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經常,對於讀張愛玲的小說的人,被認為是小資。如果這樣認為,那或許還不曾讀懂張愛玲。

張愛玲的文章,只是表面的文字奢華,讓人覺得很華美,奢靡。但論及內容,卻不盡如此。

許子東教授講,張愛玲十九歲寫出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長滿了蚤子”,是她一生寫作的總標題。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張愛玲的華美文字,總是以蒼涼的人生為底色。總會給人一種,在近乎完美,圓滿的時刻,冷不丁的一記耳光。她的小說,沒有時代變遷下的大開大合,只是將眼光對準了世間的普通夫妻、戀人。

她的名篇《留情》也是如此。小說女主人公敦鳳出自名門,在十幾歲時嫁入了門當戶對的第一任丈夫。雖然和丈夫合不來,但還是可以過著體面而穩定的生活。好景不長,在敦鳳23歲那年,丈夫身亡。敦鳳因此守寡,生活一時沒有著落。直到三十幾歲,才又嫁給五十九歲的米先生。婚後一年,米先生前妻病重,要去探望,敦鳳因此心裡不快,便回孃家。米先生主動與她一起回去孃家。敦鳳與孃家人閒聊家常後,兩人的小別扭也慢慢化解。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小說情節簡單,人物角色不多,且花了大量筆墨寫敦鳳和舅母、表嫂之間聊家常的場景。論情節,談不上曲折。如果是讀慣了現代小說故事的人,再讀這文章,的確會覺得寡淡。

或許,正如“大羹必有淡味”,張愛玲正是從這普通的生活場景中,慢慢鋪陳滲透,將婚姻的現實,和人物的妥協、不甘、無奈寫得深刻又不著痕跡。

作為讀者,我們或許也可以從這對普通夫妻身上,從這一場普通家常中窺見一些婚姻的啟示:

一、 婚姻註定無法滿足我們對愛情的所有想象。

小說中,敦鳳自然不必說,她再次走入婚姻,有著明顯的目的。她就是要通過婚姻,重新過上安定、體面的生活。米先生呢?他與敦鳳的第二次婚姻是慎之又慎,有著多方的考量。“這一次他並沒有冒冒失失衝到婚姻裡去,卻是預先打聽好、計劃好的,晚年可以享一些清福豔福,抵補以往的不順心。”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畢竟,他曾經與前妻憑著一時情感的簇擁,一下子走入婚姻,卻是吵鬧、倉皇地收場。

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頌的愛情《梁祝》《羅密歐與朱麗葉》,都是偉大而純潔的愛情。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無論是化蝶還是“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都稱得上是完美的愛情。

但婚姻就不是如此純粹。周國平先生講過:“性遵循快樂原則,愛情遵循理想原則,婚姻遵循現實原則。這三個不同的東西,彼此之間還常常衝突著。婚姻的困難就在於如何能在自身中把三者統一起來。”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婚姻,本身就是社會化的產物。愛情,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婚姻與愛情的區別也就顯而易見。

愛情,純粹而浪漫。而婚姻,現實而瑣碎。小說中的時代,市局動亂,生活艱難,連男人都關注米麵油的價格。敦鳳和米先生結婚,是找到了可靠的人,過上了安定體面的生活,但米先生長相卻不夠體面。

這就是婚姻的真面目。它雖然複雜,但常常是單薄的,承載不了我們太多的理想和慾望。最可靠的,可能就是像米先生和敦鳳這樣,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懂得取捨才行。

二、 好的婚姻,是雙方的彼此成全,而非單方的妥協付出。

小說中,米先生與前妻吵吵鬧鬧過了大半輩子,他再與敦鳳結婚,已經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於是,他對敦鳳,不但不會對罵,反而更多的是主動成全。他會主動說“謝謝你”,“對不起”。本來要出門探望前妻的米先生看到敦鳳因此而不悅時,會主動磨蹭著,等著和敦鳳一起出門。還和她一起回敦鳳孃家坐了大半天才去探望前妻,且很快就回到了敦鳳的身邊。

米先生在敦鳳剛剛不開心的時候,明白她在意什麼,就主動滿足,照顧到她的心理。能夠及時關注到對方的心理需求,不等對方來吵,來爭,其實就是一種主動的成全。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那這個在外人眼裡“不知福”的敦鳳是如何做的呢?她也會在過馬路時,照顧到米先生而故意放慢腳步,會為他主動披上大衣。

敦鳳與米先生一樣,都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便主動成全。這樣的互相成全,最終讓這對半路夫妻,仍然能平靜地愛著。

婚姻,是兩個人的相互支撐,不只是單方的犧牲付出。曾經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男人和女人對各自婚姻的感受。網友們紛紛留言。最終結果顯示,大部分男性對自己的婚姻是比較滿意的。他們覺得婚後有人照顧自己,感到了家庭的溫暖。而大部分女性覺得對婚姻不太滿意,覺得自己在婚姻中付出得太多,卻很難得到想要的溫暖。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從上面網友回答中顯示的問題,也在現實中得到印證。2019年3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離婚率高達43.53%,且其中七成離婚是由女性提出。

婚姻如果是一間屋子,一定是可以雙方都可以從中得到溫暖和安全。如果,連對方的需求,都不再考慮,那可能就真的很難長久。

三、 失去後才懂得的珍惜,是人生最大的悲涼。

小說中,米先生和敦鳳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曾經有過一段婚姻,且“失去”過的人。

米先生失去的是自己大半生本該溫柔幸福的歲月。敦鳳失去的是她想要的體面穩定的生活。

兩人在失去後,終於懂得了珍惜。米先生懂得了主動道歉,敦鳳也懂得了小性子要“見好就收”。

“米先生看著虹,他對於這世界的愛不是愛,而是痛惜。”只是已經六十的米先生此時的痛惜,顯得悲涼。

如果我們非要以時光逝去為代價才懂得珍惜,這代價未免過於沉重。

或許,米先生如果像對待敦鳳這般與前妻相處,他的人生或許不至於此。

“回眼看到陽臺上,看到米先生的背影,半禿的後腦勺與胖大的頸項連城一片,隔著個米先生,淡藍的天上出現一段殘虹,短而直,紅、黃、紫、橙紅。”

這裡的彩虹,或許象徵著米先生倉皇大半生,此時終於能夠幸福生活。只是,這虹,註定只是短暫一瞬。


《留情》:一場普通家常中的婚姻啟示

周國平先生說:“好姻緣是要靠珍惜之心來保護的,珍惜便是緣,緣在珍惜中,珍惜之心亡則緣盡。”

若對婚姻還比較滿意,那麼就常存珍惜之心,莫要等時光都逝去,如米先生這般“痛惜”。

《留情》,留下的是主人公二人對當下生活的珍惜,也是歲月為他們的“手下留情”。小說最後寫“一樹的黃葉子,就像迎春花,正開得爛漫,一棵棵小黃樹映著墨灰的牆,格外鮮豔。”這迎春花般的葉子,是他們當下的狀態與生活。歲月給了他們如春天的時光,但這葉子終是黃葉,終是深秋。好時光註定短暫。

二人從小別扭到和好,懂得珍惜的美滿裡,透著難以違逆的悲涼。或許這就是張愛玲。

《留情》是普通人對婚姻的不甘,是一聲無奈嘆息,也含著一絲隱隱期待。


注:配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