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扶貧茶園迎“頭採”貧困茶農得“頭籌”

桃源:扶貧茶園迎“頭採”貧困茶農得“頭籌”

產業扶貧基地。

紅網時刻常德3月15日訊(通訊員 戴豔紅 王麗 張銘齊 楊陳穎)春回大地,茶園復甦。3月10日,常德市桃源縣的產業扶貧基地——裡寶山茶園終於迎來了種植以來的首次採摘。貧困茶農們也拔得了頭籌,成了茶園最快、最直接的受益者。

在桃源縣楊溪橋鎮蔡家塘村海拔800多米的裡寶山茶園產業扶貧基地,工人們分散在各個山頭,正在緊張有序地忙著採摘茶園種植以來的第一批新茶。茶園以每斤鮮葉18元的價格派發工資,手腳麻利的婦女,一天能採上八到十斤。蔡家塘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娥香,半天下來就採了四斤多,一天掙個150多塊錢,完全不成問題。不算採茶,前兩年光給基地除草、施肥,劉娥香每年也能賺1萬多元。

裡寶山茶園總面積424畝,採用梯級開發立體複合栽培技術和生態有機種植方法,種植了多種優質茶苗350萬株,是桃源縣在2016年按照“扶貧辦投資、茶企管理、貧困戶受益”的原則,以“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建立的,覆蓋楊溪橋全鎮12個村居的532戶、1678名貧困人口。貧困戶除了享受務工工資外,每年還可享受茶園純收入70%的利潤分紅,而剩餘30%的利潤由村集體和合作社享有。

今年看能不能摘2萬斤以上的名優茶鮮葉,利潤在40萬元左右,貧困戶預計能分紅25萬元左右。但是明年高山茶將進入豐產期,自然產量和產值都會翻番。桃源縣樹蓬野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詹偉介紹說。

楊溪橋鎮群山連綿、生態優美,十分適合種植高山茶葉。2016年至今,合作社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不僅建起了裡寶山茶園,還著眼山林裡分佈著的數千畝老茶園,以每畝補貼200元的標準,鼓勵茶農進行復墾,變廢為寶;同時,合作社還免費提供茶苗和種植技術,幫助茶農開闢新茶園;所有鮮葉都以保護價進行收購,大大激發了茶農積極性。

楊溪橋鎮蔡家塘村的另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劉仙桃,原本在外務工,因為父親過世,雙目近乎失明的母親需要照顧,便回了家。在合作社的幫助下,她不僅在裡寶山茶園基地打起了臨時工,還新種了3畝新茶、復墾了6畝老茶。“屋裡的茶葉收入有兩三萬塊錢,茶廠裡打工可以掙到一兩萬塊錢,這樣算起來每年能有四五萬元了,在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劉仙桃激動地說著。

四年來,合作社已吸納楊溪橋鎮、茶庵鋪鎮、沙坪鎮等3個鄉鎮的茶農共7000餘人入社,其中有貧困戶1900餘人,共開墾了高山有機茶園1017畝,復墾了老茶園3800餘畝,總產值達1.2億元。通過茶葉產業的帶動,茶農們累計增收400餘萬元,其中,貧困戶累計增收130餘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