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後期大臣,著名書畫家。

萬曆十七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崇禎九年,卒,賜諡"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董其昌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 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 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董其昌1621年學楊少師韭花帖筆意行書《醉翁亭記》十八屏

尺寸:180×33cm×18 題識: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以楊少師韭花帖筆意,書歐陽永叔醉翁亭記,亦兼用陶隱居華陽帖題,一洗媚豔之態,嬌柔之習耳。時在天啟元年(1621年)孟秋既望,毘陵道中書並識。董其昌。 鈐印:董其昌印、玄宰氏、玄賞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