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更好的掌握政权,控制下属。除了明面上的组织架构外,还会设置一些神秘监督机构,专门单独服务统治者去执行一些秘密的行动。于是就有这样一群人诞生了,他们或隐于闹市,或进出于朝堂,或藏于重臣家中,这一群人我们习惯称为特务或者是间谍。那么历朝历代都有哪些特务机构呢?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唐代之前也有类似的机构出现,像战国时期的“候”,汉代三国时期的“校事”等,不过此时的这些机构,多用于搜集敌国军事情报,战前侦查等等,还不能称之为特工组织,这些组织真正具有监察性质是从唐代开始的。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唐代武则天—内卫(梅花内卫)

为了查处违律违法的贪官污吏和不合武则天心意的人的以及巩固自己的统治剪除异己。于是就设立了内卫部门(有说法称为梅花内卫),这个集团成员众多,而且十分隐蔽,加入要求也是及其严格,内卫头子被称为大阁领,标志是每个成员左臂都刻有梅花刺青。这个部门权利十分强横,可以正大光明的在闹市抓人,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提起这个组织令人闻风丧胆。就连著名的唐代名臣狄仁杰也曾被内卫冤枉过。不过在武则天驾崩这个组织就立即被取消了。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唐代李辅国—察事

唐肃宗时的太监李辅国,权重位高,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达到其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的目的,李辅国秘密组织了一个由数十人组成的间谋组织机构“察事”,其成员称为“察事厅子”或“察事厅儿”,这些人专门对宫廷官吏进行政治侦察、控制活动,从而建立中国侦察、间谍史上的第一个特工组织。而创办者李辅国也成为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宋朝—皇城司、边辅

皇城司的前身是太祖时设立的武德司,当时就派人四处刺探,甚至远及四川。宋太宗时改名皇城司,后又下旨禁止皇城司逻卒出京城活动,从此后一般无特命,皇城司一般都只在京内活动。皇城司的人员也分两部分,一部分称亲从官,管警卫;另一部分称亲事官,也称察子,这些人就管在京城各处,下至花街柳巷、上至政府大臣,探听大小消息。人数也从最初时的几十人发展到最多时的七千余人。 “殿前一司虽统摄诸班禁卫,而皇城一司亦判然不相关,亦汉南北军相统之意也” 也就是说,皇城司是相对独立的,不受三衙的辖制,只服务于皇帝的直属特务机构。而皇城司下又分为:探事司、冰井务。而到了南宋时,在边境也设置有专门的情报间谍机构--边辅。宋代的皇城司相对也比较正常,没有其他几个那么臭名昭著。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明朝—三厂一卫(西厂、东厂、内行厂、锦衣卫)

锦衣卫

在明朝是是特务间谍机构的巅峰时期,明代朱元璋时就设立了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锦衣卫的前身为"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主要是用来从事侦探间谍的活动,监视大臣的日常活动,从此人人自危,而发展到后面甚至是成为控制大臣和藩王的工具。锦衣卫的首领是皇帝的而亲信大臣。成立废弃又成立,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才正式结束,存在长达290年的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东厂

设立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全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只对皇帝负责,可以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就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相传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西厂

设立于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 目的是为加强特务统治,全称为"西缉事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权力甚至是在东厂之上。成员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而且人数要比东厂多一倍。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内行厂

内行厂又叫"内厂"、"内办事厂"。明武宗正德初年,当时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管东厂,八虎的另一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刘瑾秘密设立内行厂,并且亲任提督,自成一个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监察之例,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侦伺一切官民,东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有时还监视东厂,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而皇帝直接领导与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一套侦察特务体系。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清朝—粘杆处(血滴子)

粘杆处别号血滴子,是雍正还是皇子之初就创立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目的是为了巩固专制统治,酬谢党羽。其归属于在内务府之下,却又是独立的,"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雍正去世后,乾隆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乾隆死后,嘉庆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民国—中统、军统

中统

中统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1949年3月,又改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行政部内政部。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因为实际上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而在抗战以后,中统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军统的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历史上的监察机构,锦衣卫最著名,民国两霸位列其中

军统

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 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的敌后活动。1949年,军统主要机构撤至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留在大陆的军统进行清洗,到五十年代中期,军统在大陆大致被肃清。

历朝历代间谍及其机构,目的就是加强统治者的权利统治,而出现的监察机构,虽然对这些机构的评价褒贬不一,甚至是臭名昭著,不过其出现不仅在中国历史的一些重大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谈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