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為何被貶為彭澤縣令?

玩轉智能


狄仁傑是武則天時期最著名的宰相,深得武則天的信任和倚重。別的宰相說的話,武則天可能不會聽,但是狄仁傑說的話,武則天即便不高興也會好好考慮,兩人之間有了一種比較難得的和諧君臣關係。但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狄仁傑的官場之路也不是那麼順暢的,他曾數次被貶,也曾被抓進獄中,險些被處死。

好在狄仁傑夠聰明,懂得尋找機會自保,所以才沒有成為來俊臣的刀下鬼,雖然事後被貶為彭澤縣令,但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能從來俊臣手中成功活下來,絕對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武則天在登基前後,曾大膽啟用了一批酷吏,幫她收拾那些不支持她的人,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周興、來俊臣等人,他們不僅幫助武則天排除異己,同時也對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下毒手,被他們盯上的人很難全身而退。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官員們在去上朝的時候都和家人鄭重告別,就怕一去不回。這樣的“好運氣”很快就降臨在了狄仁傑身上。691年的秋天,狄仁傑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但僅僅過了四個月,狄仁傑、李遊道等六個人就被來俊臣盯上了。

來俊臣在當時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他寫的《羅織經》,其中的內容更是觸目驚心。他就像是一條毒蛇,被他盯上了,一般非死即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臣俊臣鞫囚,不問輕重皆注醯於鼻,掘地為牢,或寢以匽溺,或絕其糧,囚至齧衣絮以食,大抵非死終不得出。”

那是不是他盯上誰,誰就會被下獄?難道那些人都犯了錯?還真不是,只不過來俊臣很擅長讓被他盯上的人認罪,當時有這樣的規定,如果第一次審問,被抓的人趕緊認罪,那麼就不必連累家人,也暫時免去一頓嚴刑拷打;如果不肯認罪,來俊臣就會牽連家族,嚴刑拷打,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少不會意者,必引之,前後坐族千餘家。”

這樣殘忍的來俊臣,誰會不害怕?當狄仁傑等人被來俊臣抓來審問的時候,狄仁傑態度上非常配合,直接就說:“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配合的犯人,自然也沒有為難狄仁傑,而是將供詞收好,然後將狄仁傑等人下到獄中看管起來,只等時間一到就判刑。

狄仁傑在獄中非常的配合,完全沒有任何抗拒的樣子,只除了一件事,就是看守王德壽想讓狄仁傑將過去的同事楊執柔牽連進來,不過被狄仁傑拼死拒絕了。

後來時間一長,獄卒就漸漸對他放鬆了警惕,而狄仁傑從獄卒那裡借來了筆硯,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將被子的一塊帛布撕了下來,然後將自己的冤屈全部寫了下來,將其塞進了自己的棉衣裡面。

等到了第二天,狄仁傑就對王德壽說,自己穿的棉衣太厚了,希望王德壽能派人將自己的棉衣送回家中,讓家人將其中的棉花取出一部分來。王德壽尋思狄仁傑也不能做什麼了,於是就派人將狄仁傑的棉衣送了回去。

狄仁傑的家人很奇怪,當時天還很冷,而獄中更冷,狄仁傑應該要求加棉衣才對啊,怎麼突然覺得穿的太厚了。既然送回來了,那就按照狄仁傑的要求去做吧,然後他們在拆棉衣的時候發現了狄仁傑藏在其中的帛書,狄仁傑在其中陳述了自己的冤屈。

狄家派狄仁傑的次子將這冤書送到了武則天的手中,武則天看完以後很震驚,她找來俊臣來,問:“你這是怎麼回事?不是告訴朕,狄仁傑承認有謀反之心嗎?怎麼現在狄家人將這個呈給了朕?”

來俊臣接過來一看,暗叫不好,但還是鎮定地說:“臣對狄仁傑並沒有進行任何的嚴刑拷打,而獄中的條件也不錯,罪行是他自己承認的,如果真的沒有罪,他為什麼要承認呢?”

不過武則天對此還是產生了懷疑,就派了起居舍人周綝去獄中查探一番。在周綝到達獄中之前,來俊臣早就讓人做了一番佈置,況且周綝本來就害怕來俊臣,恨不得不走這一趟,既然一定要去,他只能胡亂看了一眼,並沒有看出任何的破綻。

然後來俊臣又將周綝安置在一個房間,然後自己出去讓王德壽仿照狄仁傑的字跡寫了一封《謝罪書》,代為簽上狄仁傑等六人的名字,然後讓周綝將這封《謝罪書》呈給武則天。

武則天一看更奇怪了,前面剛獻上了冤書,緊接著就是《謝罪書》,這狄仁傑搞什麼呢?所以武則天決定親自過問這件事,等狄仁傑被帶到武則天面前。兩人進行了這樣的一番對話:

則天召仁杰,謂曰:“承反何也?”對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矣。”“何為作謝死表?”曰“臣無此表。”

武則天細細一對比,果然發現這並不是狄仁傑的字跡,雖然狄仁傑將自己的冤屈陳述了出來,武則天也知道這六個人並沒有什麼罪,但是武則天心裡還是並不高興。畢竟這些大臣都是唐室舊臣,對李唐王室很有感情,那對她就是很不利的,所以即便他們沒有罪,武則天還是將六個人貶到了地方上。

其中狄仁傑就被貶為彭澤縣令,直到五年後,狄仁傑又重新當上了宰相。不得不說,在和來俊臣的鬥智鬥勇中,狄仁傑實在是太聰明瞭,手段很高明,要知道武則天時期的大臣,能得善終的不多,狄仁傑身居相位卻能善終,靠的不是運氣,而是智慧。


尚宮女史


近幾年隨著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熱播,狄仁傑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狄大人都是代表著朝廷懲奸除惡,但某些時候也會出現意外情況,比如說在第四部《神斷狄仁傑》中,狄仁傑就一度被栽贓謀反,最終不得不遠走塞外。
(狄仁傑影視形象)

而在實際中,狄仁傑也曾被誣告謀反,雖然狄仁傑最終憑藉自己的智慧免遭一死,但是貶謫罷官卻在所難免,最終狄仁傑被貶為彭澤縣令。那麼狄仁傑是因何被貶,又是如何自救的呢?

武則天臨朝執政時,懷疑天下人圖謀叛變,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於是設置銅匭(guǐ),相當於現在的舉報箱,令人檢舉告密,而酷吏來俊臣生性殘忍酷虐,因此得到武則天的重用,他也因此製造了大批冤案。
(來俊臣影視形象)

公元692年,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按照當時的律法規定,一經審問立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狄仁傑心想自己已是62歲高齡,如果不承認,很可能直接就被酷刑折磨致死。因此他當場認罪,而來俊臣得到了狄仁傑的口供,就將狄仁傑等人收監,等待來日行刑,不再嚴加防備。狄仁傑趁機向獄吏借來筆墨,從被子上撕下一塊布,書寫自己的冤屈,塞在棉衣裡,請求送回家中。負責看守的人並未起疑,讓人送交給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狄光遠於是拿著帛書去向武則天訴冤。

武則天看完帛書以後,於是召來俊臣前來質問,來俊臣辯解他並未對狄仁傑他們用刑。武則天又派人去獄中查看,來俊臣提前給狄仁傑他們穿戴整齊,這人本來就害怕來俊臣,因此並未細看就回去了,臨走時來俊臣還以狄仁傑的名義偽造了《謝死表》,讓這人呈給武則天。

武則天影視形象)

武則天看了這個以後,決定親自過問狄仁傑謀反案。她召見狄仁傑並問他為什麼承認謀反。狄仁傑說:“如果我不承認謀反,那麼我已經死於酷刑了。武則天又問他為何還要作《謝死表》,狄仁傑則稱並未寫過。武則天命人拿出《謝死表》,這才知道表章是偽造的。雖然知道狄仁傑他們是冤枉的,但是武則天只是免了他們的死罪,仍然將他們貶為地方官了,狄仁傑就成了彭澤縣令!

狄仁傑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誣告危機,也為自己此後再次拜相埋下了伏筆。而酷吏來俊臣因為作惡多端,招惹眾怒,被太平公主和武氏諸王聯手所揭露,最終被武則天下令處死,並誅滅全族!


小祁說歷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狄仁傑一直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甚至受近年來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元芳和曾泰在旁邊“大人真乃神人也”的誇獎。但我們不知道的是位高權重的狄仁傑,也曾被貶到彭澤做一小小“彭澤縣令”,成為一個異鄉客。

那麼位高權重的狄仁傑,又為何會被貶為一個小小的“彭澤縣令”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阻礙了別人的發展與當時的環境所迫,狄仁傑被貶也實屬正常,下面我來為大家剖析各種緣由。

我們先看一下狄仁傑是何時官居宰相的,狄仁傑拜相之時,也正是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顯赫之時。做為李唐舊臣的狄仁傑,難免不會被武承嗣認為會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重要阻礙之一。

於是長壽二年正月,武承嗣便勾結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人謀反,同時迅速將狄仁傑他們逮捕入獄。因為當時法律中有一規定:“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在來俊臣和武承嗣的逼迫之下狄仁傑不得已承認“謀反”,狄仁傑此時出於非常之舉,為自己爭取外界的聯繫,立刻就服了罪。武承嗣和來俊臣也因此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口供,便將狄仁傑他們收監,就等著行刑就可以了,也不在去搭理狄仁傑。

狄仁傑回到獄中,馬上書寫冤狀,藏在棉衣之中,轉交給家人。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在拿到狄仁傑的冤狀後,馬上持書上告。武則天因為召見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當面詢問:“承反何也?”狄仁傑答曰:“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武則天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狄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一時間膛目結舌,令人拿出謝死表,最後弄清楚是偽造的,狄仁傑等人也並沒有謀反。武則天便下令釋放此案七人。

雖然此次狄仁傑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安全的躲過一劫,但在武則天的心裡面,狄仁傑還是背上了“謀反”的嫌疑。特別是當時武則天稱帝不久,江山也尚未做的穩固,自然是對對狄仁傑這類的李唐舊臣不怎麼放心。所以綜合考慮決定打壓、考驗狄仁傑一番,就這樣狄仁傑被貶為“彭澤縣令”。


像素說


想要分析狄仁傑被貶的原因,就要先了解他之前的經歷,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

一、何許人也

狄仁傑,字懷英,公元630年出生於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年輕的時候參加科舉,順利通過考試,被任命為汴州判佐,從此踏入仕途。

由於被一個小吏誣告,他意外得到了時任河南道黜陟使的“丹青宰相”閻立本的器重。閻立本對他大加讚賞,稱他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成語“滄海遺珠”正是由此而來。

狄仁傑由此升任濱州都督府法曹。

其後,他先後被任命為大理寺寺丞,度支郎中,寧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職務,最終在天授二年九月,即公元691年成為宰相。

在他擔任大理寺寺丞期間,他曾一年內判決大量擠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這是他後來被人們傳頌為“神探”的根由,後世的許多電影作品也正是取材於這段經歷。

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為此得罪了很多權傾一時的人物,如酷吏來俊臣與男寵張宗昌,但他從不退縮,敢於和寵臣針鋒相對。

他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富國安邦。

他是滄海遺珠,斗南一人,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武皇臨朝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神都”洛陽,建立武周。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在爭奪權位的過程中殺人無數。為了鞏固帝位,她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嚴刑峻法,做了許多殘忍無道的事。

與此同時,她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可對於被告者來說,一旦被投入獄中,就會遭受酷吏們的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狄仁傑升任宰相。

也就是此時,一心想被立為皇嗣的武承嗣將狄仁傑視為了眼中釘。

於是,一場由武承嗣和來俊臣主導的謀反大戲上演了。

三、被貶彭澤

長壽元年正月,即公元692年,狄仁傑等一眾大臣被酷吏來俊臣誣告謀反,被逮捕下獄。

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

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本以為他會抵死不招,沒想到狄仁傑立馬就認了罪,說自己確實是謀反了。

來俊臣得到了讓自己和武承嗣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等待合適的日子行刑,戒備也就放鬆了一些。同時,他還偽造了一份謝死表呈給武則天。

監獄這邊,狄仁傑拆了被子上的一塊帛書寫了冤情,偷偷放到棉衣裡面,請獄吏轉告家人將裡面的棉去掉。

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到他的冤狀,持書上告。

於是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當面詢問:“(既然是被冤枉的)那為什麼還要承認謀反?”

狄仁傑從容不迫地回答:“當時我要是不承認謀反,現在恐怕已經死在監獄刑罰之下了。”

武則天又令人拿出謝死表,狄仁傑說他從來沒有見過,武則天這才弄清楚這表是偽造的,狄仁傑等人確實是被誣告。

於是,本來必死無疑的七個人才終於被釋放,並都被貶為了地方官。其中,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今。

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

這一年,他六十三歲。

此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公元697,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揭發來俊臣罪行,來俊臣被處以極刑。

同年,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成為一代名相。

而武承嗣,想要繼承大統而終不可得,於公元698年憂憤而死。


shi太狼的情感日常


為求活命的自保!留得青山在,日後再掌門下入廟堂!

他日遊覽白馬寺,不知狄公有碑在;

若是有朝赴洛陽,定為拜會懷英來。

七年縣令,亦為民請命;

神探美名,更流傳古今。









四藝才子鞠立軍v歌手


公元前693年,即武周朝長壽元年,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幾位朝中重謀反,此時的情形是李唐王朝危在旦夕,武氏一族在加緊謀權,狄仁傑等一眾李唐老人成為武氏的眼中釘,肉中刺。

當時的法律有這樣一條規定:“一問即承反者得減死”意思就是說,痛痛快快承認謀反罪行的可以減免死罪。

來俊臣把狄仁傑抓起來,一問狄仁傑是否謀反,狄仁傑想都沒想就承認了,即可服罪“反是實”。



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以後,就沒有嚴刑伺候,只把狄仁傑收監待決。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

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

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

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

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

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此時狄仁傑被貶為彭澤縣令。

狄仁傑靠著自己的聰敏聰明才智,死裡逃生,來到彭澤當縣令,韜光養晦,暫時離開了充滿殺機的朝堂。後來靠著自己的政績,一步步又重回朝堂,終成一代名臣。


睜眼灬伍佰萬


眾所周知,狄仁傑是唐武周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洛陽稱帝后,任命狄仁傑為宰相一職。

狄仁傑一生為官,終身清廉。也正是因為他的為官之道,威脅阻礙了他人的利益,為狄仁傑帶來了牢獄之災和貶黜彭澤。

在公元693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認為狄仁傑將會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

狄仁傑深知當時法令,為能夠避免被奸臣折磨致死和申冤平雪當即認了武承嗣等人安插的罪名。在入獄後,狄仁傑找準機會將自己蒙冤的書信傳給了自己的兒子,由兒子向武則天申冤,最終他的冤情被昭雪。然後就是各方的博弈之後,武則天為穩定朝局,安撫各方利益,狄仁傑等人被迫貶往彭州接任縣令
之職。


超級探長


起因是來俊臣汙告狄仁傑謀反。來俊臣是靠告密起家的,當了御史。武則天交辦案子給他辦,他經常搞株連,對犯人上下老幼一殺千餘口。這樣下來滿朝文武都害怕他不敢說話。就這樣來俊臣和他的黨羽繼續誣告士大夫。




這一次輪到狄仁傑了。來俊臣誣告狄仁傑、左丞盧等六個人謀反叛逆,把狄仁傑幾個人下了大牢。當時法律規定只要一審問承認了謀反之罪,可以免除死刑。狄仁傑為了活下去先承認下來。後把自己的冤屈寫成信轉交給了自己的兒子。讓兒子去找武則天喊冤。武則天看完以後先問了來俊臣怎麼回事,來俊臣稱狄仁傑我沒有用刑,他們自己招的。後武則天親自叫來狄仁傑問怎麼回事,狄仁傑稱我不承認反叛早死了,還能見到你。後查清了事實。就免去狄仁傑等六人死罪。降職使用。狄仁傑就被貶到彭澤這個地方當縣令。


喜怒無償


去彭澤大部分的“功勞”要歸功於當時很出名的酷吏來俊臣。

長壽元年的正月,來俊臣誣陷一幫大臣謀反,狄仁傑也在其中,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這位來俊臣。

來俊臣,當時武則天的寵臣,他非常善於告密,也是靠告密上位的,他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當時也稱為“酷政治吏”,在他14年的管控時間裡,不知道殺害了多少大臣,這其中有個成語“甕中捉鱉”就是從這裡來的,大概就是來俊臣問他的好兄弟周興,審問犯人還有沒有啥好辦法,周興說道:用一口大甕,四周堆滿炭火,然後把犯人放進去。當然,最後來俊臣就是用這個辦法整的周興。

說了一點小故事,下面轉正題。

前面說道狄仁傑等一干大臣被誣陷下大獄,狄仁傑一個文臣哪能受得了來俊臣的酷刑呀,當時的法律規定是隻要犯人認罪,就會免去皮肉之苦,所以狄仁傑直接就認罪,然後他借來筆墨,書寫了自己的冤屈,讓人帶給他的兒子狄光遠,然後交與武則天。

武則天召來來俊臣一問之後決定親自審理此案子,問狄仁傑說為什麼承認罪行,為什麼作《謝死表》,狄仁傑道:“如果我不承認罪行,我可能現在已經死於酷刑了,至於《謝死表》,肯定是偽造的,於是就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刑,各自貶去做縣令,狄仁傑被貶至彭澤。

後面的故事還有很多,狄仁傑這一生可以說兢兢業業,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位合格的公務員,很多影視作品都可以體現出這一段歷史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犯,忘告之立即刪除。



楊楊聊球


狄仁傑被酷吏來俊臣誣陷為謀反罪下獄,如果不是他自己的機智,以及一個年輕人及時戳穿來俊臣,恐怕狄仁傑被稀裡糊塗處死也未必。案件真相大白後,涉案的所有官員被釋放出獄,全部被貶為地方官,其中狄仁傑被貶為彭澤縣令。

狄仁傑是武周時期最重要的大臣,深受武則天的信任。尤其晚年,武則天稱狄仁傑為國老,不讓狄仁傑對她行跪拜禮,說:你一對我跪拜,我渾身骨頭疼!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進諫也非常重視,同樣的話,別人說了不管用,狄仁傑就行。比如,李昭德以“自古以來就沒見過侄子祭奠姑母”為由,建議武則天傳位李家,武則天不採納。狄仁傑同樣的話,武則天就走心了,果然召回李顯立為太子。

李顯秘密回到洛陽後,武則天召來狄仁傑,談話間突然讓藏於簾幕後的李顯現身,並對狄仁傑說:“朕將你的皇太子還給你!”狄仁傑跪倒在李顯面前,淚流滿面。武則天也跟著流淚說:“你不是朕的忠臣,你是大唐的忠臣!”

說實話,看到這段描寫,我也禁不住熱淚盈眶。這對君臣之間的心心相印,早已超脫於政治!狄仁傑去世時,武則天痛哭:“朝堂空矣,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其實,狄仁傑與武則天之間的君臣之交,也是歷經風風雨雨,才一步一步走到彼此默契的地步,當年來俊臣誣告案,就是這段風雨中的插曲,只是太猛烈了點。

如意元年,剛剛做了四個月宰相的狄仁傑,被酷吏來俊臣誣陷為謀反罪下獄。落到來俊臣手裡,等同於進了鬼門關,自己喪命是輕的,重的往往全家滅族。當然,“罪犯”本人嚐嚐來俊臣幾十道刑具也是常規菜品。

狄仁傑給了來俊臣一個驚喜,他不打自招:“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來俊臣一看“反是實”,當下樂暈了,看起來官越大,人越慫,也好,省心了。來俊臣匆匆忙忙,將案件審理結果呈報給女皇。

來俊臣一走,狄仁傑立刻借來筆墨,撕下一塊被單,寫下了申訴狀,塞進錦衣夾層,讓獄吏傳家人取回家。狄仁傑的兒子接到父親的申訴狀,立刻向武則天告了御狀。武則天召來來俊臣,詢問審訊情況。來俊臣暗罵狄仁傑狡猾狡猾的,好在他沒有用刑,女皇也說不出來啥。

武則天不放心,特地讓人去監獄親自查驗。查驗的人遠遠看了一眼狄仁傑,確實穿戴整齊,不像動了刑,連一句話都沒跟狄仁傑說,就回去覆命了。當然,還幫來俊臣捎回去一封狄仁傑的“謝死表”。

案情審到這個狀態,武則天不信也得信了。自願招供,連“謝死表”都呈上來了,還有什麼可以說的!矇在鼓裡的狄仁傑只有等死的份了!

就在此時,一個少年請求面聖,聲稱要狀告來俊臣,替狄仁傑鳴冤。少年是前宰相樂思晦的兒子,因為謀反罪被殺,案件審理人就是來俊臣,少年此時在宮中當郎官。

武則天接見了小樂。小樂說:“俊臣苛毒,願陛下假條反狀以付之,無大小皆如狀矣。”來俊臣這個人惡毒得很,陛下如不信,就把以前所有罪犯的供詞拿來對比一下,我敢保證,無論大小,供詞內容基本雷同。

小樂一句話,點醒了武則天,她立刻下旨,召來狄仁傑,親自審訊。武則天問狄仁傑,你既然沒罪,為什麼又認罪?狄仁傑說,如果不認罪,早死在刑具下了,哪還有機會見到陛下!如果說我有罪,我的罪就是大唐舊臣的身份。

武則天不由暗罵來俊臣,一點水平都沒有,狄仁傑這個認罪書哪是什麼認罪?如果因為是大唐舊臣就有罪,那滿朝誰沒有罪?包括女皇本人!

武則天又問:既然如此,你又為什麼寫“謝死表”?狄仁傑一頭霧水:從來沒寫過。女皇一核實,好嘛,敢情來俊臣造假如此輕車熟路!

狄仁傑一干受冤的大臣都被無罪釋放,不過來俊臣並未因此受到處罰,他的死期還沒到,女皇還需要他這條惡狗咬人。大概出於政治平衡的需要,武則天雖釋放了涉案官員,但還是將他們都貶到地方為官,狄仁傑去了彭澤為縣令。

五年後,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洛陽,再次出任宰相!君臣無間的佳話,由此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