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你不知道萬里長城

中國長城始建於周、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時把戰國秦、趙、燕等國長城連建成萬里長城,以後,漢代、明代均大規模修建。明長城東起山海關老龍頭,西至嘉峪關,長6700公里。

中國長城是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2002年入選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產保護名錄。位於中國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河南、山東等省市自治區。中國長城是世界著名的冷兵器時代偉大軍事防禦工程。

中國    你不知道萬里長城


在遙遠的兩千多年以前,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談何容易。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河北省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是人間的奇蹟。

中國    你不知道萬里長城


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

中國    你不知道萬里長城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

不到長城非好漢,關愛我們的建築文化和文化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