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周至牛鬥虎是陝西省地方民間舞蹈之一,起源於陝西道教聖地——樓觀臺腳下樓觀鎮八家莊村,早年在莊東什字的井廟內木匾上就記載著“乾隆年間八家莊耍牛鬥虎”字樣,距今已800多年。

「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關於這一民間舞蹈,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傳說故事。在田峪溝一個叫白龍洞的山坡上,一隻雙眼圓睜的花豹,正弓背彎腰向山下張望。這時,有位牧童正在山下放牛,不等呼喊出口,豹子便向牧童撲去。就在這一千鈞一髮的時刻,正在吃草的牛後腳一蹬順勢而下,把兇猛的豹子頂了個跟頭,翻倒坡下。受到回擊的豹子勃然大怒,便與不示弱的牛鬥了起來,經過幾個回合,牛的眼睛都鬥紅了,越鬥越猛,豹子見匹敵不過,只得落荒逃跑。

「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這一幕,剛好被進山打柴的杜困看見,因杜困是畫匠,想象豐富,據這一素材便同莊裡的眾民間藝人創編了舞蹈《牛鬥虎》,並把豹子改成了虎。

現今牛鬥虎舞蹈主要分佈在周至縣樓觀鎮八家莊村及周邊地區,舞蹈結構由5人組成,牛頭、虎頭、牛尾、虎尾各一人,一人演牧童。

「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虎的動作有四大勢,八小勢,24個平陽勢,四大勢有趔虎勢、搜山勢、望山勢和捕食勢,八小勢為立、臥、坐、縮、滾、上山、下山和跳澗勢,24個平陽勢貫穿於整個舞蹈之中,分別刻畫老虎的勇武、精明和頑皮情態。牛也有犀牛望月、趔叉舔背、吃草、縮叉、挖耳等動作,將牛的穩健、壯美和樸實描繪得惟妙惟肖,表現得淋漓盡致。

「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牛也有回頭望月、裂叉舔背、吃草、縮叉、挖耳等36式,將牛的穩健、壯美和樸實頑強描繪得惟妙惟肖,表現的淋漓盡致。真是虎有虎勢,牛有牛勁,童有童趣。

「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1959年周至牛鬥虎在寶雞地區文藝匯演中獲一等獎,1987年獲全國舞蹈大賽二等獎和編導二等獎,後參加西安市古文化藝術節獲一等獎,在關中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

「小家說非遺」周至牛鬥虎

2007年,《周至牛鬥虎》被分別列入陝西省、西安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趙明被命名為陝西省、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