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戰貧”兩不誤!我省黨員幹部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清理淤泥、剷掉雜草、播下種子……在汕尾市陸河縣河田鎮河北村,一批貧困戶在河北村黨員羅清道的帶領下,拿著鐵鍬,來到引水灌溉渠旁,為貧困戶的春耕工作提供便利。

在接到外省企業3.6萬多棵種苗的訂單後,雲浮羅定市蘋塘鎮桐油村黨總支部研究決定,全村在落實健康申報、“全副武裝”上崗、設立“黨員責任田”等系列防疫工作前提下,採用批次作業、錯位作業等措施,協助企業抓緊復工復產,3戶黨員中心戶發動20多名“外出難”的村民和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帶動增收。

為有效解決疫情防控期間扶貧農產品產銷難題,雲浮市鬱南縣河口鎮大力推動政企合作,通過“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黨委政府背書“帶貨”,全面發動貧困戶就近就地參加扶貧項目的復工復產,既有效解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務工難題,又確保扶貧項目安全有序運作。目前每日產蛋量2噸的蛋雞養殖基地產蛋送往珠三角大型超市,200多畝產量40萬斤辣椒規模種植基地,重點銷往大灣區,有效解決了農產品產銷問題……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黨組)一定要履職盡責、不辱使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指示,廣東廣大黨員幹部奮戰在一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駐村黨員連夜牽線貧困戶

用上平板電腦上網課

在汕尾市海豐縣陶河鎮霞西村,按慣例每月15日就是五保戶和低保戶領取“保障金”的日子,但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防止人員聚集,銀行發放“保障金”採取錯峰制,霞西村的五保戶和低保戶延遲到24日才能取錢。

“對沒有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要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深圳市龍崗區住房和建設局駐村第一書記李光勝更加堅定了保障五保戶和低保戶生活的信念。

“我們村有12戶五保戶和21戶低保戶,共計77人,基本都是算著錢過日子的。”李光勝在上門拜訪後得知,他們的積蓄也都花在了購買春節年貨上,所剩無幾,延遲取錢,對他們影響不小。

於是,李光勝和村委做好溝通,由村委暫時預支必需的生活物資,五保戶和低保戶的日子也得到了保障。

“我太感謝李書記了,發放保障金那天,他擔心我們外出受病毒感染,還親自開車送我去鎮上取錢。”低保戶老蔡說。

扶貧先扶智,貧困學生是黨員幹部聚焦的重點。

“我家3個孩子,只有一臺手機,學校通知要上網課,我最近都愁死了,真的太感謝駐村工作隊和金宏科技公司了”。近日,在韶關市始興縣頓崗鎮周所村,獲捐3臺平板電腦的貧困戶張建文高興得手舞足蹈。

為落實停課不停學,韶關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逐戶逐人全面排查線上教育準備情況。經調查摸底,發現有些多子女家庭只有一臺手機或者電視,有些家庭因條件限制,連基本的上網設備都沒有,無法滿足小孩的學習需求。

駐村工作隊聯繫上韶關市金宏科技公司,與負責人連夜商討次日的捐贈物品與流程。次日下午,捐贈儀式順利舉辦,貧困學生代表順利領取到平板電腦等學習用品,剩餘的物資由駐村工作隊“送貨上門”。

為了確保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和初中畢業班學生順利進行線上教育,廣東省教育廳和廣東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提供線上教育用平板電腦的通知》,為我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普通高中三年級和初中三年級學生提供借用一臺平板電腦,讓學子積極備戰升學考試。

第一書記為小番茄拓銷路

借力互聯網“戰疫助農”

“要切實解決扶貧農畜牧產品滯銷問題,組織好產銷對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多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解決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滯銷問題提供了思路。

在湛江市雷州市烏石鎮那毛村,省農業農村廳駐第一書記彭彬此前就遇到扶貧農產品銷售難題。受疫情影響,與村裡合作的農業公司承包種植的60多畝小番茄,原本主要的北京、浙江市場需求量大跌,不到平時的10%。

“小番茄種植時長2個月,但能有4個多月的採摘期,採摘期需要農戶打理,售貨也需要農戶幫忙打包。”彭彬說,就這兩方面業務,公司就僱傭了村裡50多人,其中24個是貧困戶。而且,不僅收入穩定,產業化的生產方式也有利於農戶提升種植技能。

此批小番茄最佳銷售時間可持續到4月,如果銷量繼續不佳,農業公司可能面臨鉅額虧損,本村的產業化生產能否持續也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於是,彭彬密切留意銷售渠道,在得知南方日報發起“戰疫助農”活動後,告知公司負責人並報名,還主動要求參與到直播中介紹小番茄,竭盡所能增加銷量。

目前,那毛村的小番茄順利對接上盒馬鮮生等平臺,銷量良好,看著村民忙碌的身影,彭彬開心地笑了。

事實上,為保障我省農副產品及時流通,我省近日還啟動了“廣東消費扶貧月網上行”活動,統籌抓好決戰脫貧攻堅,大力促進消費扶貧,約2000多家企業參與,截至3月9日,第一批直通車共計銷售扶貧優質農產品超2400斤,後續還將上線微信小程序、客戶端等多種渠道。

車站多了黨員就業服務崗

為返崗人員提供全天候服務

“當前,最突出的任務是幫助中西部地區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在勞務協作上幫、在消費扶貧上幫。”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讓參與廣東對口幫扶桂、川、滇、黔四省(區)工作的黨員幹部們倍添動力。

2月26日晚,夜色籠罩下的珠海高鐵站廣場熱鬧了起來,多家珠海企業的負責人拿著喇叭在現場點名、核對身份,將來自雲南的員工一個個送上接駁車。

當天18時24分,從雲南昆明發出的D3812次免費專列,載著雲南怒江州貧困務工人員順利抵達珠海。這是廣東和雲南兩地人社部門聯手打造的首趟扶貧專列,“點對點”幫助了611名貧困務工人員返崗復工。專列上的乘客全部來自雲南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大多數是怒江州瀘水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不少是節前已在珠海就業的企業員工。

40歲的劉德聰從去年8月起就在珠海一家內包裝生產企業工作。今年回來,劉德聰還從村裡帶來了50多個老鄉。“我們三河村在山裡,即便現在通了公路,坐車到縣城還是要1個多小時。很多村民收入不高,生活環境比較差。我就想把這些老鄉帶出來就業致富。”

劉德聰告訴記者,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談到要出來工作,很多人都是猶豫的,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說。“我告訴他們,在村裡信息閉塞、交通不便,想要提高收入很難。廣東這邊機會很多,堅持幹下去還能領到政府、企業發放的補貼,他們就下定決心和我出來了。”

據廣東人社部門統計,截至3月4日,通過專列專車共有組織分批次“點對點”“門到門”輸送務工人員返崗超過6.5萬人,其開行粵滇、粵桂、粵川、粵黔省際務工人員返崗專列40趟,組織2.98萬名外省務工人員乘坐專列返崗。在車站和機場,省人社廳和各有關市人社部門還設立了黨員就業服務崗,為返崗勞動者提供全天候就業服務,包括政策指引、崗位推送、接送車等。

來源 | 南方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