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显担当——记黄麻纪念园暖心的战“疫”故事

迎难而上显担当——记黄麻纪念园暖心的战“疫”故事

中国发展网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疫情前,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谣每天在黄麻纪念园里飘扬,疫情发生后,黄麻纪念园一个个年轻的身影,战斗在抗疫的一线,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眼前正是当年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场面!

男将打“仗”

伉俪共赴一线

董成华是黄麻纪念园管理处驻杏花乡张河村工作队的一名青年党员,他的妻子是县中医院的一名护士。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这对战“疫”夫妻共同奔赴前线,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负起守护群众健康的重任。日夜不间断的工作使夫妻二人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他们虽有不舍,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将孩子送给岳父母照顾,便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月17日晚上,接到包保小组村民秦某某报告自己发烧到37.8度,董成华迅速戴上防护用具,冒着雨雪,不顾危险开车到群众家中,接上生病群众送到村医处,经检查该群众身体状况还好,无其他不适,无新冠肺炎的症状。

结束一天的工作,董成华给家中父亲打电话时,总是眉头紧锁,声音低沉。原来董成华的母亲多年前因脑溢血去世,66岁的老父亲去年6月被查出肺癌中期,做了肺部切除手术。之后还做了多次化疗,身体非常虚弱,独自一人在家。作为父亲唯一的儿子,无法照顾父亲,董成华感到非常内疚自责。父亲却总是劝导说:“你是一名党员,人民群众更需要你,我的身体还能扛,等疫情结束了你再来尽孝!”

疫情当前,作为战“疫”伉俪,董成华夫妻二人深知,他们只有夫妻齐心,舍小家顾大家,全心拼搏,携手逆行“一起上”,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退伍不褪色的优秀退役军人

罗辉博,中共党员,退役军人,他把人生中最美丽的12年青春献给了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黄麻纪念园工作。春节期间疫情正值高峰时期,突然接到单位电话让他第二天去朝阳社区报到参加抗疫工作。正苦于不知道为抗疫做点什么的他接到通知后非常高兴,马上决定到社区报到,领取任务。但妻子有些不安,因为罗辉博有腰肌劳损的毛病,而且两岁多的女儿刚刚生病也未痊愈,家里还有六十多岁的公婆。虽说社区抗疫不像在医院那般危险,但在特殊时期也有风险,妻子的担心他是知道的,但是作为党员的他还是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并且他向妻子保证一定会保护好自己,让妻子不要担心。

在社区抗疫一线,他每天要在重要路口值守,对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劝离流动人员,走访有返乡人员的家庭,对其入户登记、排查统计。他怕把病毒带回家,不与家人见面,就在家门口吃午饭。妻子总是抱着女儿从猫眼里看着爸爸草草扒上几口饭,然后又匆匆赶去抗疫前线。

一位90后的担当

李存浩,黄麻纪念园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2017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驻村张家湾精准扶贫。舍下长期需要就医的父亲和八个月大的女儿,一去就是两年多。大数据统计、“厕所革命”、政策帮扶等等,默默付出,无怨无悔。单位表扬他,他只是微微一笑:“我还年轻,应该多学习、多锻炼。”

疫情期间,驻村工作队就地转为疫情防控工作队。李存浩的父母被隔在乡下,妻子也要值班。他把年幼的女儿托付给丈母娘,便毅然奔赴抗疫一线。向村们宣传政策和防护知识、发放口罩及生活用品等。有人问他“怕吗?”他害羞的说:“当然怕呀,怕自己被传染,更怕家人被传染。可是,没有大家的安全,哪来的小家的安全?”

你养我长大,我护你到老。为保护家中老小,为守护社会、国家,打赢这场疫情保卫战,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挑起责任,这就是一名90后朴素的担当啊!

女将送“饭”

巾帼不让须眉

“妈妈,你不是说外面有病毒吗?怎么你能够出门呢?你不害怕病毒吗?” 黄麻纪念园财务室主任刘彩虹刚准备出门,就听到儿子稚嫩的声音,她蹲下身子,拉着儿子的小手说:“妈妈也害怕病毒呀!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害怕病毒不出门的话,那每家每户的粮食和菜吃完了,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人出门帮他们送粮食,知道吗?”

“嗯!我知道啦!希望妈妈安全回家!”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出门去社区做志愿者时儿子跟她的对话,面对儿子的问话,她只能用他能懂得的话语来回答他。刘彩虹家里老老小小七口人,如果因为她出门被感染了,那家里人也会很危险。所以当时报名社区志愿者,心里很纠结,当看到那么多逆行者驰援湖北时,她深深地被感动了。她想,这里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父辈颐养天年的地方,是孩子们学习嬉戏的天堂,是我们努力工作和生活的热土,外地的兄弟姐妹们都不俱风险来帮助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自救呢?

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刘彩虹和肖慧琴、周小芳、戴丽等一直负责社区防控宣传和居民生活物资配送工作。有一次和同事负责发放海南捐赠的南瓜,要把南瓜从大挂车上卸下来,拖到卡口发放,上去卸货时,有男同志看到女同志在挂车上卸货,说道“巾帼不让须眉啊!给你们点赞!”

他们的亲人“小邹”

邹芬,是一名年轻的退伍女兵,在黄麻纪念园从事讲解工作,宣传红色历史,传递红色精神。

疫情期间,她所在的部门游客中心负责包保的有122户,400余人,他们中有80多岁的独居老人,也有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每天在给包保对象打电话时,邹芬很耐心的跟他们宣传国家政策和防控知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物资是否短缺等等。她说:有事有需要的您们就找我,我手机24小时在线。因为她的热情和耐心,包保对象有什么需要的就给她发消息、打电话。

“小邹,我老伴的降压药吃完了,这不能出去买怎么办啊?”

“小邹,我家孩子的奶粉和尿布湿只剩下三天的量了,你能想办法帮我买点的不?”

......

“好的,您稍等,我来想办法”小邹回答。

时间长了,大家都这样说:“一接电话我就能听出是小邹的声音,这特殊时期呀,她每天一个电话嘘寒问暖,像亲人一样,真好!”

邹芬尽职尽责、事无巨细、任劳任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用她的话说“是名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再说,这比起那些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天天战斗在最前沿的医务人员,我们做的这些服务保障,真的不算什么。”

带领物业守家园

有了有效防止疫情扩散,遏制疫情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按上级要求,纪念园于1月23日起全园封禁,不对市民开放。作为黄麻纪念园物业部主管——项晓燕第一时间接到上级指令后,就兢兢业业奉献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线。为确保纪念园防疫期间的安全,她每天都会亲自带领保安进行园区卫生安全巡查,对周边街道的进行消杀,对进入园区值守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及测量体温;对擅自进入纪念园的市民进行宣传国家政策及防疫知识并劝其回家。她还积极向外界筹集了一些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给清洁保安人员,强调他们要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一定要确保自身的安全。截止目前,物业全体人员在她的带领下,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保障了纪念园这片净土的安宁。

她说:“最希望看到春暖花开时,市民朋友们像往年一样络绎不绝地来纪念园参观和学习革命前辈们的红色精神,我很高兴为他们服务。”

逆风而行,迎难而上。《黄安谣》激励着党员干部逆行在抗“疫”战场,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用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为社区及驻村百姓生命安全构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廖亮 毛红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