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格巨震下的資本眾生相

石油價格巨震下的資本眾生相

3月13日,接到記者電話時,王笑的嗓子已經啞了。

前幾天,他在朋友圈“致歉”,大意是由於近期行情波動過於劇烈,各種會議和電話不斷,未能及時回覆朋友們的諮詢。

他坦言,“在境內暫停外盤而境外仍在交易且波動劇烈的情況下,我的工作時間基本延續到了凌晨3點。”

為了防範風險,他所在的期貨公司已經要求全員24小時緊急相應,甚至凌晨零點還在開會為交易日的開盤做準備。

國際油價突然崩塌,改變的不只是王笑的生活和工作。

作為“大宗商品之王”的原油,可以生產6000餘種產品,所有與之相關的行業都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

而當前業內最大的痛苦是,國際油價的巨幅波動,讓他們規避風險的能力大幅下降,因為價格波動已經無關於供需。

最大的變量轉為了,OPEC能否重啟談判、談判結果如何、能否達成協議,以及海外疫情會如何擴散、會對需求產生多大程度的抑制……

這些問題,現在無法解決,更難以預判。

巨幅波動下的保守選項

北京時間3月9日6∶22,Brent原油期貨從45.5美元/桶瞬間跌至35.86美元/桶,隨後更是創下了31.02美元/桶的新低。

單日30%的下跌,業內為之側目。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的參與者所受衝擊最為直接,將其稱為數十年不遇毫不為過。

現任上海一家資產管理公司原油交易員的王宇,兼顧內盤、外盤,而在本週他便調整了交易策略。

“去年的策略主要是圍繞成本做價值迴歸,以及部分結構化行情,但是隨著近期油價的大幅回落,策略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變得更為保守。”他表示。

一個直接的表現是,王宇更為注重跨市場、跨品種、跨合約的套利交易,以此規避油價巨幅波動的風險。

比如國內原油期貨由於漲跌幅限制,其本身下跌速度要慢於海外市場,這便催生了內外盤的套利機會。同時,按照他基於瀝青價差擴大的判斷,還建立了做空6月份合約、做多12月合約的跨期套利組合。

至於被業內戲稱為“避險資產”的黑色系,則與做空下游化工品一同形成了王宇的跨品種套利組合。

據他介紹,“海外頭寸沒有單邊,國內頭寸則有海外頭寸作為對沖,不留風險敞口。”

實際上,經過本週大幅回落後,國際油價已經跌至30美元/桶這一長期歷史低位,雖然屬於多空雙方均認為相對“雞肋”的價位,但是就長遠來看,王宇相對看好OPEC談判、疫情等變量消散後的油價表現。

“做了一些遠月合約的多單。”他表示,核心邏輯在於現在的油價會促使美國頁岩油,以及委內瑞拉等國重油產能的出清,二、三季度累計庫存增加後,四季度可能會得到明顯去化,明年重歸供需相對平衡的狀態。

變得更加保守的,還有實體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期採訪瞭解到,在國內成品油調價機制及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的背景下,山東部分煉廠開始加大了“鎖價”的頻率。

“30美元的價格,長期看肯定是偏低的,但也只是心理估值,只能少量的鎖價。”一位曾負責山東某國企物資業務的人士表示,畢竟當前海外疫情擴散還未結束,OPEC下一步如何談判也無定論。

在他看來,當前最為明顯的影響是,中下游企業潛在的存貨跌價風險,“做了對沖的還好,沒做對沖的貿易商會損失比較慘重。”

“與大型煉廠具備專業團隊採用活價不同,很多瀝青企業是採用的鎖價方式,價格與國內油價掛鉤。考慮到春節後下遊需求的啟動,很多企業擔心節後油價繼續上漲,所以建立了非常大的庫存。”華泰興石油化工公司董事長陳曦林12日介紹稱。

結果,春節期間疫情擴散,下游需求遲遲未能啟動,再加上近期原油下跌對瀝青價格帶來的衝擊,未作風險管理的貿易商損失慘重。

瀝青又是受原油下跌衝擊最為明顯的能化產品之一。截至13日收盤,國內瀝青期貨主力2006合約已跌至2118元/噸,較上週五下跌25%。

產業鏈悲喜交織

石油與黃金一樣,其本身兼具商品、金融雙重屬性,所以在國際油價創下歷史跌幅後,包括王笑在內的機構人士,便已經開始提醒可能帶來的擴散性風險。

疊加海外疫情不斷升級的影響,近期歐美股市連續下跌,並在13日達到階段性高潮,多國股市熔斷。

雖然市場存在一種觀點認為,A股此時的避險功能開啟,二級市場走勢也顯示出了少見的頑強一面,但是多少仍然會受到一定衝擊,比如北上資金的持續流出,以及13日早盤滬指的大幅低開,均反映了油價突然崩塌對資本市場的衝擊。

對於行業內部而言,30美元的價格,短期內難有定論的OPEC談判、疫情擴散的不確定性等多方因素疊加下,將促使產業鏈內部利潤重新分配。大致方向是,從上游向中下游轉移,比如中游的煉化、下游的化工製品,國內交通運輸成本也會得到明顯降低。

“從煉廠到終端都是利好的,因為現貨的價格調整相對滯後,而且是嚴重滯後。”陳曦林表示。

只是由於近期A股屬於系統性的回落,上述中下游企業表現並不甚理想。

統計數據顯示,本週SW石油開採板塊下跌2.06%,同期SW石油加工板塊跌幅則到了10.71%。

相比之下,終端行業的表現相對“合理”一些,SW航運逆市上漲4.9%、航空運輸小幅下跌1.7%。

而就基本面的情況來看,油價處於低位時,雖然中國石油(601857.SH)、中國石化(600028.SH)這類一體化石油企業利潤會在內部流轉,但是會面臨一定的存貨跌價風險。

表現在整體經營層面,2014年9月至2016年初的油價下跌期間,兩家公司盈利能力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中國石油的淨利潤,從2014年的1072億元銳減至2015年的357億元,中國石化保持了類似趨勢,只是得益於煉化業務、終端銷售網點眾多,下滑幅度不如前者。

油服生態

作為配套行業的油服業,則會因中國石油這類開採企業資本性支出的減少,而同步下滑。

以中石化系統的石化油服(600871.SH)為例,由於業績滯後反應,2016年、2017年分別出現了161.15億元、105.83億元的大額虧損。

上述預期已經在海外市場得到體現。以美股上市的油服業巨頭斯倫貝謝為例,3月12日收盤價為14.42美元,較上週五收盤價下跌39.53%。

A股方面,石化油服本週跌幅9.91%,中海油服(601818.SH)跌幅14.95%。這本身也反映出了,近期中美股市兩個市場的強弱差異。

至於中游的煉化行業,由於原料主要依賴於進口,本輪有望充分享受到油價下跌的福利,只是考慮到訂價模式、採購週期等因素,需要油價長期維持在相對低位,才會對其經營能力帶來支撐。

短期而言,除了成品油受40美元/桶的調價下限獲益明顯外,其他石油化工品均面臨著國際油價下滑所帶來的情緒性衝擊。

對中下游成本降低的帶動,則是一個相對長期和緩慢的過程,需要產業鏈逐級傳導,反映到上市公司業績上也會有所滯後。

譬如航空業,燃油成本佔其總成本的30%左右,若油價能夠長期維持低位,無疑有助於各家航空公司成本及現金流壓力的緩解。

不過,也只是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而已,畢竟疫情對航空業的衝擊要更為顯著。

■ 內容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平臺及所在機構觀點,據此入市風險自負,期貨市場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