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共享田園”,棋田村來了“新村民”!

3月的川西壩子,田野裡金黃的油菜花,綻放出飽滿的春色。成都市郫都區安德街道棋田村63歲的村民楊秀茹,在這個春天告別了居住20多年的老房子,搬進城裡的新居。


就在1月,郫都區招募了一批新村民,棋田村也來了兩位。楊秀茹老房子所在的區域,未來將是棋田村新村民的居住地。


老村民進城、新村民下鄉背後,是郫都區在全省率先推進的“共享田園”改革試點。


宅基地共享了

向城裡人讓渡使用權,可頒基於使用權的房地一體的不動產權證


棋田村有個冬水壩農場。2019年6月,村裡以冬水壩農場為中心,選擇4個林盤院落、28.2畝建設用地、430畝農用地,以土地作價入股,與郫都區鄉村振興公司組建合資公司,建設“共享田園”,包括共享農耕、共享居住、共享產品、共享生態等方面。


“‘共享田園’特色在於,以土地為紐帶,將農村閒置資源與城市需求進行重新匹配。”省自然資源廳是“共享田園”改革最初的設計者,省廳改革辦負責人說,目的是通過探索,盤活鄉村土地資源,吸引人才下鄉。在“共享田園”中,村民和集體拿出閒置的農耕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與有“田園夢”的城市居民共享農耕和居住以及產業等,吸引城裡人向鄉村流動。


城市資本下鄉不是新鮮事,但土地問題往往成為障礙。2015年,民宿投資人章華看中都江堰市中興鎮的一個山坳,打算髮展民宿。與村民簽訂了初步協議後,章華便投入10餘萬元做出設計方案,村民卻突然反悔了。“因為規劃了一條路,直通村裡,村民想自己搞。”章華說。


在棋田村的“共享田園”中,這類問題將通過“三權分置”確權頒證得到解決,這也成為了試點的最大亮點。


2019年6月,郫都區被自然資源部確定為全國4個宅基地“三權分置”不動產登記試點地區之一,郫都區在此基礎上,探索“共享田園”,通過確權頒證的方式固化新村民權益。


探路“共享田園”,棋田村來了“新村民”!

棋田村的冬水壩農場


棋田村冬水壩農場的一角,楊秀茹等一批村民的老房子已經被推平,一個名為“共享空間”的項目即將動工開建。“共享空間”,是按照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改革思路,將宅基地使用權讓渡,變宅基地為共享資源,盤活農村閒置資產。


新村民來了,村裡也可以將宅基地使用權流轉給新村民,由新村民按統一規劃和設計建造房屋,可申請辦理基於使用權的房地一體的不動產權證。而以往的產業項目下鄉佔用宅基地的,只能和村民或集體簽訂租賃協議。


“租賃合同肯定沒有產權證保險。”在章華看來,鄉村旅遊項目前期投入較大,需要對民宿改造、裝修等,如果有了產權證,就像吃下了“定心丸”。


同時,“共享田園”改革中,以農村承包地及宅基地的“三權分置”改革為基礎,集成了農村集體產權、農房抵押、鄉村治理、金融等相關領域改革政策。也就是說,新村民獲得產權證後,可以按需抵押,申請貸款。


此外,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宅基地可共享,農戶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也可共享,按照新村民的發展需要進行供給。


新村民來了

帶著產業項目投資,帶著一技之長為村民服務


2019年底,棋田村等幾個村莊開始招募新村民。1月10日,各村集中為首批招募的12名新村民頒發了新村民證書,棋田村共有兩位。


棋田村還將冬水壩農場按一分地一個單元,啟動了共享農耕新村民的招募,首批開放了1000 個名額,目前已有超過1000人報名。


這兩類新村民最大的不同在於,頒發了新村民證書的12人可以申請流轉宅基地使用權;而另外1000人以共享農耕地為主,認養一分耕地進行種植,或採用“代耕代種”的方式,獲得土地產出相應價值的農產品。


“對於宅基地,我們比較慎重,共享有一定門檻。”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郫都區出臺了相關指導意見,引進的新村民主要是鄉村需要的人才,包括農業人才、鄉村旅遊人才、醫療衛生人才、社區治理人才等,“可以是帶著產業項目進村投資,也可以帶著一技之長為村民服務。”


李春文是此次獲得證書的棋田村新村民之一。早在2016年,他就在村裡流轉了土地,成立成都金品花卉種苗有限公司,建設花卉種苗培育基地。“我聽說村裡招募新村民,第一個就報了名。”李春文說,自己目前住在城裡,在村裡上班,每天往返通勤20多公里,如果在村裡有穩定的住所,第一層可以作為接待展示中心,方便業務洽談,第二層作為自己的住所,方便上下班。


探路“共享田園”,棋田村來了“新村民”!

棋田村


除了享受權益,李春文也需要承擔村民義務,參與鄉村治理,並利用自身資源支持鄉村建設發展。


“想要到農村來生活的城裡人很多,我們希望用我們宅基地的資源,換取城裡人的資源和資本。”村支書侯淘說,目前諮詢新村民招募的不下100人。經過初步篩選,17人符合基本條件。


劉宇是成都的一名退休醫生,打算到鄉村養老,看到棋田村新村民招募信息後報了名。“如果能成為新村民,我還能為村民義診看病,一舉兩得。”


侯淘說,如果劉宇能夠成為新村民,村裡可以為其匹配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層作為鄉村診所,每週須在村裡坐診一定時間;二層供其居住。


為防止新村民“圈地”,郫都區也出臺了指導意見,建立了新村民退出機制,對主動放棄新村民身份的,以及違反入駐協議或考核不合格的新村民,可經與村社集體協商按程序退出或按相關約定勸其退出。“我們也想了一些土辦法。”侯淘說,比如在頒證方面,前3年先不給頒證,如果按要求做到了,我們再按照程序頒證,嚴防“共享空間”變成“私人空間”。


鄉村資源活了

配置城鄉資源與需求,激活各種要素,帶動整個區域產業發展


在郫都區,棋田村的耕作條件不算好,由於村裡水位較高,冬水壩不利於排灌,曾經是一塊被“嫌棄”的農田。


2017年,侯淘聯合10多個村民,流轉了土地160餘畝,發展適合冬水田條件的“稻魚共生”項目。2019年夏天,稻花魚的豐收引來了人氣,拉高了冬水田的收益。


這次搞“共享田園”改革,冬水田是共享農耕的核心資源。每分土地的認養金為2980元,每畝地收益接近3萬元。而目前郫都區土地流轉的平均價格在每畝2000元左右,土地升值了10倍。


“通過認養,讓市民和土地聯繫更加緊密。”三農問題專家、省社科院原副院長郭曉鳴說,相比傳統的流轉,“共享田園”改變了農民與土地的單向關係,將市民從消費端轉移到生產端,將產品的生產形式變為訂單形式,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


老村民楊德芳把土地流轉給了冬水壩農場,併成了農場的僱員,將為新村民提供代種、協作服務。“農場跟我們說,土地租金會漲一點,還多了一筆代種的工資收入。”


侯淘介紹,今後,村裡將把楊德芳這樣會種地的中老年人組織起來參與“共享田園”項目,從農民變為工人,有資產入股的還可按股份分紅。


探路“共享田園”,棋田村來了“新村民”!

棋田村


目前,棋田村已經上線“共享田園”小程序,如同一個電商平臺。郫都區已經整合了轄區內的鄉村資源,新村民可以用認養地塊收益兌換其他村的特產,還可體驗鄉村酒店、民宿、特色餐飲等其他服務類產品。“以一個點位上的共享,帶動整個區域農業產業的發展。”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說。


共享還激發棋田村新業態的誕生,在文化、鄉村治理等方面推動村莊發展。獲得棋田村新村民資格的劉洋,是一位影視項目投資人,她打算在棋田村建影視基地,開發打造鄉村景觀;李春文則將採用“公司+農戶”的形式,帶動村民一起發展花卉產業……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土地管理法》為集體建設用地入市開了一個口子,土地資源主管部門更倡導以農業為主導盤活集體農用地和建設用地,而不是簡單的“賣地掙錢”。通過解決農村產業發展碎片化的問題,以一盤棋的模式設計,集中農業發展的各類要素。


“共享田園”試點正逐步推開。郫都區安龍村、先鋒村也納入了試點,幾個村均啟動了新村民招募,共有12人獲得了新村民證書。“每個村的特色都不一樣。”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棋田村以農場共享為主導,安龍村以文化和藝術共享為主導,先鋒村則側重鄉村民俗旅遊方面的共享。郫都區土改辦相關負責人稱,三個村已建立協作機制,共同探索完善“共享田園”模式,打造共建、共享、共管的城鄉融合新社區。


記 者 手 記

共享引來下鄉人才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採訪中,從政府部門到專家學者再到村社幹部,都看法一致。

通過土地的盤活,吸引人才下鄉是一個好辦法。“共享田園”通過政策的集成和設計,避免了土地違約等問題,讓人才下鄉吃下了“定心丸”。

僅僅吸引人才下鄉還不夠,還需要與鄉村融合。在“共享田園”制度設計中,新村民下鄉不僅是來村上“住一住”,在滿足自身“田園夢”的同時,新村民也需要為村莊發展做貢獻,或者帶動產業發展,或者推進鄉村治理,或者幫助提升鄉村文化……甚至成為“新鄉賢”。

棋田村已經引入的兩位新村民均是產業項目的老闆。通過給老闆匹配資源,留住“領頭羊”的做法未嘗不是一個探索,但從制度設計角度還可以更進一步。目前招募的新村民是自然人,更多是滿足居住的訴求。未來,招募新村民不妨重點招募農業法人,包括企業、社會化的合作組織等。共享行為在村集體和法人之間產生,進一步約束雙方的行為,更有利於農村業態的長效發展。


來源丨川報觀察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四川自然資源”,獲取更多!

探路“共享田園”,棋田村來了“新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