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为何被贬为彭泽县令?

玩转智能


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最著名的宰相,深得武则天的信任和倚重。别的宰相说的话,武则天可能不会听,但是狄仁杰说的话,武则天即便不高兴也会好好考虑,两人之间有了一种比较难得的和谐君臣关系。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狄仁杰的官场之路也不是那么顺畅的,他曾数次被贬,也曾被抓进狱中,险些被处死。

好在狄仁杰够聪明,懂得寻找机会自保,所以才没有成为来俊臣的刀下鬼,虽然事后被贬为彭泽县令,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能从来俊臣手中成功活下来,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武则天在登基前后,曾大胆启用了一批酷吏,帮她收拾那些不支持她的人,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有周兴、来俊臣等人,他们不仅帮助武则天排除异己,同时也对和自己有矛盾的人下毒手,被他们盯上的人很难全身而退。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官员们在去上朝的时候都和家人郑重告别,就怕一去不回。这样的“好运气”很快就降临在了狄仁杰身上。691年的秋天,狄仁杰被武则天任命为宰相,但仅仅过了四个月,狄仁杰、李游道等六个人就被来俊臣盯上了。

来俊臣在当时是出了名的狠角色,他写的《罗织经》,其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他就像是一条毒蛇,被他盯上了,一般非死即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臣俊臣鞫囚,不问轻重皆注醯于鼻,掘地为牢,或寝以匽溺,或绝其粮,囚至啮衣絮以食,大抵非死终不得出。”

那是不是他盯上谁,谁就会被下狱?难道那些人都犯了错?还真不是,只不过来俊臣很擅长让被他盯上的人认罪,当时有这样的规定,如果第一次审问,被抓的人赶紧认罪,那么就不必连累家人,也暂时免去一顿严刑拷打;如果不肯认罪,来俊臣就会牵连家族,严刑拷打,直到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少不会意者,必引之,前后坐族千余家。”

这样残忍的来俊臣,谁会不害怕?当狄仁杰等人被来俊臣抓来审问的时候,狄仁杰态度上非常配合,直接就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配合的犯人,自然也没有为难狄仁杰,而是将供词收好,然后将狄仁杰等人下到狱中看管起来,只等时间一到就判刑。

狄仁杰在狱中非常的配合,完全没有任何抗拒的样子,只除了一件事,就是看守王德寿想让狄仁杰将过去的同事杨执柔牵连进来,不过被狄仁杰拼死拒绝了。

后来时间一长,狱卒就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而狄仁杰从狱卒那里借来了笔砚,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将被子的一块帛布撕了下来,然后将自己的冤屈全部写了下来,将其塞进了自己的棉衣里面。

等到了第二天,狄仁杰就对王德寿说,自己穿的棉衣太厚了,希望王德寿能派人将自己的棉衣送回家中,让家人将其中的棉花取出一部分来。王德寿寻思狄仁杰也不能做什么了,于是就派人将狄仁杰的棉衣送了回去。

狄仁杰的家人很奇怪,当时天还很冷,而狱中更冷,狄仁杰应该要求加棉衣才对啊,怎么突然觉得穿的太厚了。既然送回来了,那就按照狄仁杰的要求去做吧,然后他们在拆棉衣的时候发现了狄仁杰藏在其中的帛书,狄仁杰在其中陈述了自己的冤屈。

狄家派狄仁杰的次子将这冤书送到了武则天的手中,武则天看完以后很震惊,她找来俊臣来,问:“你这是怎么回事?不是告诉朕,狄仁杰承认有谋反之心吗?怎么现在狄家人将这个呈给了朕?”

来俊臣接过来一看,暗叫不好,但还是镇定地说:“臣对狄仁杰并没有进行任何的严刑拷打,而狱中的条件也不错,罪行是他自己承认的,如果真的没有罪,他为什么要承认呢?”

不过武则天对此还是产生了怀疑,就派了起居舍人周綝去狱中查探一番。在周綝到达狱中之前,来俊臣早就让人做了一番布置,况且周綝本来就害怕来俊臣,恨不得不走这一趟,既然一定要去,他只能胡乱看了一眼,并没有看出任何的破绽。

然后来俊臣又将周綝安置在一个房间,然后自己出去让王德寿仿照狄仁杰的字迹写了一封《谢罪书》,代为签上狄仁杰等六人的名字,然后让周綝将这封《谢罪书》呈给武则天。

武则天一看更奇怪了,前面刚献上了冤书,紧接着就是《谢罪书》,这狄仁杰搞什么呢?所以武则天决定亲自过问这件事,等狄仁杰被带到武则天面前。两人进行了这样的一番对话:

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何为作谢死表?”曰“臣无此表。”

武则天细细一对比,果然发现这并不是狄仁杰的字迹,虽然狄仁杰将自己的冤屈陈述了出来,武则天也知道这六个人并没有什么罪,但是武则天心里还是并不高兴。毕竟这些大臣都是唐室旧臣,对李唐王室很有感情,那对她就是很不利的,所以即便他们没有罪,武则天还是将六个人贬到了地方上。

其中狄仁杰就被贬为彭泽县令,直到五年后,狄仁杰又重新当上了宰相。不得不说,在和来俊臣的斗智斗勇中,狄仁杰实在是太聪明了,手段很高明,要知道武则天时期的大臣,能得善终的不多,狄仁杰身居相位却能善终,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智慧。


尚宫女史


近几年随着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狄仁杰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狄大人都是代表着朝廷惩奸除恶,但某些时候也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说在第四部《神断狄仁杰》中,狄仁杰就一度被栽赃谋反,最终不得不远走塞外。
(狄仁杰影视形象)

而在实际中,狄仁杰也曾被诬告谋反,虽然狄仁杰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免遭一死,但是贬谪罢官却在所难免,最终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那么狄仁杰是因何被贬,又是如何自救的呢?

武则天临朝执政时,怀疑天下人图谋叛变,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于是设置铜匦(guǐ),相当于现在的举报箱,令人检举告密,而酷吏来俊臣生性残忍酷虐,因此得到武则天的重用,他也因此制造了大批冤案。
(来俊臣影视形象)

公元692年,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按照当时的律法规定,一经审问立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心想自己已是62岁高龄,如果不承认,很可能直接就被酷刑折磨致死。因此他当场认罪,而来俊臣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就将狄仁杰等人收监,等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趁机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布,书写自己的冤屈,塞在棉衣里,请求送回家中。负责看守的人并未起疑,让人送交给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狄光远于是拿着帛书去向武则天诉冤。

武则天看完帛书以后,于是召来俊臣前来质问,来俊臣辩解他并未对狄仁杰他们用刑。武则天又派人去狱中查看,来俊臣提前给狄仁杰他们穿戴整齐,这人本来就害怕来俊臣,因此并未细看就回去了,临走时来俊臣还以狄仁杰的名义伪造了《谢死表》,让这人呈给武则天。

武则天影视形象)

武则天看了这个以后,决定亲自过问狄仁杰谋反案。她召见狄仁杰并问他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说:“如果我不承认谋反,那么我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他为何还要作《谢死表》,狄仁杰则称并未写过。武则天命人拿出《谢死表》,这才知道表章是伪造的。虽然知道狄仁杰他们是冤枉的,但是武则天只是免了他们的死罪,仍然将他们贬为地方官了,狄仁杰就成了彭泽县令!

狄仁杰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次诬告危机,也为自己此后再次拜相埋下了伏笔。而酷吏来俊臣因为作恶多端,招惹众怒,被太平公主和武氏诸王联手所揭露,最终被武则天下令处死,并诛灭全族!


小祁说历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狄仁杰一直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受近年来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元芳和曾泰在旁边“大人真乃神人也”的夸奖。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位高权重的狄仁杰,也曾被贬到彭泽做一小小“彭泽县令”,成为一个异乡客。

那么位高权重的狄仁杰,又为何会被贬为一个小小的“彭泽县令”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阻碍了别人的发展与当时的环境所迫,狄仁杰被贬也实属正常,下面我来为大家剖析各种缘由。

我们先看一下狄仁杰是何时官居宰相的,狄仁杰拜相之时,也正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显赫之时。做为李唐旧臣的狄仁杰,难免不会被武承嗣认为会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重要阻碍之一。

于是长寿二年正月,武承嗣便勾结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同时迅速将狄仁杰他们逮捕入狱。因为当时法律中有一规定:“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在来俊臣和武承嗣的逼迫之下狄仁杰不得已承认“谋反”,狄仁杰此时出于非常之举,为自己争取外界的联系,立刻就服了罪。武承嗣和来俊臣也因此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口供,便将狄仁杰他们收监,就等着行刑就可以了,也不在去搭理狄仁杰。

狄仁杰回到狱中,马上书写冤状,藏在棉衣之中,转交给家人。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在拿到狄仁杰的冤状后,马上持书上告。武则天因为召见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当面询问:“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武则天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狄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一时间膛目结舌,令人拿出谢死表,最后弄清楚是伪造的,狄仁杰等人也并没有谋反。武则天便下令释放此案七人。

虽然此次狄仁杰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安全的躲过一劫,但在武则天的心里面,狄仁杰还是背上了“谋反”的嫌疑。特别是当时武则天称帝不久,江山也尚未做的稳固,自然是对对狄仁杰这类的李唐旧臣不怎么放心。所以综合考虑决定打压、考验狄仁杰一番,就这样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


像素说


想要分析狄仁杰被贬的原因,就要先了解他之前的经历,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一、何许人也

狄仁杰,字怀英,公元630年出生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年轻的时候参加科举,顺利通过考试,被任命为汴州判佐,从此踏入仕途。

由于被一个小吏诬告,他意外得到了时任河南道黜陟使的“丹青宰相”阎立本的器重。阎立本对他大加赞赏,称他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成语“沧海遗珠”正是由此而来。

狄仁杰由此升任滨州都督府法曹。

其后,他先后被任命为大理寺寺丞,度支郎中,宁州刺史,豫州刺史等职务,最终在天授二年九月,即公元691年成为宰相。

在他担任大理寺寺丞期间,他曾一年内判决大量挤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这是他后来被人们传颂为“神探”的根由,后世的许多电影作品也正是取材于这段经历。

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为此得罪了很多权倾一时的人物,如酷吏来俊臣与男宠张宗昌,但他从不退缩,敢于和宠臣针锋相对。

他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富国安邦。

他是沧海遗珠,斗南一人,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武皇临朝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神都”洛阳,建立武周。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在争夺权位的过程中杀人无数。为了巩固帝位,她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严刑峻法,做了许多残忍无道的事。

与此同时,她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

可对于被告者来说,一旦被投入狱中,就会遭受酷吏们的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狄仁杰升任宰相。

也就是此时,一心想被立为皇嗣的武承嗣将狄仁杰视为了眼中钉。

于是,一场由武承嗣和来俊臣主导的谋反大戏上演了。

三、被贬彭泽

长寿元年正月,即公元692年,狄仁杰等一众大臣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被逮捕下狱。

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

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本以为他会抵死不招,没想到狄仁杰立马就认了罪,说自己确实是谋反了。

来俊臣得到了让自己和武承嗣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等待合适的日子行刑,戒备也就放松了一些。同时,他还伪造了一份谢死表呈给武则天。

监狱这边,狄仁杰拆了被子上的一块帛书写了冤情,偷偷放到棉衣里面,请狱吏转告家人将里面的棉去掉。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他的冤状,持书上告。

于是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当面询问:“(既然是被冤枉的)那为什么还要承认谋反?”

狄仁杰从容不迫地回答:“当时我要是不承认谋反,现在恐怕已经死在监狱刑罚之下了。”

武则天又令人拿出谢死表,狄仁杰说他从来没有见过,武则天这才弄清楚这表是伪造的,狄仁杰等人确实是被诬告。

于是,本来必死无疑的七个人才终于被释放,并都被贬为了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今。

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

这一年,他六十三岁。

此后,武承嗣欲根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公元697,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揭发来俊臣罪行,来俊臣被处以极刑。

同年,狄仁杰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成为一代名相。

而武承嗣,想要继承大统而终不可得,于公元698年忧愤而死。


shi太狼的情感日常


为求活命的自保!留得青山在,日后再掌门下入庙堂!

他日游览白马寺,不知狄公有碑在;

若是有朝赴洛阳,定为拜会怀英来。

七年县令,亦为民请命;

神探美名,更流传古今。









四艺才子鞠立军v歌手


公元前693年,即武周朝长寿元年,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几位朝中重谋反,此时的情形是李唐王朝危在旦夕,武氏一族在加紧谋权,狄仁杰等一众李唐老人成为武氏的眼中钉,肉中刺。

当时的法律有这样一条规定:“一问即承反者得减死”意思就是说,痛痛快快承认谋反罪行的可以减免死罪。

来俊臣把狄仁杰抓起来,一问狄仁杰是否谋反,狄仁杰想都没想就承认了,即可服罪“反是实”。



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以后,就没有严刑伺候,只把狄仁杰收监待决。狄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

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

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

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弄清楚是伪造的.

于是下令释放此案7人,俱贬为地方官.此时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

狄仁杰靠着自己的聪敏聪明才智,死里逃生,来到彭泽当县令,韬光养晦,暂时离开了充满杀机的朝堂。后来靠着自己的政绩,一步步又重回朝堂,终成一代名臣。


睁眼灬伍佰萬


众所周知,狄仁杰是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洛阳称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一职。

狄仁杰一生为官,终身清廉。也正是因为他的为官之道,威胁阻碍了他人的利益,为狄仁杰带来了牢狱之灾和贬黜彭泽。

在公元693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认为狄仁杰将会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

狄仁杰深知当时法令,为能够避免被奸臣折磨致死和申冤平雪当即认了武承嗣等人安插的罪名。在入狱后,狄仁杰找准机会将自己蒙冤的书信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由儿子向武则天申冤,最终他的冤情被昭雪。然后就是各方的博弈之后,武则天为稳定朝局,安抚各方利益,狄仁杰等人被迫贬往彭州接任县令
之职。


超级探长


起因是来俊臣污告狄仁杰谋反。来俊臣是靠告密起家的,当了御史。武则天交办案子给他办,他经常搞株连,对犯人上下老幼一杀千余口。这样下来满朝文武都害怕他不敢说话。就这样来俊臣和他的党羽继续诬告士大夫。




这一次轮到狄仁杰了。来俊臣诬告狄仁杰、左丞卢等六个人谋反叛逆,把狄仁杰几个人下了大牢。当时法律规定只要一审问承认了谋反之罪,可以免除死刑。狄仁杰为了活下去先承认下来。后把自己的冤屈写成信转交给了自己的儿子。让儿子去找武则天喊冤。武则天看完以后先问了来俊臣怎么回事,来俊臣称狄仁杰我没有用刑,他们自己招的。后武则天亲自叫来狄仁杰问怎么回事,狄仁杰称我不承认反叛早死了,还能见到你。后查清了事实。就免去狄仁杰等六人死罪。降职使用。狄仁杰就被贬到彭泽这个地方当县令。


喜怒无偿


去彭泽大部分的“功劳”要归功于当时很出名的酷吏来俊臣。

长寿元年的正月,来俊臣诬陷一帮大臣谋反,狄仁杰也在其中,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来俊臣。

来俊臣,当时武则天的宠臣,他非常善于告密,也是靠告密上位的,他制造各种残酷刑具,大兴刑狱,当时也称为“酷政治吏”,在他14年的管控时间里,不知道杀害了多少大臣,这其中有个成语“瓮中捉鳖”就是从这里来的,大概就是来俊臣问他的好兄弟周兴,审问犯人还有没有啥好办法,周兴说道:用一口大瓮,四周堆满炭火,然后把犯人放进去。当然,最后来俊臣就是用这个办法整的周兴。

说了一点小故事,下面转正题。

前面说道狄仁杰等一干大臣被诬陷下大狱,狄仁杰一个文臣哪能受得了来俊臣的酷刑呀,当时的法律规定是只要犯人认罪,就会免去皮肉之苦,所以狄仁杰直接就认罪,然后他借来笔墨,书写了自己的冤屈,让人带给他的儿子狄光远,然后交与武则天。

武则天召来来俊臣一问之后决定亲自审理此案子,问狄仁杰说为什么承认罪行,为什么作《谢死表》,狄仁杰道:“如果我不承认罪行,我可能现在已经死于酷刑了,至于《谢死表》,肯定是伪造的,于是就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刑,各自贬去做县令,狄仁杰被贬至彭泽。

后面的故事还有很多,狄仁杰这一生可以说兢兢业业,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位合格的公务员,很多影视作品都可以体现出这一段历史的。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犯,忘告之立即删除。



杨杨聊球


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为谋反罪下狱,如果不是他自己的机智,以及一个年轻人及时戳穿来俊臣,恐怕狄仁杰被稀里糊涂处死也未必。案件真相大白后,涉案的所有官员被释放出狱,全部被贬为地方官,其中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

狄仁杰是武周时期最重要的大臣,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尤其晚年,武则天称狄仁杰为国老,不让狄仁杰对她行跪拜礼,说:你一对我跪拜,我浑身骨头疼!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进谏也非常重视,同样的话,别人说了不管用,狄仁杰就行。比如,李昭德以“自古以来就没见过侄子祭奠姑母”为由,建议武则天传位李家,武则天不采纳。狄仁杰同样的话,武则天就走心了,果然召回李显立为太子。

李显秘密回到洛阳后,武则天召来狄仁杰,谈话间突然让藏于帘幕后的李显现身,并对狄仁杰说:“朕将你的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跪倒在李显面前,泪流满面。武则天也跟着流泪说:“你不是朕的忠臣,你是大唐的忠臣!”

说实话,看到这段描写,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这对君臣之间的心心相印,早已超脱于政治!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痛哭:“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其实,狄仁杰与武则天之间的君臣之交,也是历经风风雨雨,才一步一步走到彼此默契的地步,当年来俊臣诬告案,就是这段风雨中的插曲,只是太猛烈了点。

如意元年,刚刚做了四个月宰相的狄仁杰,被酷吏来俊臣诬陷为谋反罪下狱。落到来俊臣手里,等同于进了鬼门关,自己丧命是轻的,重的往往全家灭族。当然,“罪犯”本人尝尝来俊臣几十道刑具也是常规菜品。

狄仁杰给了来俊臣一个惊喜,他不打自招:“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一看“反是实”,当下乐晕了,看起来官越大,人越怂,也好,省心了。来俊臣匆匆忙忙,将案件审理结果呈报给女皇。

来俊臣一走,狄仁杰立刻借来笔墨,撕下一块被单,写下了申诉状,塞进锦衣夹层,让狱吏传家人取回家。狄仁杰的儿子接到父亲的申诉状,立刻向武则天告了御状。武则天召来来俊臣,询问审讯情况。来俊臣暗骂狄仁杰狡猾狡猾的,好在他没有用刑,女皇也说不出来啥。

武则天不放心,特地让人去监狱亲自查验。查验的人远远看了一眼狄仁杰,确实穿戴整齐,不像动了刑,连一句话都没跟狄仁杰说,就回去复命了。当然,还帮来俊臣捎回去一封狄仁杰的“谢死表”。

案情审到这个状态,武则天不信也得信了。自愿招供,连“谢死表”都呈上来了,还有什么可以说的!蒙在鼓里的狄仁杰只有等死的份了!

就在此时,一个少年请求面圣,声称要状告来俊臣,替狄仁杰鸣冤。少年是前宰相乐思晦的儿子,因为谋反罪被杀,案件审理人就是来俊臣,少年此时在宫中当郎官。

武则天接见了小乐。小乐说:“俊臣苛毒,愿陛下假条反状以付之,无大小皆如状矣。”来俊臣这个人恶毒得很,陛下如不信,就把以前所有罪犯的供词拿来对比一下,我敢保证,无论大小,供词内容基本雷同。

小乐一句话,点醒了武则天,她立刻下旨,召来狄仁杰,亲自审讯。武则天问狄仁杰,你既然没罪,为什么又认罪?狄仁杰说,如果不认罪,早死在刑具下了,哪还有机会见到陛下!如果说我有罪,我的罪就是大唐旧臣的身份。

武则天不由暗骂来俊臣,一点水平都没有,狄仁杰这个认罪书哪是什么认罪?如果因为是大唐旧臣就有罪,那满朝谁没有罪?包括女皇本人!

武则天又问:既然如此,你又为什么写“谢死表”?狄仁杰一头雾水:从来没写过。女皇一核实,好嘛,敢情来俊臣造假如此轻车熟路!

狄仁杰一干受冤的大臣都被无罪释放,不过来俊臣并未因此受到处罚,他的死期还没到,女皇还需要他这条恶狗咬人。大概出于政治平衡的需要,武则天虽释放了涉案官员,但还是将他们都贬到地方为官,狄仁杰去了彭泽为县令。

五年后,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洛阳,再次出任宰相!君臣无间的佳话,由此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