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養老:大勢所趨的養老模式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各路資本搶灘養老市場的格局正在形成。除了傳統的金融機構介入養老產業以外,以股權眾籌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也開始佈局養老產業。業內人士分析,至2020年養老市場將迎來5萬億的市場空間,智慧養老將成行業趨勢。

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催生著老齡服務市場的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約2.54億,佔總人口的18.1%。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4.87億左右。屆時,每3個人當中就有1個老年人。

然而,目前我國的養老產業卻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問題。當下失能半失能人員約3500萬,假設3個老人需要一個護理員,則需要1000多萬養老服務人員。目前,所有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僅有22萬,符合資格的僅有2萬。按照國際上的普遍要求,照顧這些失能老人所需要的護理人員比例是2:1,也就是兩個護士照顧一個老人,但目前國內能做到的情況只是1:10,10個老人才分得一個護士,中國現實與國際標準之間差了20倍。因此,發展智慧養老,即是機遇,也是挑戰。

智慧養老:大勢所趨的養老模式

 智慧養老的價值何在?

所謂“智慧養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研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的物聯網系統與信息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智慧養老能夠幫助養老機構、社區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並使得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成為可能。

近年來,關於倡導智慧養老的政策密集出臺。2013年,全國老齡委專門成立了“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為我國智慧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發展把脈導航;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這些利好政策與信息,意味著智慧養老已經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智慧養老通過改變信息交流傳遞方式、強化資源配置整合力度、提升服務管理效率等手段對現有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各種問題予以破解,勢必給養老的發展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可以想象,智慧養老理念和技術的介入,將使得未來的養老模式變得多樣化、人性化、高效化。比如,不論是養老機構,還是社區、居家老人,未來都可以通過智能化設備實時監測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實時同步信息,家屬遠程也可以瞭解老人的信息;在老人有任何日常生活需求時,家屬和機構可以通過雲平臺發佈需求,並由服務公司根據需求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老人通過佩戴便攜式定位設備,一旦發生意外或摔倒等情況,能夠第一時間發起求助,由養老機構工作人員或社區服務人員第一時間提供救援幫助,為老人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智慧養老行業發展趨勢

智慧養老領域主要分為養老服務和養老硬件兩大類,細分領域共21類。在各大領域中,養老家政護理、老年娛樂、養老電商及養老金融最受資本關注。

智慧養老:大勢所趨的養老模式

未來,我國的智慧養老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

1) 服務產品人性化

不少老年人的子女擁有自己的住房,甚至很多子女都離家在外工作。目前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50%以上,大中城市高達70%,空巢現象直接導致了“老年人精神上缺乏歸屬感”。老人的養老需求不僅包括物質生活方面,而且包括醫療護理、精神慰藉、自我尊重和價值實現等方面。而現階段,我國養老服務還難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對於老人需求的瞭解較少,往往注重老人物質和醫療護理方面的滿足,而忽視了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未來,我國智慧養老的服務產品將更趨向於人性化及個性化。

 2) 健康管理結合線下

隨著年齡的提高,老人的身體機能不斷下降,對於上門服務的需求增加。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需求情況調查來看,老年人對於上門看病的服務需求最高,達到56.4%,其次是聊天服務為39%,護理需求為30.5%。現階段,養老服務對於上門醫療服務的提供較少。目前健康管理平臺仍以線上諮詢為主,還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模式,老年人群對互聯網醫療產品的認同度也還停留在較低階段。而老年群體對上門問診的模式認可度較高,主要在於對醫生本身的依從性,並且醫生可以將這種依從影響力傳遞給平臺,進而將依從發展為認同。因此,以平臺+醫生+患者+檢測硬件為切入點的互動模式將更具價值。

 3) 醫養結合

當前,中國養老最大的難題是維持健康體魄的持續性與獲取醫療護理的便捷性,對醫療服務資源的依賴性,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構建綜合的、連續的、適宜的醫療服務。醫養結合是集醫療、護理、康復和基礎養老設施、生活照料、無障礙活動為一體的養老模式,其優勢在於能夠突破一般醫療和養老的分離狀態,實現為老年人提供及時、便利、精準的醫療服務,並最終將醫療服務、生活照料服務、健康康復和臨終關懷等等整合提供一體化的醫養結合服務,從而滿足老年人的整體養老需求。

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切入智慧養老

事實上,除了傳統金融機構佈局養老產業以外,互聯網金融行業也瞄準了養老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康壹控股為例,2015年11月在京東金融股權眾籌平臺上線2小時迅速獲得超募,超募370%,認籌額超過1000萬元,成立首支智慧養老基金。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投資具有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智能養老企業,完善養老生態鏈的佈局。

同時,伴隨著智慧養老的興起,“養老地產”應運而生。從2016年開始,許多金融機構紛紛扎堆進入養老地產,投資數十億打造養老地產基金的不少,使得養老具有了金融屬性,也賦予了保險、財富管理、地產金融等諸多的功能。

智慧養老:大勢所趨的養老模式
智慧養老:大勢所趨的養老模式

然而目前的市場情況是,在養老產業還未成熟的階段,開發商更多的是依靠銷售、銷售+回購、租售並舉、會員制出租的傳統形式運行養老地產,其目的在於能快速地回籠資金,獲得盈利,因此還停留在開發商的運作思維。而在美國,養老市場基本成熟,實行管理者與擁有者分離的運行模式。抵押貸款違約保險、REITs等金融工具的發展推動著私人資本進入養老地產領域,加速其產業發展。

在國內,整個智慧養老產業還處在一個市場開拓階段,大多數項目還沒有很清晰的商業模式或盈利模式。因此,特別需要大的企業和資本牽頭介入。這些企業需要具備在養老領域長期發展的戰略,具備一定研發和市場風險承擔的能力,同時具備較強的市場開發和公共服務資源整合能力。養老產業的生存與發展最終得靠市場收入,如何進行資本運作、資源分配等,需要一個較為複雜的商業模式,以真正啟動這個市場。不可否認的是,智慧養老必將成為未來的養老模式,然而過程還是曲折漫長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若以財富管理的角色介入養老產業,為中老年人提供金融、理財服務,相對容易一些;若以股權眾籌等其他角色介入進行企業篩選與投資,參與資本運作,則還需要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

江蘇藍智慧養老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智慧養老服務,經過十幾年的經驗積累,探索出了一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延伸、社會組織為補充的綜合型服務管理平臺——藍智慧養老統一調度管理平臺。平臺根據不同層次老年群體的不同需求,整合24小時呼叫服務中心;整合養老機構、服務企業以及個人;整合社區實體店;整合各種適老系列產品、AI智能語音服務;整合為老服務各種項目、資訊和活動。通過系統集成,柔性融合,形成完整的調度、服務、監督、管理一站式“養老生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