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入宮後最初的記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末代皇帝溥儀,被特赦回到北京,一度寄居於其六妹韞娛家中。他一與妹丈王愛蘭(書畫家,一稱完顏愛蘭)相處甚密。永夜多暇,秋燈有味,郎舅二人常在一起品評書畫,鉤沉往事,清宮舊夢,人生沉浮,皆入話題。

溥儀入宮後最初的記憶


溥儀入宮後最初的記憶


據王愛蘭先生介紹,當時,這位已成為新中國公民的“皇帝”,對於那些舊事,已具有了一種豁達的超脫感。比如他們在談到人生幼年的最初忘記時,溥儀說,他最初的記憶,是在他登極當皇帝的那一天留下的。不過,留在當時這個僅年三歲幼童腦子裡的,是一個有些滑稽的印象,以至於後來每次想起,自己都覺得好笑。

溥儀入宮後最初的記憶


溥儀回憶說,即皇帝位那天的一些大事,如太和殿的高大雄偉,鑾駕儀衛法駕鹵簿(即儀仗)的輝煌燦爛,中和韶樂的深沉悠揚,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禮,對他這個幼兒來說,當時即是一片煙雲,過後更是毫無印象。不過,登極大典後,回到寢宮,接受妃嬪們朝賀時,卻給他留下了不能磨滅的印象。

溥儀說,被抱進宮後,三歲的他,因離開母親和慈愛的祖母,一直啼哭不止,奶媽便抱著他在地上來回轉悠,哄這位小皇帝不哭,以保持端莊的“聖容”接受朝賀。妃嬪宮女們晉見,要一個一個傳喚,參拜,退出。小皇帝雖然渾然不知,但禮法不能亂。溥儀回憶說,他當時不看跪在地上磕頭的妃嬪,而是眼睛盯著窗戶,因為,每聽到一聲喊(傳喚)便有一個梳著大品頭,穿朝服的女人在窗前快步走過,進屋參拜。而那樣子很有意思——大頭、細脖、寬肩、瘦腰,扭動著走路,襯在花格窗子的背景下,很象在耍弄木偶人。溥儀當時覺得挺好玩兒,忍不住還笑了一下,喜得身邊的人見“龍顏大悅”,便齊齊跪下恭賀!

童年的溥儀,一直記得這窗子上活動著的“大頭女人”的形象,以至於後來每次觀看皮影戲時,一見到那些影戲人,便想起當年在後宮接受朝拜的往事,覺得十分滑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