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疫情之下,万籁俱寂。

古人对待疫情,都视为妖魔鬼怪,家中必有物降之。在玉器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凶猛的怪兽,可以驱邪避灾,降妖伏魔,这个动物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辟邪”。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台北故宫博物馆所藏的汉代辟邪

很多人搞不懂什么是“辟邪”?以为是“貔貅”,有的说是“天禄兽”,还有的说就是龙的儿子“螭龙”。

这些都不对,辟邪就是辟邪,跟那些动物没有关系。

在古代,老祖宗喜欢把神话传说中许多神异怪兽和人们想象中的动物,用石头和玉器雕琢出来,就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玉兽和石雕,这些动物往往很难说是哪一个具体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都是从神话传说中演化而来的。

这类神兽过去我们都称之为“辟邪”或“镇墓兽”。这种动物在现实中根本看不到,其形状非常特别,兼有多种动物的特征,头似狮子、老虎,角似犀牛或龙,蹄似牛羊,唇下有山羊胡须。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博物馆里面的镇墓兽

有人说这就是龙的儿子---“辟邪”,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辟邪”的造型跟龙的形态类似,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但是他又具备了很多当时人们期待的功能和作用,极受人们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现较多。

在古代宫殿、官府或墓道的大门两旁,多立石刻神兽,用以辟除邪恶,守卫宫室、陵寝。

也有很多的资料介绍说辟邪是一种似狮而带翼之兽,为传说的祥瑞之兽。

与中国古代四大吉祥物(狮子、海马、独角兽、麒麟)中独角兽十分相似。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东汉玉辟邪

以神兽辟邪,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原始人以图腾动物为氏族保护神,其形象或刻于木石,或画于宅门,或纹于肤肌,或绘于器用,一方面既为氏族标帜,另一方面也有保护氏族不受伤害的意义。

商周兵器上所铸的张口瞪目的兽头明显具有镇邪作用。

在春秋时期还有以桃木辟邪的观念。《左传·昭公四年》记开冰之礼,必须在冰室门上挂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古人认为“桃,鬼所恶”。

到秦汉以后,用于宫室、陵寝的辟邪神兽已渐趋模式化,如常见的“四神”等,而在宅门和墓门最常见的石刻神兽一般都用辟邪来代替。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陕西省宝鸡市北郊汉墓出土东汉玉辟邪

《汉书·西域传》对辟邪是这样描述的:“一角者,或为天禄;两角者,或为辟邪。”

辟邪与天禄,在西汉时多用铜制,置于殿阁,以壮观瞻。

到东汉以后始有用石造辟邪和天禄,置于墓前。

汉代人认为,人死后地中之凶煞厉鬼方良(魍魉)妨碍灵魂升仙,因而在墓室死者旁摆放辟邪,防御地下鬼怪群凶,也防止墓主灵魂进入阳间作祟害人。

这可能与汉代的神仙思想和鬼神观念有关。在《山海经》中,对辟邪有更详细的描述:“辟邪之兽,来自海东神兽,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触而淡杀之。”而民间则把辟邪看作是吉祥物。

用昂贵的玉来雕琢“辟邪”,往往不是寻常人家可以制作和使用的,只有帝王才能采用,玉质辟邪被认为是驱邪秽、除不祥的神圣宝物。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汉代玉辟邪

古人认为,冥冥之中存在着一种危害生命的力量,而那些温润可爱的美玉,就是天地宇宙之中蕴藏着一股生命之力,足以战胜那危害生命的力量。

以红山文化玉器来说,巫事神时所配的有玉勾云形器、玉齿饰兽面纹勾云形器、玉龙首玦、玉发箍、玉丫形器、玉龙、玉龟,以及玉边刃圜形器等;凌家滩玉器中有玉龟甲、玉刻图长方形片、玉鹰、玉龙;良渚文化玉器中有琮、璧、璜、钺、山形器等。

巫师则是当时玉神器的始作俑者,也是玉神器的创造者、加工者和使用者。我在前几天一篇文章《申猴乾坤转悟空》时详细介绍了巫师和玉器的关系,在巫师的神话烘托和玄妙的祭奠仪式扩散后。先民们视美玉为神灵的“不死之药”,或者正是这种观念的表现,美玉本身已被赋予同邪恶斗争的责任,活着的人佩戴它可以辟邪,死去的人依靠它可以护尸。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古墓里面常见的傩面具

古人佩戴的玉饰等除具有审美心理和艺术追求外,也具有辟邪的功能。《诗经·卫风·竹竿》有:“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傩起源于远古社会,形成于商代,逐渐流传,到周代、汉代,傩发展为由方相氏主持的一种驱鬼逐疫的仪式活动。长期的发展演变,傩逐渐复杂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傩文化,其具体内容有傩祭、傩舞、傩戏、傩面具等等。

在汉代玉器中,多种动物同时出现,我们经常看到的辟邪与天禄、蟠螭形象十分相似,甚至跟龙的形象也极相似,这也是后来有人把辟邪说成是龙的儿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螭龙是龙的儿子,但是跟辟邪长的不一样

业内人们通常用这几种动物的“角”作为区别的依据,螭龙无角,辟邪无角,天禄有角;

汉代带钩与印纽上的形象应是螭龙或螭虎,不应称之为辟邪。

对汉代玉器上的浮雕动物,凡蟠伏在器面上的浮雕形象,一般应称其为螭虎或螭龙。

凡脱离器面,而独立为圆雕兽的应为辟邪。辟邪与蟠螭均无角。

蟠螭头披长毛,亦有尖端圆凸的棒状棱凸,亦应是凸起的鬃毛。

而玉辟邪的鬃亦是尖端为卷起圆凸的棒状棱凸。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螭龙螭虎多是在器物上盘踞,辟邪都是单只圆雕

汉代玉辟邪通常有翅膀,翅羽为平行状,翅端为向上卷涡状,翅根在肩凸部位。

上肢根部有涡状深槽。一般肢肘至足部之后有短平行斜线,为肘毛。

尾分叉,汉代早期与战国时期之尾为麻花状的绳纹,汉代另一种尾的样式为中间凹两侧高的扁棱凸状,贴在后肢与臀上。

扁状棱尾的两侧棱内一般琢纵阴线。

我们可以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辟邪兽身上看出大致端倪。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辟邪玉兽

还有拍卖会上高价成交的辟邪身上看出区别。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每个年代的辟邪只要在拍卖会出现,都会掀起一波追捧的热潮。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其中也不乏创造天价的玉“辟邪”。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好了,这几个都是有着准确身份的玉辟邪,在汉代这样的物品主要的功能可能你想不到,

除了可以做陈设器,还有一个可能他们都是席镇,对压席子的,功能类似于后来的镇纸。

当然,这些物品都是国宝级别的,到底做什么用?

我们现在只能猜测。

如果您觉得还有其他的特殊功能,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看看古人的降妖除魔神器“辟邪”(一)

如果觉得喜欢这样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