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今天有個重磅消息,江蘇省官宣:全面實行公民同招,100%電腦搖號不得通過筆試、面試且招生時間不得早於5月1日。


上海也在同一天出臺最新差不多小升初細則。


威力不亞於往各位家長心頭上扔了一把王炸,畢竟我們口頭上說著各種投資,其實那個不把孩子當成最大的投資。


關於公民同招和搖號的實際路徑影響問題,我不是什麼教育專家,這裡不和各位多聊,就想借此和各位聊聊學區房的投資問題,也是身邊朋友就樓市諮詢我最多的那類了。


這也不奇怪,其實我一直把想不想買一套學區房,大體作為一個人人生的分界點,前面為自己而活著,後面讓下一代去承載希望而活著。


所以,學區房這種很獨特的產品,不是一兩句教育資源的溢價就能簡單概括,學區房鑄成了一道圍牆,牆內的為未來的願景絞盡心力,牆外的哪怕為一階臺階都可以奮不顧身。


再多的冷暖自知,也沒法改變這股要改變命運的執念。


這點上,我很早就和朋友說過,提到學區房話題,模稜兩可是才是最安全的做法,但那又能給信任我們的朋友有什麼實際幫助呢。


這個問題上,我也認為是沒必要騎牆的,觀點明確:


公民同招下,公立學區房未來將會越來越重要,但普通人也沒必要執念投資學區房,不要買多,買一套就夠了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在這之前,曾有有朋友給我發過這樣一個新聞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說實話,看到內容後,我並不是很詫異,開頭之所以和大家說,該來還是會來

,因為教育資源公平化,雖然喊了很多年,以至於大家都覺得都快覺得是口號的時候,這麼實際的一步很快就邁出來了。


更早一點,還有這樣文件。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而且,這次發文級別很有意思,不是教育部發文,直接是中央最高層的聲音,某種程度上,你可以把他看作國家意志了,而各位一定要記好,當國家真想去做一件事,節奏感也許很難琢磨,但一定是會做成的。


同時,當大框架給好後,各城市微操是沒問題的,但基本沒法脫離這個框架了。


上海是最早開始公民同招的城市,也是最有風向意義的,加上江蘇各城市細則沒出來,我們用上海來解析下好了。


而上海是一個比較特殊城市,說實話,在全國來說都是一個民辦教育壓制公辦教育的孤立樣板。


上帝歸上帝,凱斯的凱撒。你可以說上海在教育市場化上提前走了了兩步,但不得不承認這很有效果。


上海的教育現狀是什麼呢,一個民辦量級最強大的城市了,民辦為什麼能這麼牛X,因為生源和學校成績為基準的品牌,已經形成了相互滾動的良性循環。


也就是說,目前教育的遊戲規則,好的民辦,口碑太強勢,家長最好的選擇就是別無選擇。


這樣教育操盤思路上,市郊區教育資源被趨近拉平。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這讓想起一個上海朋友,哪怕買市中心房子也能輕鬆hold住,但是為了上星河灣這樣的民辦頭馬,真住到以前基本不會考慮閔行去了。這點上,掌握了最好生源的選擇權,就有了教育資源溢價的最高定價權。


壞處也很明顯,這樣的下去的話,人性都是趨利避害的,那麼那些一般公立,也就所謂菜場小學初中啊,都不願去,寧願咬咬牙去夠一夠更好的學校。


簡單說,好的更好,差的,估計是好不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最有錢的那批都跑到私立去了後,上海公立學區房在這樣的壓制下,價值被燙的很平。


在上海大家可能沒有感覺,我給大家看下北京的公立學校的學區溢價。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以舊鼓樓大街為例,雖然大家都是以前的筒子樓,但一街之隔,東邊的東城區都是10萬內,西部的西城區妥妥的13萬起步價。


我個人總結下,以前上海公立學區房,起碼有10%的溢價是被私立壓制住的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但這次,各種教育新舉動主要的作用面是針對民辦高校。


你不得不說,如果這是對現行教育體系進行一場手術的話,那麼下刀的位置真的很精準。


但現在這麼一洗牌,上海民辦最強勢的升學率被刪除了,篩選權被統一回收了,優質的生源被打散了,這樣能真正影響學校口碑生源資源就被攤薄了,你不得不承認這次操盤,直切痛點。


那麼,對公立學區房影響幾何?


這次文件一出來,就有朋友轉發給我了,也表達了她的觀點,學區房會有一波收益的。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我個人也是這看的,短期是更偏向利好的,尤其雙學區那種。


短期而言,我也是這麼看的,表面上,民辦學校由於有自主招生的權利,並不套用的學區房的籌碼。


可實際上,要考慮圈層因素的話,即便民辦,也是有他的隱秘的學區圈子,只是總體上,學區房是在公立學校間的流通的籌碼,如果優質生源被最大程度的稀釋,那麼作為承接,綁定公立對口的學區房的價值含量肯定是要提高的。


所以為什麼我說,如果可以,大家在上海趁早入手一套好的公立學區房了。


因為未來上海公立也許不會短期衝擊民辦,但是趨勢上再平衡的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一套上海公立學區房是值得買的,不管怎麼說,你多少都會用的上,也享受到一定時間中短期趨勢溢價的。


那問題來了,既然這筆買賣這麼好,那我多囤幾套,享盡紅利呢。


但是我依然堅持一個觀點,不要多買,就一套。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首先,我們要理解,接下來可能的學區房短期的市場熱度,還是沒法動搖對學區房長線投資的風險邏輯。


一次的教育資源的結構,依然不能從本質上改變學區房長線的最大命門。


學區房是人為操盤帶來高溢價,這點上,就是投資中經典的“戴維斯雙擊”,因為有用加上可以再加價甩給下家,接盤的人反而越來越多,反過來又進一步推高學區房的溢價。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數據上也很直觀,學區房比非學區房漲幅上差異,達到27%(上海),抗跌上,還能少上10%左右。


只是,政策能給你的,也同樣能拿回去。


我們能看到,很多地方因為各種政策因素,引發學區衝擊已經不在少數了,深圳福田東海花園的學區被取消了,南京拉薩路小學要搬遷,廣州的樓盤配套學區不落實,都讓人為這些家長心酸。


但其實多校劃片,甚至用租售同權之類的變動,從北京,廣州開始,出現的已經不算晚了,包括這次回過頭來,雖然這次沒有針對公辦學校,但本質上的大目標都是要最大程度的實現教育公平化。


所以,不管公立還是民辦,怎麼樣去均衡教育,這次底層要去長期的,有節奏去做到了,理解了這點,你也就能明白,即使這次均了部分優質生源到公立,依然是在未來的更平面化的教育格局做準備。


未來,我個人預見,學區房上,會熨平高峰,築成高原。


那麼,現在去攀爬那些高峰沒什麼問題,因為人多覺得很安全,但如果崩塌,恐怕就是“戴維斯雙殺”式的奪路而逃了。


就像前不久北京的12平360萬,均價30萬超過湯臣一品的學區房,一個沒有廚房衛生間,沒有基本生活功能的老破小,我都無法想象,如果多校劃片或者學區重新劃分(這點不少見,我就親身經歷過),沒有了學區這道護身符,能值幾個錢了。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不否認學區房短期回報的誘人,只是投資上,沒法能保證他確定性的未來了。


事實上,還有一點相對蠻隱晦,雖然天價學區房看著很震驚,但

這套體系的遊戲參與者,是沒有能力去維護這套遊戲體系規則的。


什麼意思呢?學區房本質上是中產們之間輪換的遊戲,幾乎每個帶點投資目前買學區房的,都想著加點錢賣給下家,因為不愁沒人接盤。


可換過來說,社會上的真正強勢群體,不會參與到這套遊戲體系中,也不會花心思去維繫這套生態。


曾經,有朋友和我說過,學區房各方牽連很廣,只怕是很難有變局了,這也沒錯,學區房的改變肯定是會緩慢的,但因為拿不出談判的籌碼,這局面,終究還要變的。


而剩下的,只是交給時間了。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好,來說點實際的,投資學區房上,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首先,還開頭那句話,孩子要用,如果你不能跳脫這套教育生態,當下,該買就買,即便中間發生了什麼,也沒可抱怨的。


這一套公立學區房是必不可少的,但某種程度,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如果用了學區房,轉手還賺了一筆,恭喜你,不管是不是運氣,這套資源體系賞的飯,你吃到了。


好,假如從此你覺得自己眼光高人一等,就想長期把這個學位佔著,或者這是好的長線標的了。


那麼如果有一天,你的投資崩塌了,也不要抱怨,佔了坑,不是讓你躲在裡面玩手機的。


還有一種,就奔著長線去投學區房。最近就有朋友諮詢我,想以8年為週期,為預計那時讀書的孩子,投一套學區房。


我是這麼回覆的,這八年的時間,如果沒什麼大的變動,你的學區房應該是漲的最好的那個,但萬一,差不多也是輸的最慘的那個。


那麼,為何不用大部分時間去捆綁一個回報確定性更高,更容易變現的品類呢,或者對學區房還是放不下的話,就儘可能降低學區投資矩陣中考慮權重好了。


還有,提醒下,有種最慘的情況,就是不排除開發商不老實的宣傳,學區飛了,我在好幾個二三線城市真看過,這點上,謹慎點,沒錯。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這篇文章不代表是正確的,雖然我也算幾套學區房的受益者,但實際上,對這幾套房投資時,考慮學區維度是相對靠後的。


因為房產基於稅費和交易週期,不是很適合短線操盤的投資品,如果這個房子不值得你持有超過5年,那麼一開始就不要持倉他。所以,真正能長線持倉的房子,學區未必能少,但未必有你想象那麼重要。


當然,如果你還是執念多投資幾套學區房,那說個小技巧好了,跟著這個城市最優秀的那群人走,即便名不經傳,那裡遲早是個回報驚人的學區區域。


公民同招+100%搖號後,學區房買入邏輯居然這麼鉅變


最後,談點真誠的。


不論你是投資學區房暴擊了也好,還是學區房真的損失了也好,都不要忘了,下一代的路,真的是要靠他們自己走出來的,而我們所能做未必只是買套學區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