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李淳风


大师李淳风


李淳风(602年-670年),道士,道号黄冠子,岐州雍县人(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易学家,精通天文、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是《推背图》的作者之一。

隋仁寿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风生于岐州雍,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风经推荐成为秦王李世民的记室参军。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太宗采纳7条意见,授于李淳风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鞠躬尽瘁40年。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气象史上最早的专著。李淳风和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图》以其预言的准确而着称于世。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风卒,唐高宗李治又颁“追复昭”,追复李淳风为“太史令”。

大师李淳风


一、人物著作

李淳风一生著述颇丰,除《五代史志》,还有《乙巳占》、《皇极历》一卷、《悬镜》十卷、《文史博要》、《典章文物志》、《秘阁录》十几部,并对《齐民要术》、《本草》等几十部书籍进行过校注。

二、历史评价

明·杨维桢《说郛序》: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

清·陆心源:淳风虽以方技名,修德篇屡引经传,以改过迁善为戒,司天篇深著隋氏之失,淳淳于纳谏远佞,不失为儒者之言,非后世术士所能及也。

大师李淳风


三、轶事典故

有一次,李淳风在校对新岁历书时,发现朔日(初一)将出现日蚀,这是不吉祥的预兆。太宗知道后很不高兴,而且也不太相信,说:“日蚀如不出现,那时看你如何处置自己?”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我甘愿受死。”到了那天,皇帝便来到庭院等候看结果,并对李淳风说:“我暂且放你回家一趟,好与老婆、孩子告别。”李淳风答:“日蚀就会出现,现在还早。”并在墙上划下一道痕,指着太阳投射的影子说:“影子到这里就开始日蚀。”日蚀果然出现了,且跟他说的时间丝毫不差。

李淳风与张率都在皇帝身边服侍。有一次,一阵暴风从南面刮来,李淳风认为在南面五里远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张率不相信。皇帝身边的人便骑马跑去查看,结果碰上一支哭着送葬的队伍,队伍里面有吹鼓手奏着哀乐。

还有一次,李淳风奏禀皇帝说:“七颗北斗星要变成人,明天将去西市喝酒。可以派人守候在那里,将他们抓获。”太宗相信了他的话,便派人前去守候。见有七个婆罗门僧人从金光门进城,到了西市酒楼,上了楼,向店主人要了一石酒,端起碗来就喝,时间不长便把一石酒喝光了,于是又添了一石。皇帝派来的使者走上楼来,宣读了皇帝的诏书。宣读结束后,僧人笑道:“一定是李淳风这小子说我们什么了。”

于是便对使者说:“等把酒喝完了,我们跟你一块儿走。”喝完酒后他们便要下楼,使者在前面带路,先下去了,当使者在回头看他们几个时,僧人已踪影全无。使者回去将以上情形如实奏禀皇上,太宗听后甚为惊异。当初僧人喝酒时,并未交酒钱,但当店主收拾器具时,在僧人的座位下面,竟发现有钱两千。

大师李淳风


四、后世纪念

在岐山县城东北,约六华里之处的凤鸣镇李家道村,有一座唐代天文学家李淳风的坟墓。紧靠大墓一路之隔,便是李淳风祠堂,三间大瓦房,坐北向南,其建筑古色古香、幽雅古朴,颇有特色。祠堂门前左右两边,立有李淳风纪念碑,及祠堂重修纪念碑。李氏家族每月逢初一、十五都要去那里集会,举行祭祀礼仪。每年清明节,在这里还要举办一天的盛大庙会,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唱大戏,四面八方的香客都来祭拜这位先祖。

李淳风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年),逝于唐咸亨元年(670年),史书记载他活了69岁,遗骨便葬在了家乡山清水秀的天柱山下。乡亲们为纪念这位先祖,为其建造了一座坟墓,墓高四米,周长六十八米,墓旁有祠,并有岐山县人民政府,于1972年为其所立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

《文献通考》中也有对李墓的记载,“唐雍县有天柱山,墓在天柱山之东。”天柱山在今岐山县城北十里,一峰如柱,故称天柱。李墓恰在其东南三、四里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