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战疫宅家的日子,不少人一日三餐自己动手,会做的几个菜都吃腻了,有朋友让我推荐菜谱,我向推荐推荐了志愿军的特供菜谱,当年志愿军战士就靠吃它打败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可能许多年轻的朋友不知道炒面是什么东西,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朝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武装干涉,很快就把点火燃烧到中朝边境。美军为了打击朝军出动战机轰炸我东北边境区域,造成我边民无辜伤亡。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出兵朝鲜,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但当时由于战场的制空权都被美军掌控,志愿军由于补给线被美军破坏,前线给养、武器弹药、医疗保障都很困难。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志愿军的给养问题。由于战前未充分准备,很多志愿军部队的野战口粮是土豆等耐存储的粗陋食品。随着战线的南移,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拉长,这给了美军战机进攻破坏的机会。1951年4月8日的一次空袭,敌机就向我三登库区投掷了大量燃烧弹,一次就直接烧毁志愿军补给物资84节火车皮,其中粮食300余万斤,衣服40余万套,胶鞋29万双,还有其它物资不计其数。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只好大量供应炒面以解前线燃眉之急。志愿军入朝时正值冬天,皑皑的白雪几乎覆盖了整个战场,高粱面和小麦面混合炒制而成的炒面又极难下咽,战士们只好先含一口雪,待口中的雪融化成水后,再和着一把炒面一起吞下。这种混合炒制而成的炒面,因为便于制作和携带,成为志愿军的野战口粮。这种食品饱腹感极强,口感却极差,很难下咽。但是就是吃着这种难吃的炒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却打败了当时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军。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志愿军后来加紧研制我军第一代真正意义的野战食品。这款压缩干粮以熟面粉、熟豆粉、花生米、蛋黄粉以及各种食品添加剂为主要原料,用机器压缩成块,用来供应志愿军前线部队。到1951年下半年,志愿军战士陆续吃上了这款野战压缩干粮。到了1952年初,基本替代了炒面,成为志愿军的重要野战食品。当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后,战士们的伙食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除一线部队不能直接生火做饭、靠后方部队送热饭外,后方部队基本可以吃上热饭、压缩干粮、和部分罐头。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随着军工保障体系的健全,我军的野战口粮逐渐由简单的炒面,变成了罐头食品和压缩干粮。抗美援越时期,我军生产了701、702干粮援助越南。士兵在食用这些罐头和压缩干粮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罐头是密封储存的,且不能自热。而吃压缩干粮又很容易口渴,那么就要喝着凉水才能吞咽,拉稀就成了较大概率的事了。在战场上一旦拉肚子,是非常严重的事。针对单兵食品不便于加热的缺陷,我军进行了研究改良。海军军需特种食品试制部生产了09/13型单兵自热食品,这种单兵自热口粮主食是咖喱拌饭、什锦炒饭、羊肉拌饭等12种(搭配一包甜辣酱),副食是蛋糕、花饼、水果等,额外再加一包香肠或酱牛肉,饮料是速溶功能性饮料。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炒面,可以视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款“单兵野战口粮”。随着军工保障体系的健全,我军的野战口粮逐渐由简单的炒面,变成了罐头食品和压缩干粮。如今我军单兵口粮从炒面发展到种类繁多、味道可口、营养丰富的单兵野战口粮,从这个细节反映我军建设水平逐渐缩小了与先进军队的差距。下图为KT-07型单兵自热口粮,居然有口香糖、巧克力、茶叶等。不仅如此,KT-07型的部分食谱还有饼干,这种饼干的口感让许多士兵赞不绝口,“十分酥脆”。

战疫宅家的特供菜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办增强,群众的生活早已从吃饱变成了吃好,无论是炒面还是单兵口粮都不能满足和平年代中人们的口味。我并不是真的让朋友吃炒面,而是通过忆苦思甜,让大家通过这段历史学习当年志愿军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我们战胜疫情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