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持續升級,股市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影響有哪些?


海外疫情持續升級,股市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影響有哪些?

疫情管控升級的意大利

一、海外疫情形勢不容樂觀


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之際,海外疫情呈快速擴散態勢,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法德拉·沙伊卜3月8日證實,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達101個。此前,世界衛生組織7日發表聲明稱,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確診病例數已突破10萬例,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已超過兩萬例,所有國家應採取強有力的遏制措施,以減緩並扭轉疫情蔓延。

這其中意大利的情況最不容樂觀。截至當地時間10日零時,意大利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796例,單日增幅最大;累計確診病例增至9220例,總數超過韓國成為中國境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當地時間3月9日夜間,意大利總理孔特宣佈,因新冠疫情嚴峻,人員流動緊急管控措施將擴大至意大利全境,全國學校繼續停課至4月3日,同時暫停體育賽事等聚集性活動。

除了意大利外,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全線告急,確診病例均超過1000例。法國截至9日,累計確診病例增至1412例,死亡病例增至25例;德國境內至9日累計確診增至1224例,比前一天新增107例。柏林夏裡特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所長德羅斯滕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冠病毒傳播速度不一定能在春夏兩季內有效減緩,“我們必須作好陷入一場流行病風暴的準備”。

西班牙境內9日累計確診增至1204例,比前一天新增615例,24小時內增加一倍之多,首都及最大城市馬德里疫情最為嚴重。

海外疫情持續升級,股市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影響有哪些?

中國與伊朗合作共同抗擊疫情 來源:央視網

伊朗疫情形勢也很嚴峻,成為海外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截至當地時間9號中午,伊朗累計確診病例7161例,其中2394例康復,237例死亡,死亡率超過3.3%。據悉,防護消毒用品不足及醫療資源緊張是伊朗防疫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了協助伊朗抗擊疫情,2月29日凌晨,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攜帶部分中國捐贈的醫療物資抵達伊朗德黑蘭。

相比之下,日韓兩國的疫情形勢趨於好轉。當地時間9日0時至10日0時,韓國新增13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7513例,死亡54例。韓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已數日呈下降趨勢。日本方面,截至當地時間10日10時30分,日本過去24小時內新增確診病例30例,累計確診524例(含包機歸國14例)。

還有美國,截至美東時間9日傍晚,全美已確診至少687例新冠肺炎病例,目前已經有10個州進入緊急狀態。對此,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9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大流行的威脅“已經變得非常真實”。

9日,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面對境外疫情擴散帶來的挑戰,要加強國際合作,做好出入境防疫,這有利於有序安全的國際人員流動。

二、疫情引發經濟危機?

與此同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蔓延,一場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日益成為一個全球重大經濟威脅。當地時間3月9日,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分析報告稱,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經濟體將是石油出口國,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國和那些與最初受到疫情衝擊的經濟體有著強大貿易聯繫的國家。

就在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報告的同一天,國際油價大跌,歐美股市巨震,由此進一步增加了外界對世界經濟的擔憂。

自上週五暴跌10%後,油價繼續恐慌性下跌。當地時間週一開盤,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價格從單桶45.27美元暴跌至31美元,盤中跌幅超過31%,刷新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日內跌幅紀錄。

海外疫情持續升級,股市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影響有哪些?

3月9日拍攝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顯示屏

受油價大跌及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恐慌,歐美股市也跟著崩了。當地時間週一美股開盤,標普500指數下跌7%,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歐洲市場也出現“自由落體”式下跌。今年以來,德、法、英股市跌幅均達或超過20%,從理論上說,已進入技術性熊市。相對來說中國股市跌幅稍顯緩和。

首先我們來說說觸發本輪國際油價暴跌的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的影響,出於對經濟的擔憂,全球投資者看淡油價從而導致油價緩慢下跌。為了阻止油價下跌,3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邀請俄羅斯等“非OPEC”石油出口大戶在維也納開會,協商“集體減產”來維繫油價穩定,但協商失敗——俄羅斯拒絕減產。據悉,俄羅斯方面不同意減產的原因是,保持其在國際市場上的既有份額,同時對美國頁岩油氣形成打壓態勢。

減產目標無法實現,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掉頭就宣佈,4月份時將原油產量從目前的約970萬桶/日增加到1000萬桶/日,同時對出口至亞洲和美國的原油定價下調4-7美元。歐佩克也決定現有的減產協議在3月底到期後不再延長。沙特既增產又降價的舉動,對於本就因疫情而導致的供需關係失衡的原油,無異於火上澆油。

油價暴跌之後,恐怕還會慣性調整。高盛分析師發佈報告警告說,布倫特油價可能跌至每桶近20美元。高盛的看法獲得業內許多機構跟進,紛紛給出同樣的預估,它們普遍認為,一場暴跌已經完全改變了石油和天然氣市場的前景,因此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布倫特油價預測為每桶30美元。

那麼,油價暴跌和歐美股市巨震,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或者說,中國面臨哪些發展機遇?

先來看油價暴跌的影響。所周知,從2017年開始,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2019年中國進口石油突破5億噸,對外依存度上升至72%。

海外疫情持續升級,股市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影響有哪些?

顯而易見,油價暴跌會使得中國石油成本大幅降低,除汽油柴油價格下調外,更為重要的是一系列以石油為原料的工業生產原料成本降低,如乙烯、丙烯以及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並直接帶動產業鏈下游成本下降。以疫情下最為緊缺的醫用口罩為例,其核心原材料聚丙烯將直接受益於油價下降,帶動口罩生產成本降低。

不過,油價暴跌是否有利於中國充實戰略石油儲備存在爭議。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比較大,但我們的戰略石油儲備要素和技術還遠遠不及主要的發達國家,因為石油的可燃性、易爆性風險大,對於工業技術、科技水平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們也不能低了就立馬去買,如何儲備也是一個問題。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所長戴家權受訪時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原油和成品油庫存高企是主要原因之一。據戴家權介紹,2月以來,中石油成品油銷售量同比幾乎“腰折”,下降幅度大大超過1月。

我們還需注意的是,從辯證角度來看,逢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中國經濟週刊》首席評論員鈕文新認為,如果石油價格暴跌,而且長期低位,會對新能源和石化等產業有一定衝擊。比如,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費志榮介紹,中國新能源發電的利潤率高達32%。但如果低油價長期存在,將會影響新能源發電產業的發展。

海外疫情持續升級,股市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影響有哪些?

3月6日,璧山區與全國51家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企業“屏對屏”視頻連線

還有不少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短期不利影響。而重慶又恰好是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除了兩江新區外,璧山也正加快完善以比亞迪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在筆者看來,重慶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想應對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必須持續加大技術投入,降低能耗是關鍵。

接下來我們再簡單分析一下歐美股市震動對中國的影響。與歐美等國不同,目前中國整體的疫情防控已經非常到位,對中國經濟影響最大的時期也已經結束。同時,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再加上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比較明確,這些都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以後經濟企穩打下了堅實基礎。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中國經濟以空間換時間,審慎應對疫情衝擊,短期陣痛不改長期定力,高質量發展的未來依舊向好,作為全球經濟增長壓艙石的重要角色將更為凸顯。還有專家表示,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險港灣”。這對於重慶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日前上游新聞發文稱,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將重慶納入中國樣本城市予以測評。因此重慶可以以納入中國樣本城市為契機,在營造優良的營商環境中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打造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高質量營商環境。

此外,重慶應該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要著力提升雙城經濟圈集聚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在更大範圍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整體提升區域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更要著力增強輻射帶動的能力,使中國西部、東盟國家等國內外地區能通過的雙城經濟圈平臺通道,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