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難養一母,你怎麼看?

洗車房格柵小李


這是一句先輩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流傳的一句老話。過去農村人都以種地為主,講究多子多福,即便家裡窮,也要多生幾個孩子。

“”一母能養十兒”,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家裡孩子多,就是再窮,作為母親都能夠克服重重困難,把子女養大成人,讓其成家立業,這在50、60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最能體現了。

而反過來,作為10個子女,在贍養母親的時候就截然相反了。“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句話用在贍養老人方面再合適不過了,更加上成家立業後,再遇到不同情搭理的兒媳婦,日子過的還不好,那就更熱鬧了,互相推脫,扯了,這種事情對我們來說,一點不罕見。當然了,也有的家庭即便孩子再多,人家也都孝順的,輪著贍養老人。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他們養我們小,我們就應該養其老,真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以悔之晚矣,還是行孝需此時的好!


人我行9


都說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難養一母,這句話句句戳心,感嘆孝心這兩個字有多麼重要,作為兒女孝順父母是應盡的義務,有錢沒錢都要贍養父母。

城市和農村的父母都一樣,都有不孝子。

做為父母,沒有錢,兒女都瞧不起你。

我的鄰居高叔是農村的,沒有勞保,有兒有女,女兒在農村生活不富裕,一直住在兒子家,兒子在做水果買賣,孫女剛上大學。高叔在兒子家受兒媳婦氣受,不給飯吃,有時兒媳婦還打老爺子,高叔靠撿拉圾維持生活。前年兒子和兒媳把高叔送到養老院,老人剛住進養老院,媳婦馬上把老人所有東西都倒進拉圾箱,有棉被、衣服、皮箱等。有一天高叔回家發現鑰匙換了,老人回養老院沒幾天就去世了。

每次想起高叔心很難受。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難養母,這句話太有哲理了。

城市和農村的父母都一個樣,為了兒女在打拚。

養兒才知母艱辛,娶個媳婦錢花光,心甘情願為兒孫,等到自己年老後,看人臉色成傭人,父母老後沒有錢,一下回到解放前。

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父母為了要娶個兒媳婦太不容易。我的一位親戚是農村的,兒子在大連工作,為了給兒子買房子娶媳婦,父母都去北京飯店打工,包吃包住,把打工錢攢下來,準備給兒子買房子,打工幹了十多年,最近才在大連買個五十平方米的新樓房。準備娶媳婦,這個媳婦要求太高,房照必須寫上她名字,否則別結婚,結果黃了。

父母老了最需要的是兒女的孝心,孝心是感恩的心,是行動。

孝心是太陽,給父母溫暖;孝心是大山,給父母依靠;孝心是財富,給父母放心。

我的鄰居有一位張阿姨八十五週歲了,有糖尿病,高血壓,天氣好就在小區曬太陽,她沒上過班,沒有工作,生了十個孩子,老人每每提到十個孩子,一臉的自豪感,這十個孩子都孝順,做為母親這是她這輩子最驕傲的事。兒女來了都給錢。

她老伴在農場上班,吃糧很偏宜才有條件養十個孩子,沒有條件買新衣服,衣服都是一個撿一個穿的,張阿姨每晚卻要檢查所有的孩子睡覺的情況。有一次頑皮的三兒子把她剛做好的一隻鞋丟進火坑裡,氣的她把兒子揍了。

張阿姨只有1.4米的小個兒,領著孩子們做公共汽車。車上的售票員說:“這麼多孩子,你們家大人哪去了呢?”張阿姨抱著小女兒說:“我就是。”售票員很羨慕哦。

父母老了別嫌氣,老人就是家中寶,孝心與錢沒有關係,更多的時侯需要的是孝心,感恩父母的心。要感謝父母給了生命,培育成長,學會做人做事,感恩父母,每個人都應該做孝子孝女。


東北營口人


唉,我奶奶大概就是這個情況。

奶奶6個兒子,我爸最小。在我爸十幾歲的時候爺爺去世了,當時還有四個兒子沒娶媳婦。奶奶一個人辛苦半輩子幫兒子們娶了媳婦,可惜兒子一個個都怕老婆。後來奶奶患了糖尿病,在七十歲的時候病情加重,一下成了植物人。在奶奶去世前的一個多月,都是我媽照顧,其他人都不管不顧。本來商量著輪流照顧,可我的大伯們都不願意,後來承諾奶奶去世後老宅歸我家。可奶奶去世後,村裡拆房子,奶奶的老宅在範圍之內,我已經記不清村裡到底補償了多少錢,只記得我的那些大伯大娘們都虎視眈眈的盯著。結果,還是把錢分了。我爸常年吃藥,我當時上學還要借學費,但是他們還是心安理得的把錢分了。

並不想說我媽多高尚,但她真的給我做了好榜樣,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什麼叫孝順。媽媽,以後,我也會好好照顧你和爸爸的。




愛米愛米愛米碩


兒子一多,推脫就會開始。

那時養母就是工作,不是責任,每家兩個月,時間到了就換另外一家。

那時,最難受的就是這個母親了吧。

我父親兄弟四個,他們也是這種輪流養我奶奶的。

我家就我和我哥兩個,現在我爸媽一直還是和我生活,雖然沒說,但我會養他們到老的。

在外奔波十餘年,曾經生意失敗想過結束一切,捨不得這個家才苟活了下來。

2020年我回到了老家,我想多陪陪父母,不再讓人生有遺憾。



八零後的峰子


都說一母養十兒,十兒養不了一母。這句話讓人感想頗深!剛剛給繼母剪了頭髮,洗洗頭髮,煮了一碗餛飩吃,然後讓女婿開車給送回家了。看著繼母頭髮長了,心情很難過☞因為疫情,所有的理髮店都不讓營業☜媽媽沒有地方去理髮,我就沒有想起來過去給媽媽理髮,真是怨怪自己!小時候媽媽上班忙,帶我們姐弟四個一樣都挺周全,現在我們姐弟四個就沒有把媽媽照顧周全!


心情美麗39


一母養十個兒子,那是以前的事情,我小時候每家都七八個孩子,那時候的人也沒有避孕的方法,生孩子多也很正常。生孩子一隻羊也是趕,多隻羊也是放,那時候的孩子也好養,現在沒有人要十個孩子了。

說到十個兒子難養一母,這種情況確實也有,但是現實中,一對夫妻要照顧四個老人,老人上面還有老人,這才是現實中的難題。現在養兒防老不太靠譜,不一定是兒子不孝,他連自己都照顧不過來,怎麼會全部精力養母親?


劉井隆


都說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難養一母,這個問題現實的,小時候,每個兒子都是父母親的一塊肉,不管有多難都要把孩子拉扯大,把好吃的留給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出息,但孩子長大後,每人只顧自己,兄弟多了,出現了互相等待,老大讓老二養,老二也讓老三養……推來推去,誰也不想養


海邊妹


主要人都是自私的。一母養十兒,母養的是她的兒,他心肝情願、毫無怨言。比如還沒兒媳婦時,她做一做一家人飯、洗一家人的衣服,她覺得理所當然,如果有兒媳婦了,她做飯有意見、她更不可能去幫兒媳婦洗衣服。幫帶孩子也說是幫兒媳婦,從沒想過孩子也是你兒的。十兒養一母是因為這十個兒子也願意照顧母親呀,問題是,他不願或不會做飯洗衣,兒媳婦也覺得你不願給我洗衣做飯,我為什麼要給你洗衣做飯。你兒願意給你洗衣做飯肯定沒有媳婦會反對的。所以我認為,做什麼事都要將心比心,對兒、對媳一個樣。


果果與桃桃


自古以來,眼淚都是向下流的。意思就是老一輩總是心疼小一輩,怕兒女吃不飽怕兒女過不好。所以說母親偉大。生活再苦,也要把子女拉扯大。

反過來,子女成群,老人卻也未必享福。我的外婆就是這樣一個人。外公在我還沒出生就已經工傷過世。外婆辛苦養大了三個兒子二個女兒。大舅好吃懶做成天知道喝酒,二舅娶了城裡的老婆就漸漸不再回來,斷了聯繫,三舅有孝心,無奈當兵之後留在武漢,前幾年鐵路不便,5年才回家過個年。小姨精神有問題早早過世。外婆年邁,生病住院就靠我媽和大表哥表嫂忙前忙後,小舅則多多出錢。我外婆這種情況還算好的,有女兒兒子可以指望。兒女成群卻無人願意贍養的比比皆是。老人實在可憐。不孝子孫也實在可恨。

所以我覺得,生男生女,生多生少都不重要,關鍵是把孩子教育好,三觀要正,有良心一個也足夠,沒良心生一群有何用!


贛南臍橙小boss


有句俗話說:“孃的心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

母親在養孩子時不計報酬,無私奉獻。以前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母親總把好吃的給我們兄弟姐妹留下,自已不捨得吃,盼著我們長大,成才,等我們長大了,成才了,母親也老了,離母親也遠了,母親聽到我們要回家,總把吃的東西先準備好,站在路口等我們回家。回到家母親從不讓我們做家務,有時就一直看著你,捨不得你離開。

以前要上班,照顧孩子,沒有時間做家務,都是母親給我們洗衣服做飯,帶孩子。現在退休了特別想給母親洗洗衣服,做做飯,但是現在離母親遠了,反而也照顧不上她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