支出)。


现金生命周期可以间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国外一些企业家经常讲:XX公司距离破产还有多少天。说的就是这个企业的现金生命周期。

正常情况下,现金流最好的行业就是服务业,比如餐饮业。那么,中国餐饮业里面的佼佼者,比如海底捞、九毛九等,他们的现金生命周期是多长?——最好的3.2个月、平均只有2.2个月;三个月不复工就会破产。

号称亚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已经宣称经营极度困难;真让人想不到啊!


企业的现金生命周期太短,抗剩余风险能力太差,超出了想象!


几年前创业时,我曾经给家人和拍档讲过多次:无论如何要把企业固定支出降到最低。这种义务性支出越低、企业生存概率越高!


有些个体户,或者打工族,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他们一个月不复工,房租就交不起了;也就是说他们的现金生命周期仅仅是1个月。


疫情时逢春节长假,珠三角的企业主本来就有停工准备,可能损失不至于伤筋动骨;在此给企业主朋友一个建议:


时代的一粒尘,压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要想不被这座山压垮,就要在有收入的时候防范剩余风险。


应对剩余风险要做两件事:

  1. 增强免疫力:降低义务性支出、使之更具弹性;延长现金生命周期(这会降低资金效率)。
  2. 剩余风险管理:资产隔离+现金流匹配


关于资产隔离,我们公司的公众号《风险管理大讲堂》的涉税资产隔离,可以作为参考。

现金流匹配涉及流量风险和实物期权的概念,说来话长。简单讲一下规则:

把家庭财富隔离后,安排以下三种给付方式给到自己和家人,确保立于不败之地(避免财务困境)。

  1. 年金给付(固定给付):匹配家庭固定支出。
  2. 事件给付:匹配家庭变动支出,比如教育金、婚嫁金、等。
  3. 条件给付:匹配家庭不可预知的支出。——最后这一种,目前一定要用到信托。

剩余风险管理,大概率要用到年金和信托;二者结合,就是保险金信托。


有兴趣持续学习的伙伴,可以登陆我们的公众号-【风险管理大讲堂】,关注相关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