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将军属于一品高官,与陕甘总督相比,到底谁的权力最大?

繁华万里



清朝作为一个外族入主的王朝,其实内心始终对汉人是不信任的,而把其女真及锡伯,鄂伦春等东北少数民族视为自己统治的根本依靠。所以,清朝在平定全国之后,在各个重要的军事重镇城市都驻扎了大量的八旗兵,以镇抚地方。而在有八旗兵驻扎的地方,一般都设有将军常驻,统领这些八旗兵。

比如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苏察哈尔灿的老爹就是广州将军,级别是很高的,也说明苏灿出身于满洲贵族世家。但是正如这个电影中所反映的一样,到同治时期,广州将军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军营了,而当时驻扎在各地的八旗兵也早已成了一群寄生食利阶层,完全不复祖先的勇武善战了。比如佟丽娅就是锡伯族,就是当年派驻伊犁的八旗兵的后人。

但这种将军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边疆地区没有设置主管军政的巡抚和总督的地方,比如伊犁,乌里雅苏台,黑龙江,吉林,盛京,这都是没有设置民政主管机构的地区,将军就等于统管当地军事个民政的唯一主管。实际上,等于朝廷在这种边疆地区不设置民政部门,而只要求军事上进行镇抚,只要不出现敌对势力就可以了。


这也是历朝历代边疆治理的常用经验,在边疆地区都是不设置民政管理机关的,只驻扎军队,相当于实行军事化管理。但实际上是这些地区的居民不同于内地的汉人农民,所以无法用内地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只能以军队来镇抚和弹压,以防出现突然的变乱。比如孙坚曾经担任长沙太守,就是因为当时长沙附近在东汉朝廷眼里还是边境地区,所以才用孙坚一个武将去当太守。

清朝这种在各地驻扎的将军名义上级别是比较高的,也就是一品大员。但在内地的这种将军,实权就要小得多了,比如西安将军,杭州将军,荆州将军,成都将军等等。因为在这种比较成熟的内地,财政,人事和民事主管权力都在地方督抚手中,这些将军们所管辖的八旗兵只要不和当地老百姓及民事主管部门发生冲突就行了。


也是因此,《武状元苏乞儿》中苏灿的老爹在青楼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看看谁在欺负我儿子?当苏灿说没有人欺负他的时候,他就说,那我看看谁在被我儿子欺负,够不够资格?就是因为他的级别很高,名义上甚至高于广东巡抚和两广总督,如果和督抚及地方主管部门发生冲突,他是可以出面处理的,而且基本上最后都是要偏袒八旗兵。

和西安将军相比,陕甘总督统管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的军政事务,权力是比较大的,虽然在西安的八旗兵基本上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享有“治外法权”,但西安将军除了八旗兵,其他的就什么也不能管了,而且物资,财政都要依赖于陕甘总督的协调和统筹分配来供应,自然无力与总督抗衡了。尤其是当督抚本身也是满人的时候,西安将军就更没有什么存在感了。


萧武


西安将军手下才6000兵,为啥权势比陕甘总督还要大?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表面上看,西安将军地位高于陕甘总督。

西安将军,是清朝在全国一共设立的14个驻防将军职位之一,相当于所谓的军区司令。具体辖区上看,西安将军不止管着西安,还管着整个陕西的军事工作。

除了西安将军,清朝在盛京、江宁、杭州等重要的战略据点都设置了类似于西安将军的"驻防将军"职位。这些驻防将军,管的是满人旗人的家事,算是清朝皇帝派到全国各个战略据点的家奴。

所以,与皇帝的亲近来看,西安将军是家奴,而陕甘总督只能是奴下奴了。地位谁高谁低,不言而喻。

实际上来说,西安将军在陕西的影响力,远低于陕甘总督。

实际上,西安将军不止管陕西的全部驻防八旗军队,还管着八旗军队的家属和特别区域。所以,西安将军不仅是军事将领,更是民事官员。

西安将军管理的军队,巅峰时期包含了满洲八旗3500余人,汉军八旗2000余人,蒙古八旗及工匠900余人。总共满打满算算起来也不过就是6000多人,再加上家属和奴仆,也就几万人。

而陕甘总督就不一样了,管理范围主要是陕西省,通常能延伸到甘肃省,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山西、四川、宁夏等地也归陕甘总督或者川陕总督管辖。这样大的范围内,不光包含了10万甚至更多的军队,还有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百姓。

对于占人口大多数的汉人军民来说,他们只认识管辖他们的陕甘总督,哪里能知道陕甘总督背后还有一个权利更大的西安将军?

具体到历史真实,西安将军和陕甘总督,其实地位差不多,不好区分。

历史上最有名的陕甘总督,当然是年羹尧了。

年羹尧是满人的包衣奴才,虽然血统上不是满人,却户籍上是旗人。这样的社会地位,能让年羹尧有机会执掌军队平步青云。到康熙60年,年羹尧做到了川陕总督的高位上。

康熙61年,年羹尧因为拥立有功,成了抚远大将军,虽然还是川陕总督,却凌驾于西部各个总督之上,实际上成了整个西部中国的土皇帝。

仅仅两三年时间,年羹尧就从陕甘总督、抚远大将军的位置上摔下来,成了不起眼的杭州将军。其实杭州将军也是从一品,还是比当地的正二品的闽浙总督大一级。可是,这只是一个过渡,不久后,年羹尧就被一撸到底然后弄死了。

历史上最有名的西安将军,便是荣禄了。

荣禄是晚清最杰出的满人大臣,没有之一。荣禄户口上属于正白旗,是上三旗,地位很高。荣禄又通过与醇亲王联姻,建立起自己与皇家密不可分的纽带。可惜,年轻时的荣禄,脾气不好,得罪了老情人慈禧太后,从尚书和内务府的位置上下来,直接到了西安将军的位置上。

西安将军能够安置一个失去权力的尚书和内务府官员,可见整个职位是相当超然的。当慈禧没了李鸿章想起荣禄时,直接让他回京当了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和协办大学士。这就相当于宰相了。

西安将军能出将入相,但是陕甘总督就不行了。这大概原因就是两条:

西安将军是皇帝家奴,信得过,所以有机会当宰相。陕甘总督即便是成了地方实力派,到了军机处也只能掀帘子。左宗棠卸任陕甘总督和两江总督,到中央也只能当个掀帘子的军机大臣。

所以,在清朝人事制度明显靠皇帝"口含天宪"的人治规则运行时,总督和将军谁的权利大,恐怕不是最重要的,谁和皇帝关系好,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知事


西安将军在清朝时期的地位非常高,是清朝八旗系统中除了八旗旗主之外,地位最高的十四位人物之一。

在清朝取得了对全国的统治之后,他们将全国的军队分为了两个军种,第一个军种就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总兵力有六十多万人,是清朝维持内地省份安定的重要部队。

第二个军种则是由旗人组成的八旗兵,总兵力在十几万左右,是清朝皇帝最为信任的部队。

西安将军以及清朝的其他十三位驻防将军就是那十几万八旗军队的最高掌控者。

清朝初期的时候,在皇帝的安排下,十四位驻防将军们分别率领着一支八旗部队前往了国内的各个省份以及边外没有设置省份的地区,在这些地方为清朝皇帝坐镇起了天下。


驻防将军们各有不同的权力

而在清朝的十四位驻防将军中,因为镇守区域的不同,驻防将军们的权力也是各有区别的。

其中权力最大的五位驻防将军将军分别是伊犁、乌里雅苏台、黑龙江、吉林、盛京五个地方的最高长官,他们掌控着相当于现如今新疆、外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五大地方的最高民政、军事权力,权力巨大无比。

除了这五位驻防将军之外,清朝包括西安将军在内的其他九位驻防将军权力则要小一些。

他们只能掌控一个省份内的八旗军队权力,根本无法干涉到地方的民政权力以及绿营军队中的的权力。


其中,西安将军的权力就仅局限于陕西省内的八旗军队。

而由于清朝的八旗军队人数实在太少了,所以西安将军所能管到的其实不过几万人而已。

清朝陕甘总督的权力

而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陕甘总督所能掌握的权力。

在清朝的时候,最多一共有九大掌管地方的总督,这九大总督的权力非常巨大,统辖范围最大的手中能主掌三个省份的权力,统辖范围最小的,手中也能主掌一个单独省份的重大权力。


至于他们所掌握的权力中,是如同那五大边外驻防将军一样包括了民政权力和军事权力在内的。

在军事权力方面,有一支出自于绿营兵阵营的督标部队可以交由他们自由调遣掌管。

如果他们所统辖的地方出现了战事或者叛乱,他们在请奏过皇帝之后,他们也是可以直接调遣巡抚或者当地提督手下的抚标、提标部队去作战的。

可以说,他们就是清朝一个大地区中的最高军事长官,这点很类似于现如今所说的某大军区司令。

除了军事方面的权力之外,他们手中所掌握着的民政权力也非常巨大,主要集中掌握一个省份内的权力或者协调着他们所掌控下其他数个省份之间权力、粮食物资的运转,是清朝地方上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

在清朝的九大总督中,陕甘总督所掌管的范围就包括了陕西和甘肃两个省份在内。

而在清朝末期建立了新疆省之后,陕甘总督所能掌控的省份更是增添为了三个,纳入了新疆在内。

如果单纯从权力来说,手中只能掌管到几万人的西安将军是肯定无法和操控数百万到上千万人的陕甘总督相比较的。

但要是从地位来说,陕甘总督却是要比西安将军低上一头的。

西安将军的地位比陕甘总督高

在清朝时期,西安将军的品级是从一品,而陕甘总督在经过皇帝的加衔后虽然能达到和西安将军一样的从一品,但是由于清朝是以八旗立国、对八旗籍贯官员的看重远超其他官员,所以他们给予西安将军等驻防将军的地位、待遇是要比各地总督们高上不少的。


在清朝时期,如果陕甘总督遇见西安将军的话,是要先行向西安将军行礼的。

如果陕甘总督和西安将军一同向皇帝呈上了奏折,那么最先被呈到皇帝面前、最先被皇帝打开的奏折,将会是西安将军的奏折。

从这方面,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二者地位的孰高孰低。


孤客生


不加兵部尚书的话西安将军大。一般总督加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的头衔就比西安将军大,但都是从一品。西安将军是带兵实权,但只带八旗兵,是皇家嫡系。总督督办地方军政事物,因为地方除了八旗兵还有其他的兵,但没有圣旨是不能调兵的。到了清朝后期汉人总督有地方军,才实权在握,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这几位汉人总督都有自己的地方军,做到了正一品,因为他们都是军机大臣加大学士头衔。总督是正二品,加尚书衔或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总督是从一品,在兼任大学士或太师、太傅、太保的是正一品。比如于成龙就是从一品是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死后是加太子太保头衔。武官常设的正一品只有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只能是满人,比如和珅就是正一品他是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尚书加大学士头衔。领侍卫内大臣是皇上的贴身安保大臣。如果将军加太保头衔就是正一品,清朝文管正一品,太傅、太师、太保、大学士,比如张廷玉就是正一品,大学士、军机大臣、辅政大臣。再比如年羹尧就是武官正一品,因为是抚远大将军(从一品)加太保头衔就是正一品。所以不加头衔的西安将军大于总督,但是加了兵部尚书和右都御史头衔的虽然都是从一品但权利比西安将军大。


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别抢,我来答。

那肯定是总督的权力大噻,驻防将军属于典型的“权高位低”,不要看它是一个一品大员,但权力真的并不大。品级在清朝实际上含金量非常的低,武将里面的一品高官一抓一大把,像提督就是一个从一品,总兵正二品,官阶就和总督一样了。

但是比起权力来,提督和总兵肯定不如总督了。而西安将军属于清朝的驻防将军,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驻军司令,属于武官。《清史稿》中记载驻防将军的职责说:

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说简单点,在各自驻地的这些军队都要负责维护当地的军事安全,防止有人造反暴动,要经常锻炼士兵,不要荒废武备,搞好军民关系。遇到老百姓造反,驻防将军要配合当地的知府、巡抚和总督镇压叛乱。

驻防将军的权力并不大,他只能管自己的军队,地方上的事务他是没有权力插手的。它的性质就和我们今天驻扎在各省的警备区是一样的,在权力上不会和地方产生了交集,别人管不了他,他也管不了别人。

但是一旦出现老百姓造反啊,暴动啊,驻防将军就要和地方官员进行配合,听从中央朝廷的调度和安排,在合适的时候出动军队进行镇压围剿。虽然驻防将军属于一品大员,但是并没有多大的权力。

当初年羹尧从一个没有品级的抚远大将军被雍正降为一品杭州将军,看起来他好像是升官了,位列一品大员之列。但是要知道,之前的抚远大将军可是属于军区总司令级别,连总督、巡抚都要听从抚远大将军的调度和节制。

但是这个抚远大将军并不经常设置,只有打仗的时候皇帝才会授予官员。当时年羹尧从抚远大将军调任杭州将军,看起来从一个没有品阶的官员升任为一品大员,但实际上属于明升暗降,而这个举动也是雍正当时要处理年羹尧的一个信号,属于在剥夺年羹尧的兵权。

那总督虽然才是一个正二品,兼任兵部尚书的官衔才勉强成为从一品,但都还没有驻防将军地位高。但是总督属于封疆大吏,一个人督管两到三个省的地方事务,属于文官中的顶级官员,权力中心的主要官员。

那他的权力肯定不是一个驻防将军可以比较的,虽然总督也不是土皇帝,并不是说他可以完全掌管地方事务。这个总督实际上本质是一种监察官,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有没有腐败、违法乱纪的行为。

他主政期间干的好不好,发布的政令合不合适,这些都是受到总督的监管的,有点地方上的太上皇的意思。但它不是土皇帝,不能直接插手干预地方政务,譬如巡抚如果和总督的关系不好,那巡抚完全可以不甩总督的帐。

典型的例子就是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西巡抚沈葆桢,两人由于观念不同,后来还差点撕破脸皮。曾国藩还打算弹劾沈葆桢,后来还是李鸿章从中调停才算了。事情起因就是曾国藩希望沈葆桢在军费上给予自己支持。

毕竟那时候朝廷已经穷到开不出军饷,都是让总督们自己去筹军费。但沈葆桢觉得仗已经打完了,没有必要再继续支持曾国藩军费,不如把这些钱用来搞基础建设,恢复江西生产,所以就没有拨款给曾国藩。

由此可见总督并不是土皇帝,他管辖的地方也不是完全受到他管控,所以才说一个总督连巡抚都指挥不动,这是有原因的。根本就在于总督的职责主要还是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省内出现什么大事情,或者政务上需要调和商量的,总督就要和地方官员一起策划议论。

如果巡抚干的不好,那总督是可以上奏弹劾。所以总督在推荐巡抚人选时,一般都会推荐和自己关系好的人,这样一来,总督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权力,双方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和朝廷分庭抗礼的架势。

后来随着晚清政治陷入崩溃,总督实际上已经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再加上朝廷要求他们募集乡勇,自筹军队对付太平天国,所以像曾国藩、李鸿章从此就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部队。慈禧西逃期间,当时这些总督们一起密谋,如果慈禧和光绪遭遇不测的话,他们就把李鸿章推出来主持朝政。

但可惜的是慈禧命不该绝,这一计划没有成功。而慈禧在西逃时,这些总督们还策划了东南互保协议,不听从慈禧向西方列强开战的命令,由此可见彼时的地方和朝廷已经分庭抗争,慈禧的权力已经大打折扣。

她先是命令各省总督说:

此次之变,事机杂出,均非意料所及,朝廷慎重邦交,亦不待智者而后知。……此都中近日情形也。大局安危,正难逆料。尔沿海沿江各督抚,惟当懔遵迭次谕旨,各尽其职守之所当为,相机审势,竭力办事,是为至要。

后来听闻各省总督拒不奉诏,慈禧非常生气,以严厉的口吻斥责各省总督说:

尔各督抚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尔各督抚勿再迟疑观望,迅速筹兵筹饷,力保疆土。如有疏失,惟各该督抚是问

但到了后来,随着东南互保已成事实,而且义和团在八国联军的攻击下溃不成军。慈禧意识到“惟各该督抚是问”已经不可能了,这个精明的老婆子只好话锋一转说:

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遵奉谕旨不欲失和之意。

好像东南互保就是她的主意一样,慈禧只好通过变相称赞李鸿章他们的方式为自己开脱了。可见清朝晚期的总督确实已经成为地方上的土皇帝。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


围炉谈史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西安将军是清朝的特色,话说满清以北狄入主中原,但是满人太少,几十万的数量相较于明末的千万汉人来说简直微不足道,所以满清统治者在设立正常行政区划的情况下,开始将不多的八旗军队撒在全国几个重要城市以及边疆,并设立驻防将军管理军队,是为一品大员

于是总督和将军便同住一城,那么谁的权力更大呢?

驻防将军管理的都是八旗子弟,随着八旗军的战斗力下降,特别是绿营军队的崛起,其地位也弱化,也就意味着西安将军的实权在降低,而陕甘总督的实际权力在上升,到了清朝的末期,各地镇守将军的情况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一个虚衔了。可见,在一开始的时候西安将军权力大一些,之后的就是总督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清朝的军事制度,爱新觉罗家族靠的是八旗将士入关完成了一统江山的大业,所以八旗制度是清朝军事制度的核心,但是这些仅仅表现在清朝前期,八旗的最高长官叫做旗主,分别由皇帝和皇室宗亲担任,而在清朝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集中皇权,又分别设置了八旗都统,八旗都统的职责就是管理旗务,军事训练,民事纠纷等等事宜。

回到题目,西安将军属于八旗制度中的八旗驻防序列,满洲八旗除了在京畿要地驻扎之外,还在全国十四个地方设置了驻防八旗,而这些驻防八旗的军事长官名为将军。这些驻防将军所统领的八旗兵勇不属于任何一旗的管辖,但是驻防将军和其手下将领、士兵都是满洲八旗兵勇,拥有高度的军事自主权,但是由于旗籍的问题,他们在京城时又分属于八旗各旗主管辖,仅仅是对其个人而言,是满洲私人旗属关系,而并非政治制度。也就是说驻防将军有可能是正黄旗的,而其手下的副都统是正蓝旗,所管辖的各级官兵分别来自八旗各部。

他们在回京时,各自归队自己所属的旗,旗务由所在旗的长官管理,但是外出驻防时,不受任何旗主管辖,直接听命于皇帝,军事行动统一由兵部协调。

十四个驻防将军都是哪些?设置驻防将军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品级有多高呢?

清朝时期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成都、广州、乌里雅苏台,其中他们的军政一把手为“将军”,比如题目所说的“西安将军”,副职为副都统,旗下设置各级官兵。

清朝设置驻防将军的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是为了监视地方部队,也就是绿营兵。第二是为了守卫险要以及重要地区,和地方部队遥相呼应,有军事性的意义。

驻防将军的品级为从一品,要高于总督的正二品(地方九大总督,直隶总督为从一品,品,其他总督均为正二品,特殊时期也有从一品的任职),但是在全国这十四个驻防将军中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为正一品,因为这五个将军的驻地不设置总督和巡抚,这五名将军除了要负责所在地的军事行动,还要管理所在地的民政事务,所以这五位驻地将军不光是军事一把手,更是担负着管理地方事务的“封疆大吏”。

西安将军和陕甘总督相比,谁的权力更大呢?

从管辖范围和职权上来讲,陕甘总督作为陕西、甘肃和伊犁地区三省的军政一把手,要比西安将军权力大的多,西安将军仅仅是作为西安驻防八旗的首领,只能管理自己旗下的将士,除了在战时以外,他和陕甘总督是没有交叉的。

另外说一点,西安将军和陕甘总督如果要联名给皇帝上折子的时候,西安将军的署名要在陕甘总督的上面,可见他的官职要高于陕甘总督,但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西北有战事,往往都是朝廷钦命大臣来担任陕甘总督,这个时期的陕甘总督要高于西安将军,但基本上都是临时职务,这个时候的陕甘总督虽然还是为“正二品”,但是涉及到兼职的时候,担任的官员往往都是超品的,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



鸿涵先生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阶层之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皇权集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大臣权力的削弱和分化。清朝制定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体系,有效地实现了统治阶层对中央集权的预设目标。

清朝官制体系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体系,而地方官制体系又分为文职官员和武职官员。

作为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统治阶层为实现皇权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尽可能延伸,实现皇权统治的长治久安,在各个省份设置了系统、完备、周密的武装力量部署。

总体而言,这些武装力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八旗驻防部队和绿营兵。

所谓八旗军队乃系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旗属官兵;而绿营兵即为汉军。

为了让各省份驻防官兵能够得到有效的制约,将武装力量的绝对控制权掌握在统治阶层手中,清朝统治阶层于地方设置了等级分明、管控严密又能相互制约的管控体系。

一省武装力量的管控主要集中在三个官职手中:驻防将军、总督、提督。

《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有载:

提督等官提督军务总兵官,(从一品。)掌巩护疆陲,典领甲卒,节制镇、协、营、汛,课第殿最,以听於总督。

也就是说,品秩为从一品,掌管一省绿营兵的提督,虽然地位尊崇、权力巨大,但其归于总督管辖,基本相当于省级军区司令兼领行政职务——省委常委,对于相当于省委书记的总督管辖。也就是说,总督虽然没有调兵权,但可以节制提督。

而且,经过康熙三十一年的“总督加衔制”以后,节制一省或者数省民政、行政、军事的总督,为了便于节制地方绿营官兵,一般会加以兵部尚书职衔。如此一来,从一品的总督和从一品的提督,虽然行政级别相等,但受兵部管辖的提督就更为顺理成章地归于总督节制。

而对于驻防将军,《清史稿》如此说明: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将军,(初制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改从。)都统,(从一品。)掌镇守险要,绥和军民,均齐政刑,修举武备。

也就是说一省驻防将军的职权范围基本和提督等同,和提督所辖绿营官兵一起组成了镇守一省的全部武装力量。而且,驻防将军的品秩在乾隆三十三年,也更改同总督相同的行政级别,都为从一品品秩,基本相当于现今副国级干部。

那么,节制一省八旗驻防军队的驻防将军和总督相比,到底谁的官大呢?

我们以驻防西安的陕西驻防将军和节制陕西、甘肃两省的陕甘总督为例,进行明确说明。

从职能作用上将,总督的作用在于以文臣钳制武臣:协调各省、各镇关系:统一事权,防止各省、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但是,总督“统一事权”的范围并不包括八旗驻防军队。也就是说,八旗驻防军队不归总督甚至兵部管辖,而是直接受皇帝管辖,由于京中的八旗都统衙门管理、调动,属于单独的军事管控体系。

也就是说,西安将军和陕甘总督虽然行政级别等同,职权几乎相等,但两者之间互不统属、互不管辖。

而且,根据《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的说明:

先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简王、贝勒、贝子、公或都统、亲信大臣为之,大征伐则置,毕乃省。逮建八旗,驻防简将军、都统领之。将军始专为满官,西北边陲大臣及城守尉各官,亦概定满缺。

也就是说,一省八旗驻防将军均由满人充任。而且,驻防将军的官缺也全部由满洲旗籍身分之官员填充。清朝历史上的首位西安将军即为出身满洲镶白旗,官至八旗佐领的失其·河洛会充任。

清朝时期,满官的社会、政治、出身地位都远超汉官,也就是说西安将军的地位要高于陕甘总督。如遇大事,两者需同时上奏时,驻防将军也已将军职衔排在总督之前。

而且,和绿营兵相比,八旗兵政治地位高,待遇优厚,装备优良。同绿营兵会同作战时,往往以绿营兵作前驱,而八旗兵则处于督战和预备队地位。

所以,西安将军和陕甘总督虽然是行政级别相同的官员,都属于副国级干部,而且两者互不统辖,但是西安将军于政治地位上,要高于陕甘总督。如遇战事,驻防将军的高等地位更为凸显。


参考文献:《清史稿·志九十二·职官四(武职藩部土司各官)》《清史稿·志九十一·职官三(外官)》


正说清代十二朝




首先,讲一下总督的权力。总督出现于明朝,起初属于临时性的官职,例如浙直总督等等。在明朝的中后期,逐步成为了固定化的地方官员。清朝入关以后,总督和巡抚成为了固定的封疆大吏。其中,总督总计有8位,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等等。总督主要负责两三个省的军务,例如陕甘总督,负责陕西省、甘肃省的军务。由于青海和新疆还没有建立省份,陕甘总督还兼管这些地区。从管辖区的面积来说,陕甘总督的管辖区最大。请注意,总督和巡抚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同事关系。



总督和巡抚之间的任务不同,巡抚负责一个省的军政民财各方面的事务,总督则主要负责军务为主。 我们再聊一下清朝的14位镇守将军,清朝入关以后,在全国的主要省会城市都设立了镇守将军。分别是杭州将军、江宁将军、广州将军、西安将军等等,这些镇守将军都是从一品高官。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自然是清朝非常注重的城市之一。每个主要城市都会驻扎一些满八旗和汉八旗的官兵,大约有几千人。这些官兵的家属一般会随军而来,西安将军的工作范围管理这些八旗军,同时管理八旗家属。



八旗军的调动、训练等工作由西安将军负责,如果八旗家属之间爆发了矛盾,也不用通过的地方上的知县、知府,而是直接由西安将军管理。所以说,西安将军既负责军务,又要负责家属的民政事务。 按照朝廷的规矩,陕甘总督无权调动八旗军,只能管理绿营军。与之相反,西安将军能够调动八旗军,但是无权管理绿营军。陕甘总督和西安将军起到了相互牵制的作用,如果陕甘总督和西安将军同时觐见皇帝,西安将军应该排在陕甘总督的前边。因为,西安将军基本上都是满人担任,拥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两个封疆大吏发生了矛盾,需要以西安将军的意见为主。从表面来看,西安将军的权力大于陕甘总督。但真实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八旗军加上随军家属,总计只有几万人而已。西安将军只能管理这些人,基本上就是关中地区,在其他地区,则是陕甘总督、甘肃巡抚和陕西巡抚的工作范围。 在清朝统治的前期,由于战争连续不断,西安将军确实地位重要。但是到了清朝统治的中后期,由于八旗军战斗力迅速下降,各地镇守将军的权力也都在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地镇守将军基本上成了专门负责满人事务的地方官员。清朝统治的末期,荣禄曾经担任了直隶总督,属于标准的实权人物。



但由于得罪了慈禧太后,荣禄从直隶总督调任西安将军。从封疆大吏变成了有名无实的高级官员。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关中地区民风彪悍,一旦爆发农民起义,依靠几千八旗军根本就挡不住,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出动绿营军镇压。绿营军的武器装备不如八旗军,但数量比八旗军多得多。 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各地的镇守将军已经丧失了往日的风光,成为了安置贵族的闲职,很多贵族子弟成为了各地的镇守将军。



到了清朝的末期,各省都开始训练新军,新军的战斗力比较强。按照清朝的规定,总督负责管理原来的绿营军,巡抚负责管理新军部队,镇守将军没有什么实际任务。从表面来说,西安将军的品级、话语权高于陕甘总督和陕西巡抚。但是从实际权力来说,明显不如这两位封疆大吏,西安将军属于高位低权的职位。清朝灭亡以后,总督和巡抚还能够进行变革,出现了省长和省主席。但包括西安将军在内的镇守将军,则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日尧居


问这问题的都是不了解官场,官场最大的是背景,有背景就能提拔人,被提拔人的官再大,都不如提拔他的人,即使提拔他的人已经退休了,这就是家族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