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媒體報道,少兒編程領域的獨角獸:編程貓,日前宣佈了4億元的C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已達10億,並進一步計劃在兩年內IPO。資本的青睞,從來都建立在行業規模和未來成長空間上。這一消息,在整個互聯網的“資本嚴冬”當中,無疑相當引人注目。它標誌著少兒編程行業進入瞭如火如荼的高速發展時期,少兒編程已經成為新一輪的風口。

可以確信的是,國家推動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和推廣編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教育適應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穩步發展,但是,資本帶來的往往是“矇眼狂奔”與“拔苗助長”。

據億歐數據,從從去年開始,少兒編程迎來了資本的狂熱追捧,當年投融資事件40起,2019年獲得初次和再融資的少兒編程機構也有13家,且規模不斷增長。隨著資本的快速參與和風向標作用,全國少兒編程平臺已有340家。其中領先的編程貓,宣稱學員目前已達3千多萬,聯合清華大學等高校研製《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標準,且連續八個季度收入環比兩倍速增長。

​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光鮮亮麗的數字背後,是令人深深的隱憂。土壤有限,如何能夠維持資本想要的瘋狂生長?難道孩子的能力等級評測,也將成為機構增收牟利的工具?

資本的需求或者說慾望,是“一個沒有上限且能不斷快速增長的模式”。為了獲取高速的用戶(即生源)量成長,換得資本持續注入,以編程貓為代表的少兒編程行業,除了線上招生以外,在線下都大量採用了加盟招商的模式。然而另有媒體報道,編程貓缺失商務部特許經營備案,這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因為很難辦下來”、“大家都是打擦邊球”。

要知道,特許經營的手續齊備,意味著平臺的信用背書、資源的必要共享和管理措施的支持,以及監管責任的到位。否則所謂的加盟,就只是一個模糊的品牌授權,沒有任何實際的共同體存在。這種在法律上“繞道而行”的背後,是標準化和規範化的缺失。

“沒有完整的課程體系,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甚至有機構從淘寶店買一些教具,招兩個大學生便開始授課”,因此有評論稱,少兒編程“打著高科技的旗號,實際跟奶茶快速開店別無二致。”關乎千萬少年兒童成長的教育產業,其擴張過程豈能如此粗放?

前不久億歐報道過大批加盟模式的教育機構暴雷,“截止8月底,跑路和突然閉店的教育機構超過20家”。那麼少兒編程機構為了滿足資本的胃口,大量引入加盟模式,其中的風險會轉嫁到誰的頭上?是加盟商?是家長?還是學童們?即使經濟損失可以承擔,要知道學童的時間和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失風險。

​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資本願投入、肯投入的前提,看重的是商業模式;而商業模式萬變不離其宗的基礎,始終是企業在收入高速增長和分羹市場容量的能力。編程貓對資本喊出的口號是“未來三年內,打造‘百城千店’的目標”。我相信,這就是資本想聽到、也願意相信的行業故事和收益前景。但是“所謂百城千店,並非自營方式落地,而是採取各地線下機構加盟”的形式。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商業消費項目,那麼多推廣、多開店,當然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是,少兒編程面對的市場是可塑性非常強的兒童、甚至可以說心智上是一張白紙的孩子。那麼,站在資本以外的立場來看,這個企業乃至行業目標的達成過程就發人深思了,務必要謹慎對待。

​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有一個著名的教育實驗,是教育家“讓一群5歲的孩子畫出在家玩耍的情形”;然後,經過兩年的小學教育之後再畫一次。結果令人震驚,孩子們5歲時的自畫像“生氣勃勃、色彩豐富、充滿活力和超現實主義的頑皮情趣”,而兩年後的畫像“變得僵硬死板、而且大部分自發選擇了灰色”。

這個實驗結果並非說明學校教育如何壓抑,而是充分證實了一點,即教育的過程就在於“將生命的直接性轉化為灰色的概念性結構,重現本質性決斷和其中的辯證性復甦”。換句話說,就是一個經過格式化的成長經歷;或者說,教育就是結構兒童思維的力量。

這種格式化和結構性,對於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是必要的,對於文明的傳承也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任何的干預都應該遵從兒童心理成長的階段分佈,尊重興趣愛好和思維方向的個性選擇。如果不能在規範的標準和監管下建立起良好的行業體系,粗放甚至錯誤的格式化和結構化一旦完成,勢必對少兒的成長形成不可忽視、也許是難以糾正的負面影響。

​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無數互聯網案例告訴我們,資本但求一個快,從來不會顧忌野蠻生長的危害。遠的有視頻爭霸、千團大戰;近的,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的廢銅爛鐵和滿目瘡痍也還歷歷在目。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少兒不是韭菜,豈能野蠻生長

本文為《環球時報》今日特約時評,刊發有刪節,此為全文發表。

環球時報 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 金融和科技專欄作者

2011中國十大互聯網分析師

2013百強自媒體

2017十大影響力自媒體

2018新盟年度科技新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