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重器,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导语: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 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至清末民初,仅腾冲城内即有翡翠作坊百余家,玉雕工匠三千余人,所琢"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发往粤东、上海、闽、浙、京都。寸开泰《腾越乡土志》中出产翡翠的是缅甸勐拱一带,距我国云南边境只有150公里。在明朝万历年间,此地曾属永昌府(今云南省保山市)管辖。由于历史的原因,被称为"东方瑰宝"的翡翠经云南腾冲、瑞丽等边城输入我国,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清代乾隆年间,相传云南曾经贡一块巨大的翡翠原石,但乾隆帝却把心思放在和田玉上,巨型翡翠就这样被搁置在国库之中;或许乾隆也没想到,这块“翡翠”会在后世掀起腥风血雨,还引出了一项绝密工程。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慈禧特立独行,就连喜好也与众不同,历代帝王对玉器情有独钟,唯独她偏偏喜欢“翡翠”;慈禧之前的翡翠其实算不上珍贵,硬是她将其炒了起来,还把乾隆那块巨型翡翠原石切成6块,用300多公斤做成器物。总而言之,翡翠至此成为珍品,尤其到了清末乱世,剩余4块巨型翡翠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清廷倒台后先有云南王龙云得到四块巨型翡翠,后引来日军争夺,之后又被国军收走.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随着国军势力日渐萎缩,最终决定南逃台湾;1949年的黄浦江码头上,南逃的最后一班船人满为患。船只严重超载,急需减轻重量,可船上的人谁都不舍得将行李丢弃;危急关头,几名士兵不由分说,将四个沉重的箱子推下了船,里面装的正是四块巨型翡翠原石。解放军进城后,有人发现了黄浦江畔的四个大箱子,消息很快传到了“上海市长”陈毅那里;陈老总和专家察看后,认定其为罕见的国宝,不久后,四块巨型翡翠在重兵护送下,搭专机运往北京,并存入物资储备局的仓库内。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当然,这一过程极为隐秘,外界几乎无人知晓;巨型翡翠的下落虽然外界不得而知,但其历史渊源却在民间早已风行,三十年后,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王树森”又想起此事,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呼吁“寻宝”,会后被北京晚报采访,并发表了《宝玉何在》的文章。文章立刻引起轰动,令“王树森”没想到的是,1982年的一天,“玉雕大师”连同两位弟子忽然被一辆黑色面包车拉走。

更神秘的是,面包车遮挡得严严实实,车上坐的都是军人,且不允许任何人开窗;就这样,车子一路飞驰,再等“王树森”和两位弟子下车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巨大而隐秘的人工山洞。走进山洞,随行军人这才向几位玉器专家行军礼,并递上了一封信;简单地说,“信”是周总理的指示命令,让几位玉器大师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定和制作那四块巨型翡翠。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说到这或有朋友提出疑问“1982年周总理的信?这不胡扯嘛!”需要解释一下,四块翡翠原石运到北京后,在伟人的主持下调查了它的来历,并决定将其制作成可以代表中国的艺术瑰宝;总理的指示早已下达,但由于当时战争阴霾并未完全退去,因此这四块巨型翡翠整整沉睡了三十年。由于外界并不知道翡翠的下落,因此连“王树森”也一直被蒙在鼓里,接到“总理的信”更是惊喜交加;“惊”的是,接到的竟然是三十年前“总理”的命令,“喜”的是自己终于能见到魂牵梦绕的四块翡翠了。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王树森和弟子来到山洞深处,在明亮灯光的照射下,四块巨大的翡翠原石呈现在众人面前;简略的说,这四块原石共重803.6公斤,“慈禧切去的部分”应在300公斤以上,这么换算下来,最初完整的原石应在一吨以上。不仅如此,这么巨大的翡翠本就十分罕见,其纯净质地更为难得;不久后,一个由全国知名的画家、雕塑家、文博专家组成顾问团,各方专家围绕“怎样将原石做成国宝”展开了激烈争论,甚至“王树森”和自己的弟子之间都产生了分歧。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最后综合64个方案,王树森作出决定,又集合全国能工巧匠组成创作班子,在“玉器厂”内的三层小楼中开始了精雕细琢;就这样,王树森带领“国宝班子”潜心雕刻,根据原石的形状尽量做到不浪费、一刀一刻都力求完美。经过3年时间,四块翡翠原石终于变成了四件代表当时最高技艺的“国宝”,它们分别是:岱岳奇观、含香聚瑞、群芳揽胜、四海欢腾;因为四件“国宝”呈现时间为1985年末,因此后世称其为“绝密86工程”,还需说明一下,此时“国宝”并未最终完成,最终完成的时间应为1989年,这里仅对四件“国宝”简单介绍。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岱岳奇观:重363.8公斤,是四块原石中最大的一块,也是四件国宝“山子雕”的主设计;“山子雕”是玉器琢制的最高水平,历史上只有江苏扬州的工匠掌握这门绝技,在清朝后就已失传。当时的主创为工艺专家“张志平”,他硬是摸索出了失传200多年的“山子雕”技艺,但创作国宝,他并不拘泥于传统;为此,张志平三登泰山体会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恢弘气魄,终于打破传统美学理论,大胆创新,用一种开放式的造型表现出泰山的险峻和雄伟,“岱岳奇观”由此横空出世。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含香聚瑞:它是四件国宝中最精美的一件,主创人是玉雕大家“蔚长海”,但在当时还算是小字辈;最初时,王树森提议做成“睡狮猛醒”,寓意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但蔚长海却提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方案“花熏”。说明一点,蔚长海在当时算是新一代玉雕力量,但其“瓶塑”早已名满天下,这次敢于将“国宝”做成小而复杂的器物,可见其自信满满;最终,专家组同意了蔚长海制作“花熏”的方案,再等“国宝”出世,全场无不惊艳叫绝。这件翡翠精品采用了套料工艺,花薰的盖由主身中掏出,盖中的料则掏出来做底足,这是中国玉器艺术的高难技艺;简单地说,“含香聚瑞”就连最挑剔的玉器大师也很难挑出毛病,称为“国宝”当之无愧。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群芳揽胜:它的主创人是玉雕界的老字辈,更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高祥”;简单地说,“群芳揽胜”是一个翡翠花篮,试想,能将硬而脆的翡翠雕刻成一支支活灵活现的“花”,其工艺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工艺复杂”对于高祥来说并非重点,这位大师还有更高的追求,他不仅要把“花”雕的栩栩如生,还要做到完美——将翡翠做成“插花”;最难之处在于配色,说明一点,翡翠可不是随手调换的“花”,要将“石头”调配成插花,这在圈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高祥大师做到了,“群芳揽胜”在四件国宝中可谓当仁不让。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四海欢腾:这件精品的主创人叫“郭石林”,当时的他40岁,但在创作班子里还算年轻一辈;但是,他拿到的翡翠原石却最为棘手,因为这块原石上不仅有7公分左右的裂缝,而且还有一大块瑕疵,为此创作班子曾多次开会讨论。最初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将瑕疵切割掉”,但郭石林却主张保留“瑕疵”,用他的话说:瑕疵就像美人脸上的痣,处置得当不但不会破坏形象,反而会增加美感;此言一出全场皆惊,这可不是普通的玉器雕刻,而是在创作“国宝”,但郭石林坚持保留那块瑕疵。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再等国宝出世,全场为之惊愕,简单地说,郭石林的作品是一件“九龙玉屏风”,绿色翡翠雕成龙,白色雕成云雾和水浪,“九龙”或在云雾中穿行,或在水浪中翻腾,威猛身姿若隐若现,既给人以神秘感,又显大气磅礴;那块瑕疵则化作精美的纹饰,诸位大师惊叹其“天造之美”,这件“九龙玉屏风”至今被公认为当代玉浮雕的巅峰之作。

周恩来的一项绝密工程,成就4大国宝,专家: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四大国宝横空出世,每一件都代表着中国玉雕的最高技艺,堪称“精妙绝伦”;但大师们也付出了太多心血,先是王树森得意弟子“陈长海”劳累过度去世,紧跟着王树森也离开了,后世赞其为“先人心血,无价之宝”。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