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項目怎麼選?給你支幾招

創業是機關事業單位外絕大部分人員成就事業、創造財富、實現價值的必要選擇,創業項目的遴選成為所有創業者必然面對的首要問題。參考“萬眾創業”下眾多創業成功失敗的案例,概括起來,筆者以為,作為創業者選擇合適的項目,可重點參考以下幾種思維導向來選擇:

創業項目怎麼選?給你支幾招

一是興趣導向

興趣是一個人發自內心對某事某物的喜愛,是一個人持久創業最好的興奮劑和強心針。一個對建築設計特喜歡的人,叫他整天加班加點做建築設計也不會覺得累,因為每一次鼠標的移動既能創業,更都成就他的興趣、靠近他的夢想;一個“屁股很尖”、“板凳坐不了三分鐘”的人,叫他整天守著一家小店,也會覺得要“發瘋”,不急著逃避才怪呢,怎麼幹得成功?

二是專長導向

雖然現在玩“跨界”的越來越多,但這更多是從商業模式和市場營銷角度來說。對眾多“草根”創業者來說,“跨界”到一個你完全陌生的領域創業,不應該成為你的重要選擇,你應該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所在,可能它是你所學的專業,因為你有“專業”,你在該領域的系統知識比別人多;可能它是你曾經的從業經歷,它表明你在該領域“經驗”比別人豐富;可能它是你某項“特長”,它說明該項目你比別人鑽研更深……這些都是值得你發揮的優勢,揚己所長避己縮短,創業時立足於這些優勢,比人家啥都不懂的已經先勝一局。

三是成本導向

“空手套白狼”以及“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的故事讓不少人“激動”不已,但這不一定是你能“玩”的。實實在在的創業活動都需要一定量的人財物投入,所以創業者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成本核算,然後做“量力而行”的決策。“只有兩三萬,就別開實體店;只有幾十萬,就別玩互聯網”說的就是這個理。創業中,我們要杜絕“貪大冒進”的做法和“賭徒”心態,把握好投資的“底線”和虧損的“止損點”,萬不要把“身家性命”搭進去。

四是資源導向

任何創業都不是單打獨幹所能做好的,它依賴於對眾多環節的把握、資源的整合、業務的處置、工作的協調等。教育培訓機構很多開辦者是教師出身,他們很多人的初衷除了“業務熟悉”外,考慮更多的是曾經的校長、同事、家長會成為他們拓展業務的“優質人脈”;做國外品牌代購的創業者中,空姐、導遊佔比不少,因為她們經常國外來來去去,借工作間隙對接了很多的品牌賣家,這是她們的“渠道優勢”,等等。所以,建議創業者要好好梳理自己對比別人有哪些人脈資源、有哪些業務優勢、有哪些渠道易開闢等,這會大大助於你選出一個很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

創業項目怎麼選?給你支幾招

五是市場導向

創業活動除了講究“幹得起來”和“做得出來”,關鍵還要重點研究“賣得出去”,無論你賣的是產品還是服務,所以市場是每一位創業者必須充分考慮的。從大眾化角度看,說起來市場很大,但即將淘汰的、市場過熱的、非議過大的一般不建議選,你得考慮你的長遠發展。當然現在一些小眾化的“細分市場”放在全國、全世界也是大市場,但是定向顧客沒找準、引流體系沒搭建、小眾項目沒測試的也要慎重,要不然可能迎來長時間的“門可羅雀”。創業最需要你找準市場的“痛點”,並將“痛點”開發成有足夠量的“剛需”。

六是創新(特色)導向

當前,幾乎各行各業均有“千軍萬馬”在幹,所以或者多選擇“特色”項目,當前一些“個性化定製”項目風生水起,足“特色”的價值;或者用創新思維去謀劃項目的運營,多總結同行業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看準人家的短板,經營管理、技術升級、產品重組、營銷手段、互聯網+、商業模式、生態鏈等方面多動腦筋,找準“致勝法寶”,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在競爭中搶佔制高點,立於不敗之地。

七是政策導向

任何創業行為都要守住政策底線,“法有禁止不可為”,以身試法必是死路一條。反過來,創業者可以多挖掘一些成長性的、國家政策鼓勵扶持的項目,這樣的項目因為剛開啟一個成長週期,往往會有較高的成功幾率和較好的回報。

創業項目怎麼選?給你支幾招

創業項目從根本上講,無“好差”之分,關鍵看“合適”與否,多數人眼裡“很好”的項目,你不一定能做好;多數人眼裡“很爛”的項目,你不定有奇招,也能得心應手。這世上本無“誰人都能做的活”,也不存在“誰也幹不了的事”,真所謂“行行出狀元”!

只要“合適”,事事都有可能成功!

(說明:本文所說創業項目僅指創業者本人直接投身其中的項目,不含投資類、股權類項目)


謝謝您的閱讀、關注與分享!


(本公眾號作者,大學畢業到高中任教,後步入政府機關,先後在街道及教育、宣傳、文化等部門領導崗位任職,實踐中沉澱了一些文化產業發展及創業項目運營等方面較“落地”的思考,供交流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