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一个月前的1月28日,老司机写了一篇《疫情恐慌,勇敢者将迎来难得购房机遇》,明确看好疫情过后的宁波楼市。其后多篇推文又反复强调这一观点。

我认为疫情并不会带来房价大跌,反而可能是自住客户买入的好机会。

经过漫长的一个月后,疫情恐慌已经很大程度得到了缓解,楼市也逐步在恢复交易。传说中的大跌没有来,各地救市政策倒是频频见报。

抱歉,这些在老司机那篇文章中全都预言过了。

前两天有人在群里问我,为啥老司机的原创文章都写得那么短?我说主要原因是长文我也写不出来。

毕竟我不是专家。

只有专家,才能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看完之后一团浆糊,最后不得不求他给你指条明路。比如判断楼市走向,专家会有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分析、人口分析、供求分析、甚至气象分析。

老司机就简单得多,只看政策(或者说预测政策的走向)。

因为我历来只相信,在中国,房价是由政策决定的

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一条消息,就在本周,浙商银行宣布,在不限购区域,可以实行首套房最低20%首付。

请记住这个20%。以老司机即将届满20年的从业经历来看,二成首付具有标志性意义:

①、史上最低首付,当然以前也出现过;

②、强力救市举措,往往带来新一轮上涨。

前天,工行绍兴支行传出消息,二套房首付30%,后来工行出来解释说,这并不是新出的政策,以前也有30%。

二套首付30%,也算是很给力了。

中国总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他们比官方更早透露内幕消息,然后官方又不得不出来澄清,但最终往往殊途同归。

所以,这些内幕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往往能判断出个大方向。

针对楼市的信贷放宽,这个大方向应该是明确的。当然,我们还得在前面加一个定语:房住不炒。

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金融政策往往具有跨地域性,但公积金除外。昨天,东莞宣布公积金额度上调30%,最高可贷120万,最长可贷30年。

相比之下,宁波的公积金额度是不是很可怜?

前两天,一条黄奇帆建议取消公积金的讲话在网上刷屏,赞同者众。我猜,赞同的人,都是没有公积金或者公积金额度较低的。

自己得不到,也不想别人得到,这种心态要不得啊!

老司机虽然没有公积金,但绝对不赞同取消,相反,我支持所有人的公积金都应该向公务员看齐。

让大家也都享受一下公务员的福利不好吗?

老司机还希望社保也向公务员看齐,现在公务员的养老金比我们多得多得多。

但这种事想想是可以的,别当真。

是不是聊歪了?

地方上能对房贷有操作空间的,就剩公积金了。但凡救市,公积金这个工具最先被搬出来用,手法就两招:提高额度、降低首付。

其实就是号召公务员筒子们,买起来!

如果要调控呢,公积金也最先被使用:额度减少、等待期变长、首付提高。

意思告诉大家,别买房了,让他们没有公积金的去买吧。

现在你知道了,为什么公务员买房的节奏把握得辣么好。

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地方的工具箱还有不少大招,比如契税补贴,甚至全免;还有更大的招是购房补贴,当然必须叫人才补贴。

比如补贴中职以上学历的购房者。

别告诉我你连中职都没考上,一定是早恋了,要不就是整天打游戏。

老司机也没享受过人才补贴。既没有打游戏,也没有早恋,戳心。

其实要救市,地方还有绝招——拆迁+货币安置,不过现在看,祭出绝招的可能性很小。

前段时间,在讨论地方会不会救市时,许多人都认为现在已不同往日,现在大环境是房住不炒,地方不应该再过度依赖房地产了,应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我说你应该戒掉手机多陪家人平时多看书坚持锻炼,你做得到吗?

理想丰满。

地方会不会救市,主要看符不符合地方的利益,特别是短期利益。为官一任,最多五年,你跟我扯那些大道理干什么?

只要是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怎么样能快速干出业绩,就怎么干。

换做你也会这么干。

所以不仅是这一次,以前若干次,当有机会救楼市时,地方出台措施都是很积极的。

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现在的问题是宁波没啥大动静,难道宁波就没有那种冲动么?

我不信。

大家注意到了吗,最先出位的都是小城市,一二线都要装一下,看看上面什么反映。

特别是宁波,去年涨幅全国前三,不好先动手。

老司机注意到,宁波本月21号挂牌的几块宅地,仍然保留了限房价竞地价,这说明宁波并没有冒险去放松管制。

但是,如果其他城市闯关成功,宁波肯定不会让自己被动。人才补贴,税费减免,公积金提高都有空间。

现在哪里都需要花钱,房地产这个拐杖丢不得。

去年宁波常住人口流入排名全国前十,今年受疫情影响,长三角城市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抢人才更要乘胜追击。

至于实体经济,肯定要大力发展,事实上这些年一直在大力发展。但实体经济不好搞,老板们扩大生产的意愿不强,钱躺在银行里贷不出去,这不是短时间就能转变的。

房地产这剂猛药,虽然有副作用,但现在特殊时期,依赖性恐怕只会加强。

各地频频救市,宁波为何按兵不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