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暴跌对中国石油企业有影响吗?还有必要采油吗?

山伯洞主


油价涨跌是市场行情,产油是自己产业,别人降价,你就停工,别人涨价,你确定复产来得及?自己该做的做好,市场降价多储备……


未来车汇FCC


油价下跌无疑对我国经济是重大利好。但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都在海外投资开采原油,石油价格下跌无疑对我国这类企业的利润降低,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来看是不利的。一般来说只要油价还在60美元以上那么油价下跌都应该对中石油有利,但如果油价持续低迷跌到60美元一下,那么中石油的原油业务利润就会下滑,同样会抹掉炼油业务赚的钱;但是在国家战略部署和政策上的支持,多次调整石油税来应对油价下跌对石油企业的冲击,目前对石油股的影响尚难判断,如果油价长期处于低水平,无疑对石油股是利空。

       油价下跌对石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原油期货交易将对中国石油公司现行的经营模式产生冲击。

  2、提供了一个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手段和平台。

  3、提供一个权威市场价格信号,更好地指导石油公司生产经营。

       回顾油价波动的历史,国际油价的波动使得中国石油企业很被动,给中国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影响。

        从深层次看,国际油价下跌有益于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国际能源合作,这关系着更长久的能源供应。一般而言,在低油价时期"走出去"会比较容易,除了价格比较低,谈判也会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增加国际能源合作力度。从长远筹谋我国能源生产与供应角度,应尽快对石油天然气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加强对油气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多元资本对这一领域进行投资,这也是推进混合所有制的重要领域。


打板龙哥yyjjllong


总的来说,国际原油暴跌对中国石油企业影响可控,采油适度。

  首先,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消费和进口国和第六大原油生产国,原油价格无论是对能源安全还是相关产业链来说都至关重要。覆水难收,价格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从总体上看,更低的原油价格将会降低中国的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但对上游企业来说,压力将非常大。

具体来讲,在这一次的原油价格战中,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中海油。作为一家专注于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的上游公司,石油和天然气的销售构成了中海油的主要收入。目前原油价格已接近中海油的桶油成本,如果原油价格继续探底,中海油面临的情况恐怕比较糟糕。此外,对于中石油来说,其主要业务除了勘探,还有炼油与化工、销售以及天然气与管道,其他板块运营得当的情况下,或许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勘探业务的亏损。但总的来看,油价下降对于公司业绩还是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比之下,具备一体化优势的中石化,目前来看受冲击最小。炼油是中石化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达到63.41%,而勘探及开发占比的利润占比仅为7%。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中石化的净利润相对中海油和中石油来说会更加稳定,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偏小。

  其次,油价下跌,并非完全有利于中国经济,还因为这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国内石油生产商和海外油田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中国也是产油大国,去年石油产量达1.9亿吨。尽管低油价有利于中国消费者并促进增长,但也会使国内油田陷入亏损,为本土石油生产企业带来寒冬,它们接下来的日子会很不好过。国际油价大跌不但或将抑制中国国内产量,还可能迫使中国更依赖海外石油供应。此外,本世纪初期,中国企业曾以改善国家能源安全状况为由大举收购海外石油资产。随着油价下跌,这些项目或将成为中国投资者的沉重负担,因为现在能否盈利被打上大问号。

  第三、原油价格决定了炼油的大部分原料成本,会影响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进而影响到成品油的平均实现价格。由于我国成品油调价下沉或上浮存在一定限制,因而,原料成本要比成品油价格波动更大,原油价格现阶段跌得越低,石油生产企业的成品油业务利润越高,能够对冲原油的下跌影响,甚至可能反而获得超额利润。

  综上,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石油企业影响处在可控的范围内,石油生产企业宜结合企业实际,适度调整、安排、落实开采计划,危中有机,机不可失。



张握律师


会有影响的。油价暴跌对中东、俄罗斯、美国三大石油输出国是最大利空,而很多对冲基金持有大量的石油仓位爆仓,引发资本市场多米诺骨牌效应。

要警惕原油市场继续剧烈波动的风险。短期来看,国际油价下跌压力继续存在。随着疫情全球扩散,封城限行等措施相继推行,遭遇重挫的国际原油需求短期内难以改观。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在减产谈判失败后,必然会围绕市场份额展开争夺,价格战或在所难免。国际原油市场不确定性陡增,让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美股自历史高位回落逾两成多,持续12年的超级大牛市面临终结。市场的恐慌情绪,越来越高涨。连股神巴菲特都被吓到了!直言“他活着89年以来,也是第一次经历到这种事情。”巴菲特接受外媒访问时表示,“现在的情况跟1987年股灾很类似,但尚不及2008年金融危机;

这次股市暴跌,主要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两大因素左右夹击。”历史上没有哪次金融危机,是传染病引起的;没有人料到会发生今天这种情况,一切都太意外了。但怕什么来什么,所有的小概率事件,都在真真切切的发生。墨菲定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灵验过。



大黑熊老师


目前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俄罗斯与美国正为争夺市场激烈博弈,其背景是原油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各方对生产限额与市场分配的现状不满,沙特原油成本最低,约一桶10美元,其次为俄罗斯,每桶约20美元,美国页岩油成本最高,约40美元。沙特发起价格战旨在逼迫美国限产石油,停止挤占市场,这对美国石油业将产生巨大打击,同时对于经济高度依赖石油产业的沙特与俄罗斯来说,也难以承受长期的低油价,所以个人认为价格战只是暂时的,各方最后会就产量,价格达成妥协,而且时间不会很长。中国为保证石油稳定供应,与产油国签定的多为长期协议,且有价格保护条款,所以油价下跌对中国影响不大,目前中国油企基本已暂停采购,以避免短期大跌产生的价格损失,有能力这么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储备相当充足,可以发挥其抗御价格波动的职能


蓝䲟鱼


先说结论: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望为中国炼化行业盈利复苏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主要得益于:

1)中国炼化企业原油加工成本有望随进口原油价格下降而降低;

2)主要石化产品加工价差有望扩大;

3)中国成品油“地板价”定价政策有望为国内炼化企业带来潜在超额收益。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中国进口型炼厂形成利好。在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三大产油国博弈竞争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中国炼厂对海外原油采购的议价能力正在提升。

主要石化产品加工价差有望扩大。理论上,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亦有望下跌,然而在国内市场,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或远小于原油加工成本的降幅。换而言之,预计在低油价环境下,中国炼化企业石化产品的加工价差有望扩大,炼厂盈利有望提升。

1)全球原油供给侧悲观预期与中国需求侧乐观预期出现了错配,即当全球市场在为主要产油国增产抢夺市场份额而担忧的当下,中国国内疫情正在得到良好的控制,下游企业复产复工也在加速进行中;2)石化产品价格下跌空间或已被提前透支,近两年来国内石化产品价格的变化与油价变化关联度逐渐减弱,在当前油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石化产品出厂价并不一定会同幅度下降,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

成品油“地板价”政策或为民营大炼化带来潜在超额收益。


金融炼金术频道


2020年,新冠病毒开始蔓延,全球经济已然是伤痕累累,此时油价暴跌来一个“黑天鹅”,无疑是雪上加霜。油价暴跌对于对石油依存度较高的产油国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如沙特、科威特、俄罗斯等,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当前美国已经由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整体来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2020年多灾多难,当前全球股市的整体系统性风险都在不断提升。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高新伟教授提出,国际油价巨大的跌幅是三重因素相互叠加造成第一个因素就是天灾,全球新冠状病毒全球蔓延,疫情防控隔离也抑制了经济和需求,从而造成石油需求的全面下降;第二个因素就是人祸,俄罗斯与OPEC减产协议谈判破裂;第三个因素就是石油政治博弈。


俄罗斯、美国、沙特为代表的OPEC,石油工业三巨头为了争夺国际石油市场份额进行霸权博弈,互不相让。在本次博弈过程当中,沙特作为美国盟友,无法与美国叫板,只有希望俄罗斯与OPEC一起减产,他们追求的是经济利益。而俄罗斯紧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不减产,凭啥要求俄方减产,俄追求的是政治平等利益。


暴跌会导致石化行业上游行业受损,上游行业受损,包括上游开采、油田服务以及中游石油加工等行业。


此次油价暴跌,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愈发悲观,全球多国股市出现持续大跌,欧美股市整体下跌超15%,部分疫情严重地区连连暴跌;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74%,创历史新低。石油大战还未结束,油价到底跌至何处?我们拭目以待。


三无人材


国际原油暴跌对中国利大于蔽。因中国是第一大进口国,买就会少用钱,减少很多成本。对中国石油企业影响有限,中国的石油开釆成本四十多美元一桶,大大高于现在三十左右的市场价。应该少釆,留到以后釆。现在买还更划算,应该买买买,尽力增加石油储备。


手机用户范世界


应该暂时停止加乙醇,因为乙醇价格肯定已经高于汽油了,何苦多花钱还要降低汽油的品质呢?


逍遥181016915


应该看情况而定不能单纯看效益,比如你进口一桶油花二百元是纯外汇,在国内开采一桶油三百元,表面上多花了一百元不合算,实际这三百元都花在国内用于人工机械电费等等,就是肉烂在锅里没有赔赚之说。

对于开不开采从长远看不开采为好,因为石油资源不是再生的,采一点少一点,在中国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大量进口储存是明智之举。我的观点是在对中国石油产业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还是尽量少采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