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原创丨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他早年留学美国,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胡适留学期间师从美国“实验主义大师”约翰·杜威,在五四运动时期与主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等人分道扬镳。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由此引发了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这虽然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次思想碰撞,但胡适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至今对我们的学习与研究具有借鉴意义。胡适曾任民国时期的驻美大使,还担任过北大校长,建国后,在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都有著述,他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也是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关键人物。我们大多都知道胡适的学术成就和对历史进程的贡献,但对于他个人的婚姻与爱情了解颇少,

在胡适一生中出现的三位女性具体是谁?她们与胡适的关系是怎样的?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岁月里,她们与胡适的故事有哪些?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陪伴一生的“小脚女人”:江冬秀

胡适明媒正娶的妻子为江冬秀,江冬秀是安徽旌德县江村人,是江村的望族。江冬秀与胡适的婚姻是“父母之命”,两家订婚后,胡适就外出求学了,在1917年回家结婚前,胡适并未见过未经自己同意就要与之结婚的妻子。胡适是民国时期的学者,他思想解放,抨击封建礼教,而自己的妻子却是不识多少字的“乡村小脚女人”。但是江冬秀却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把家中事务操持地井井有条,办事果断,颇有魄力。在北大教授梁宗岱成名后要和其妻子离婚,是江冬秀为梁妻打抱不平,最后闹到法院为梁妻辩护,使梁宗岱败诉。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江冬秀自己文化素养不高,但却一直支持着胡适,让胡适专于学问研究,而不要从政忙碌于官场,这也使得胡适对江冬秀有了别样的看法,胡适曾说:“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而江冬秀“从来不作这样想,所以我们能一同过苦日子”。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与美国才女韦莲司唏嘘爱恋

韦莲司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一名教授的女儿,在胡适留美期间,韦莲司对胡适帮助很多。韦莲司接受西方教育,读书甚多,富于思想,她对诸多问题的认识都影响与启发着胡适。胡适曾言:“吾自识韦女士一来,生平对于女子之见解为之大变......今始知女子之教育之最上目的乃能造成一种能自由能独立之女子。”可见,胡适对韦莲司是很赞赏的,这样一个有才学的女子让胡适倾慕不已。在胡适与韦莲司交往过程中,胡适也曾对韦莲司说过母亲为自己订了一门亲事,但却没有影响他们精神上的交流与情感的表达。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1917年胡适回国,与江冬秀结了婚。也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一个接受新学的知识分子会接受旧式的包办婚姻?这大概是胡适对其母亲的尊重与回报。胡适出生时,其父亲已50岁,在他四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冯顺第一手带大,二人相依为命。虽然胡适是新式知识分子,但他内心还是保持着孝悌的,他把对婚约的遵守看做对母亲的回报。胡适曾说:“love只是人生的一件事,只是人生许多活动之一而已。”

胡适回报了母亲,却也辜负了对他一腔真情的女性。虽然未能有缘生活,但韦莲司隔着太平洋一生守着自己的挚爱。

日久生情的曹诚英

曹诚英,别字佩声,是安徽绩溪旺川人,她生于大户人家,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尤爱文学与诗词,后读农科,是国内农学界的第一位女教授。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也是江冬秀的伴娘之一。曹诚英爱种花草,在胡适夫妇到北京后,江冬秀曾写信寄一些花籽,曹诚英也会写诗让胡适提出点评。1923年,胡适积劳成疾,南下杭州养病,此时曹诚英也在杭州,江冬秀要求曹照顾胡适。在半年的朝夕相伴中,二人日久生情,但江冬秀的阻止,胡适最终还是斩断情丝,徒留曹诚英伤悲。此后,曹诚英也未再嫁,一生珍藏的与胡适的来往信件随她一起去了天堂。

“情愿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适与三位女性的爱恋情思


结语

胡适是民国的新式知识分子,他倡导国人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也极力主张女性的思想解放,他支持自由恋爱,希望女性自立。但他接受包办婚姻,也夹杂着自己的思考,体现了一个文人在新旧之间的复杂处境。我们在讨论胡适的婚姻与爱情时,不应满足于窥探私密的津津乐道,也应思考新旧交杂时代下的为何会做出如是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