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原創丨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他大力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宣傳個性解放、思想自由。他早年留學美國,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胡適留學期間師從美國“實驗主義大師”約翰·杜威,在五四運動時期與主張馬克思主義的李大釗等人分道揚鑣。他在《每週評論》上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由此引發了與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之爭”,這雖然是自由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一次思想碰撞,但胡適提出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至今對我們的學習與研究具有借鑑意義。胡適曾任民國時期的駐美大使,還擔任過北大校長,建國後,在臺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在文學、史學哲學等領域都有著述,他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也是推動中國思想解放的關鍵人物。我們大多都知道胡適的學術成就和對歷史進程的貢獻,但對於他個人的婚姻與愛情瞭解頗少,

在胡適一生中出現的三位女性具體是誰?她們與胡適的關係是怎樣的?在風雲變幻的民國歲月裡,她們與胡適的故事有哪些?

“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陪伴一生的“小腳女人”:江冬秀

胡適明媒正娶的妻子為江冬秀,江冬秀是安徽旌德縣江村人,是江村的望族。江冬秀與胡適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兩家訂婚後,胡適就外出求學了,在1917年回家結婚前,胡適並未見過未經自己同意就要與之結婚的妻子。胡適是民國時期的學者,他思想解放,抨擊封建禮教,而自己的妻子卻是不識多少字的“鄉村小腳女人”。但是江冬秀卻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她把家中事務操持地井井有條,辦事果斷,頗有魄力。在北大教授梁宗岱成名後要和其妻子離婚,是江冬秀為梁妻打抱不平,最後鬧到法院為梁妻辯護,使梁宗岱敗訴。

“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江冬秀自己文化素養不高,但卻一直支持著胡適,讓胡適專於學問研究,而不要從政忙碌於官場,這也使得胡適對江冬秀有了別樣的看法,胡適曾說:“不明大體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而江冬秀“從來不作這樣想,所以我們能一同過苦日子”。

“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與美國才女韋蓮司唏噓愛戀

韋蓮司是美國康奈爾大學一名教授的女兒,在胡適留美期間,韋蓮司對胡適幫助很多。韋蓮司接受西方教育,讀書甚多,富於思想,她對諸多問題的認識都影響與啟發著胡適。胡適曾言:“吾自識韋女士一來,生平對於女子之見解為之大變......今始知女子之教育之最上目的乃能造成一種能自由能獨立之女子。”可見,胡適對韋蓮司是很讚賞的,這樣一個有才學的女子讓胡適傾慕不已。在胡適與韋蓮司交往過程中,胡適也曾對韋蓮司說過母親為自己訂了一門親事,但卻沒有影響他們精神上的交流與情感的表達。

“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1917年胡適回國,與江冬秀結了婚。也許有人會有疑問,為何一個接受新學的知識分子會接受舊式的包辦婚姻?這大概是胡適對其母親的尊重與回報。胡適出生時,其父親已50歲,在他四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馮順第一手帶大,二人相依為命。雖然胡適是新式知識分子,但他內心還是保持著孝悌的,他把對婚約的遵守看做對母親的回報。胡適曾說:“love只是人生的一件事,只是人生許多活動之一而已。”

胡適回報了母親,卻也辜負了對他一腔真情的女性。雖然未能有緣生活,但韋蓮司隔著太平洋一生守著自己的摯愛。

日久生情的曹誠英

曹誠英,別字佩聲,是安徽績溪旺川人,她生於大戶人家,從小接受傳統教育,尤愛文學與詩詞,後讀農科,是國內農學界的第一位女教授。

“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曹誠英是胡適三嫂的妹妹,也是江冬秀的伴娘之一。曹誠英愛種花草,在胡適夫婦到北京後,江冬秀曾寫信寄一些花籽,曹誠英也會寫詩讓胡適提出點評。1923年,胡適積勞成疾,南下杭州養病,此時曹誠英也在杭州,江冬秀要求曹照顧胡適。在半年的朝夕相伴中,二人日久生情,但江冬秀的阻止,胡適最終還是斬斷情絲,徒留曹誠英傷悲。此後,曹誠英也未再嫁,一生珍藏的與胡適的來往信件隨她一起去了天堂。

“情願不自由,也是自由了”:胡適與三位女性的愛戀情思


結語

胡適是民國的新式知識分子,他倡導國人衝破封建思想的桎梏,也極力主張女性的思想解放,他支持自由戀愛,希望女性自立。但他接受包辦婚姻,也夾雜著自己的思考,體現了一個文人在新舊之間的複雜處境。我們在討論胡適的婚姻與愛情時,不應滿足於窺探私密的津津樂道,也應思考新舊交雜時代下的為何會做出如是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