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股票市場價格走勢與利率的相關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價格走勢與利率的相關性研究


1.1股票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及成就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和金融衍生技術的發展,金融交易成本得到了大幅地降低,金融市場和金融創新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一方面新的金融市場和金融產品不斷湧現,如期貨、期權等;另一方面原有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交易方式不斷創新,效率不斷提高。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極大地拓寬了投融資渠道,豐富了投融資產品。在這一背景下,隨著中國經濟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國金融市場建設和金融產品開發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中國的股市,從開始出現股票交易萌芽階段到真正的成為資本融資市場,一直髮展到目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由開始的無意識的出現到現在的能夠影響中國經濟形式的資本融資市場。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1984年,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4年11月18日,新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國內更大的反響,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檯誕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600651)在南京西路1806號靜安證券業務部正式掛牌買賣,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購買一空。

1990年11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授權,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建國以來內地的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隨後,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標誌著中國股票市場的正式建立。

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隨後在市場的引導下股市出現了異常的超級牛市。而伴隨而來的則是8.10事件。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以監管證券市場。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正式實施,標誌著集中統一的監管體制建立, 也標誌著我國證券市場法制化建設步入新階段。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7月份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隨之而來的是股市的暴跌;10月份證監會一家宣佈暫停國有股減持,而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4月30日發佈《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宣佈正式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結束。

2008年印花稅由雙邊徵稅改為單邊徵稅。2010年4月推出股指期貨,標誌著中國股票市場金融衍生工具的又一次嘗試。

從1984年提出資本市場構想,到後來的第一支飛樂音響股票至今,股票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融資市場。截止至2009年底,我國股票賬戶超過1.4億戶,市場總市值超過24.97萬億元,上市公司達一千四百多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日益增加,與中國經濟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日益加強。回首股票市場所走過的二十多年的歷程,股票市場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也從萌芽階段發展成為逐漸完善的金融市場。

1.2文獻綜述

利率的變化對股市影響的一般規律是:利率上升時,股市下跌;利率下降時,股市上漲。利率上升時,對企業來說,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企業將縮減投資, 壓縮生產規模, 從而盈利水平降低, 則所獲得利潤也就會減少,分配給股東的利潤也將會減少,股票的價值就會下跌;對投資者來說,儲蓄所帶來的收入增加,投資股市所帶來的機會成本上升,但收益卻有所下降,所以投資在股市的資金將會大大降低,相對應的反映就是股市的下跌。反之,當利率下降時,企業就會增加融資,擴大生產,則盈利上升,投資者投資股市的機會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更願意將資金投入股市,所以股市的反映就是走勢的上升。然而,真實情況下股票的走勢並非如理論一般遵循著規律,在中國二十年來數十次利率的調整所帶來的對股市的影響都有所不同。基於這些現象的研究,不少專家學者都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黃靜(2007)運用理論分析和迴歸模型的方式比較研究利率調整前4天和調整後7天的股票走勢及交易量的變化趨勢,得出結論:短期內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消息公佈後的第一天。

路婷(2009)通過對於我國股票價格與利率之間協整關係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描述,得到下述基本結論:股票價格和實際利率之間具有顯著的協整關係,這說明它具有穩定的長期均衡。

陳晶萍,李偉(2009)通過對1993年5月至2008年11月我國曆次利率調整對股票價格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的實證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利率調整在短期內對股票市場穩定性會產生衝擊,升息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比降息要劇烈。2.長期內利率調整有助於股票市場的穩定。通過實證分析可知,利率與股票價格存在協整關係,當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下降,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上升,並且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的不斷完善和利率制度的成熟,兩者的負相關關係應會在現實中逐漸明顯。

向雪梅(2009)通過研究分析,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股票市場無論在深圳股票市場還是在上海股票市場,利率與股票價格都存在長期的協整關係,股票價格主要受當期利率,滯後期利率,股票價格滯後三者共同影響,即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趨與當期利率負相關,與滯後期利率正相關,與股票價格滯後一期正相關,與股票價格滯後二期負相關。短期內,利率上調,對股票價格存在影響,但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不顯著。

方立(2009)通過對利率調整前後4個交易日的市場分析得到:在一般環境中,利率調整與股市是反方向變化的,即利率上調,股市走低;利率下調,股市走高。但在牛市裡,利率的上調並不能改變股市上行的趨勢;在熊市中,利率的下調也無法緩解股市的頹勢。

李俊強,杜安(2007)和認為利率調整對股票市場是否有衝擊作用取決於利率變化是否高於投資者預期。若低於預期,信息在公佈前就會被提前消化,不會對股票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反之,則會產生明顯影響。

嚴武,金濤(2010)運用具有外生衝擊的二元VAR—MGARCH模型研究了利率和股價之間的關聯問題,得到的主要結論如下:中國貨幣市場利率和股價之間基本不存在一階矩之間的關聯,也就是基本沒有均值項之間的價格溢出效應。這說明中國利率對股市的影響並不大,股票價格對利率的影響也不明顯。

李敏,金光(2004)通過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利率調整對我國股票交易量的影響存在時滯,這一時滯約在15_30天之間;同時,利率調整並不對股票交易量產生決定性影響它與其他影響股市的因素交織在一起,在整個宏觀經濟環境中共同對股票交易量發生作用。

肖耿,李金迎,劉睿(2009)運用VAR模型、脈衝響應分析與方差分解技術對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價格行為進行研究得出如下結論:YRIR和股票市場價格應該存在負相關關係:實際利率表下降時,大量資金從貨幣市場流人股票市場,股票價格上升;實際利率上升使得貨幣投機需求減弱,進入股市資金成本上升,股市資金趨緊引起股價回落,進而使得股市資金迴流貨幣市場。

郭泓(2010)通過市場預期與股票市場的反映機制得出:股票市場價格漲跌的變化歸根結底反應的是投資者對於未來的預期。在股票市場價格對利率調整的反應中,利率調整這一基本面因素的變動對股票市場價格變動產生何種程度的影響,同樣需要結合投資者的預期加以綜合考慮,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負相關關係。

同時,凌春華,羅琰(2008)通過對利率調整前後10天的研究也得出股票市場的漲跌受到人們對利率預期的影響。

林峰(2009)對短期利率調整分析得出:中國的利率變動與股市之間的關聯度短期較差,並未表現出直接的反方向變化的規律性,但在整體趨勢上卻表現出'利率重心下移,而股指重心上移"的特點。

勞芬(2008)通過對選取不同機制下所形成利率對股價影響的實證研究發現:受調控管制的存貸款利率的調節對我國股市的短期影響是不規則的,可以認為沒有對股價造成顯著影響;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與股價指數卻存在長期的協整關係,且顯著地對股價有正向的影響,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拆借利率的變動去預測股價指數的變動。

謝敏(2006)在對利率與股票價格關係的理論模型、相互影響機制和影響波動溢出效應存在的機理進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協整理論和多變量EGARCH模型等計量經濟學和時間序列方法對利率與股票價格關係和兩市場間的波動溢出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並得出以下結論:(1)對利率與滬深股市股票價格之間協整關係的實證研究表明,利率與滬深股市股票價格之間均具有顯著的協整關係,而協整關係所蘊涵的是長期穩定關係,這說明它們具有一種穩定的長期均衡關係。(2)短期利率收益率對股票收益率的影響不顯著。

James M. Carson,Elyas Elyasiani,Iqbal Mansur(2008)運用GARCH模型,得出長期的利率變化對股市有明顯影響,而短期則影響不大。

通過對前人的觀點研究發現,對同一階段的利率和股票走勢,不同的人的觀點卻有很大的不同。歸納總結觀點主要包括如下幾種:1.利率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遵循一般規律。既利率上升,股票市場下跌;利率下調,股票市場上漲。2.利率對股市是否有影響和如何影響主要看投資者對利率變化的預期與實際利率變動的幅度之間關係。當市場利率變化小於投資者預期時,股票市場基本不會受到利率調整的影響;反之,則會發生震盪。具體利率如何影響股票市場還需要看市場環境和與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效果。3.利率與股市存在協整關係,說明他們具有長期的均穩關係,既長期利率對股票市場有明顯影響,而短期影響不明顯。4.在中國的股票市場,利率的變動對股票走勢的影響很小,基本沒有變化,也沒有固定的遵循著某些規律。主要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不成熟,受國家的調控,不能很好的反映市場經濟體制下對股市的自動調整功能。

通過研究不同的專家學者給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這裡我沒有資格對前人的研究成果作出評判,但我會運用自己的方式,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得出自己的一套理論方法並給出一些自己對利率及股票市場變動下的建議。

2.利率調整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股票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隨著股票市場的建立、發展程度而逐漸加強,想要使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如何確定股市的發展變化規律及制定措施規範股票市場的正確發展就變得至關重要。利率,作為影響股票走勢的影響因素之一,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以下,我們將研究利率如何對股票走勢發生影響。

利率的變化對股市影響的一般規律是:利率上升時,股市下跌;利率下降時,股市上漲。利率上升時,對企業來說,企業融資成本增加,企業將縮減投資, 壓縮生產規模, 從而盈利水平降低, 則所獲得利潤也就會減少,分配給股東的利潤也將會減少,股票的價值就會下跌;對投資者來說,儲蓄所帶來的收入增加,投資股市所帶來的機會成本上升,但收益卻有所下降,所以投資在股市的資金將會大大降低,相對應的反映就是股市的下跌。反之,當利率下降時,企業就會增加融資,擴大生產,則盈利上升,投資者投資股市的機會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更願意將資金投入股市,所以股市的反映就是走勢的上升。然而實際利率變化對股票走勢的影響卻不一定如此。我們將以中國數次利率調整(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之後股市(以滬市為例)的實際變化情況作為研究對象,凸顯出利率對中國股市的走勢影響。

第一次降息(1991年4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8.64%降低為7.56%,貸款利率變為8.64%。此前,深圳證券市場於1991年4月3日成立。但當年4月21日的降息並未引領剛成立一個多月的深市走出上漲行情,反而引來了幾個月的下跌走勢,這在我國股市建立以來最早的一次表現出利率變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關係。

二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7月11日):滬深股市10多年來,所經歷的兩次加息都在1993年,當時對股市的衝擊非常明顯。中央銀行採取了兩次升息措施。5月15日,存款利率由7.56%增加到了9.18%,貸款利率由8.64%變為9.36%;7月11日,又將存貸款利率由9.18%和9.36%升息到10.98%和10.98%。這兩次加息,使得首個交易日滬指分別下跌27.43及23.05。這兩次加息對股市構成了強烈衝擊,股指在3個月時間裡從1392點迅速下跌到777點,跌幅達到44.2%。

第二次降息(1996年5月1日):存款利率由原來的10.98%降低1.8個百分點,貸款利率則由12.06%降低至10.98%。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654.43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681.16點,下跌26.73點。其後,滬深股市平地而起,走出一段酣暢淋漓的大牛行情。

第三次降息(1996年8月23日):存款利率降低1.71%,貸款利率降低0.9%。此次利率下調幅度較大,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803.69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818.19點,下跌14.5點。股指在小幅回調之後,再度向上走高,併成功帶領滬指突破1000點。

第四次降息(1997年10月23日):存款利率降低為5.67%,貸款利率降低至8.64%。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1173.06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1177.52點,下跌4.16點。此次利率下調後,股市反應較為平淡,走出一輪溫和上漲的行情。

第五次降息(1998年3月25日):存款利率下調0.45%,貸款利率下調0.72%。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1191.55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1194.02點,下跌2.47點。此次利率下調後,對股市影響較小,股指僅僅出現慣性衝高的走勢。

第六次降息(1998年7月1日):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下調0.51%,貸款利率下調0.09%。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1316.44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1339.20點,下跌22.76點。此次利率下調,股市不漲反跌,調整時間接近一年。

第七次降息(1998年12月7日):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分別下調為3.78%和6.39%。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1209.54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1219.20點,下跌9.66點。此次利率下調仍然沒有對股市形成刺激作用,繼續調整直至"5.19"行情的來到。

第八次降息(1999年6月10日):存款利率降為2.25 %,貸款利率降為5.85%。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1364.35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1348.61點,上漲15.74點。此次利率下調,對"5.19"行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股指走牛近一年多。

第九次降息(2002年2月21日):存款利率下調0.27%,貸款利率下調0.54%。降息後首個交易日滬指以1530.28點報收,較上一交易日1506.62點,上漲23.66點。此次利率下調,使股市產生短暫的脈衝式行情,但最終未能阻指向1300點逼近。

第三次升息(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上調0.27%和0.73%。滬指首日跌幅達到-1.58%,此後盤整了七日後才繼續此前反彈趨勢。其後股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

第四次升息(2006年8月19日):存款利率由2.25%上調至2.52%,貸款利率由5.85%上調至6.12%。升息後首個交易日以1601.15報收,較上一個交易日上漲3.14點,漲幅為0.2%。之後迎來了中國股票市場建立以來最大的牛市。

六、七、八、九、十次升息(2007年3月18、5月19、7月21、8月22、9月15、12月21日):中央銀行先後五次將存款利率提升至4.14%,貸款利率升高到7.47%。但是先後五次的升息並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雖然在10月分之後一段時間有所下降。滬指在期間最高上漲到6124.04點,共上漲4522.89點,漲幅為282.5%。迎來了中國股票市場的巨大牛市。但是正是因為在如此短時間內的瘋狂上漲,預示著之後的股市崩盤。

第十次降息(2008年10月9日):央行將存款利率下調至3.87%,貸款利率下調至6.93%。雖然出臺了利好政策,但是這並沒有抑制住股市崩盤所帶來的巨大下滑趨勢。當日的收盤為2074.58點,跌17.64點,跌幅達0.84%,之後甚至出現了跌幅最低1664.93點。

十二、十三次降息(2008年10月30 11月27 12月23日):央行又連續三次下調利率,存款利率低至2.25%,貸款利率則為5.31%。這連續三次的利率下調之後,股票走勢回暖,使得股票市場難得的迎來了一次短暫的春天,最高走勢突破3000大關達3478.01點。

自股票市場在中國建立以來,為了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對利率的調整共達二十餘次。其中升息十次,降息十二次,每次升降息所帶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有些是遵循利率與股票市場走勢規律,有些則並沒有太大影響,有些甚至與一般規律相反。但這些都充分的說明了股票走勢受到利率變化的巨大影響,這也表明了研究利率變動對股票價格及內在價值影響的重要性。

3.利率對股票市場影響分析

3.1 利率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理論分析

3.1.1 利率變動對股票價值的變動關係

股票市場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利率的變動對股票的市值就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根據現值貼現理論,可知股票價格為未來各期每股股息和某年後出售股票的價格之和,公式如下:


其中,V為股票價格,Dt為第t年的股息,M為股票出售時的價格,R為貼現利率。

由公式可知,股票價格與預期收益Dt正比,與貼現率R(包括市場利率和風險報酬率)成反比,所以當利率上升時股價下降,利率下降時股價上升。

3.1.2 利率變動的替代效應對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直接融資市場和間接融資市場具有相互替換型,資金總是在兩個市場間相互流動以或得最大收益。利率的變化會影響融資市場收益的變化,同時也影響著市場不同供求關係的改變。對於股票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影響投資者在股票市場的相對收益率的變化,即投資股票所獲得的收益與進行其他投資所得收益間的對比的變化。當利率上升時,投資者就會在投資股票、儲蓄或者債券間進行選擇,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在風險不變的情況下相對收益減少,就會使得投資者更家願意將資金儲蓄銀行。同時,對於融資者來說,融資成本增大,就會使股票市場的風險變大。因此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當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降低。

同理,當利率降低時,在替代效應的作用下,投資者投資股票市場的相對收益變大,儲蓄收益降低,同時融資者的融資成本也降低,市場風險降低,就會使得股票價格上升。

3.1.3 利率變動引起資本增值效應

利率的變化會影響公司的資本價值及投資者預期的變化,從而導致股票價格發生變化。一方面,利率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投資成本發生變化。當利率下調時,投資成本減少,預期資產收益增加,對投資有刺激作用;另一方面,利率是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當利率下調時,機會成本降低,居民更願意消費,就刺激了消費行業,反映出來的就是供求關係的失衡,促進企業擴大投資和生產,經濟效益提高,在股票走勢的上的反映就是股票上漲。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在利率降低時,當有足夠的貨幣供應量,企業經營和投資擴大再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使得企業的經營收益增加,資本增值。另外,居民對企業的信心也會增加,這樣就促使了股票價格的上漲。

通過對利率的變動對股票價值、替代效應及資產增值效應的理論分析得出: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下降;利率降低時,股票價格上漲。

3.2 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

3.2.1 直觀數據分析

自中國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我國共經歷過23次的利率調整,對於利率調整將如何影響股票走勢,本文采集了上證綜合指數作為代表,取每日的收盤價格作為比較的對象,以研究出利率變動對股票走勢的大致影響。

分析範圍是1991.4.21至2008.12.23共23次的利率變動當天及前後各(1,3,5,7,9)日的股票價格指數變動情況。並分別對T(利率變動當天)、T-1、T-3、T-5、T-7、T-7、T+1、T+3、T+5、T+7、T+9所代表的那天進行數據分析。利率

在節假日進行調整的,依次往後順延。如表1,表2,圖1,表1、2列出了利率的變化量和變化當天就前後9天的股票指數。

(1).對利率變動前後股指走勢分析

由圖表可知,23次的利率調整中,有13次的利率下調和10次的利率上漲。當利率下調時,股票整體上漲趨勢次數為6次,下跌趨勢次數為7次。上漲次數與下跌次數基本相同,得出利率變動對股票走勢影響並沒有規律可言,與利率股票基本規律矛盾。當利率上漲時,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7次,指數下跌次數為3次,上漲次數遠大於下跌次數,得出利率變化對股票價格指數成正相關影響,與利率股票基本規律相反。由此得出利率變化與股票價格指數之間並不能滿足利率股票基本變化規律。

(2).利率變動後的股指綜合分析

10次利率上調時:

T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7次,下跌次數為3次。

T-1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4次,下跌次數為6次。

T-3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7次,下跌次數為3次。

T-5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5次,下跌次數為5次。

T-7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6次,下跌次數為4次。

T-9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7次,下跌次數為3次。

T+1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7次,下跌次數為3次。

T+3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9次,下跌次數為1次。

T+5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7次,下跌係數為3次。

T+7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6次,下跌次數為4次。

T+9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4次,下跌次數為6次。

13次利率下調時:

T日時,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4次,下跌次數為9次。

T-1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3次,下跌次數為10次。

T-3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6次,下跌次數為7次。

T-5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8次,下跌次數為5次。

T-7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3次,下跌次數為10次。

T-9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2次,下跌次數為11次。

T+1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5次,下跌次數為8次。

T+3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4次,下跌次數為9次。

T+5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5次,下跌次數為8次。

T+7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9次,下跌次數為4次。

T+9日,股票價格指數上漲次數為6次,下跌次數為7次。

當利率上調時,股指上漲和下跌的總次數分別為62次和42次。利率下調時,

則上漲和下跌次數分別為55次和88次。由此分析得出:利率變動對股票價格指數走勢成正相關的影響。即當利率上調時股價上漲,利率下調時股價降低。

3.2.2單位根檢驗

如表3可知,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的值-0.673335大於Test critical values5%的-1.96627,說明檢驗的序列不平穩,至少有一個單位根。這說明股指的變化並不是與利率變化滿足利率股票價值規律。

表3.1

自中國股市建立以來,經歷了數十次的利率變動,也引起了股票市場牛市和熊市間的波動變化,在大起大落中讓人們認識到股市的風險和機遇並存。因此,股票市場和利率變動間的調整規律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本文在前人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兩個方面的研究。直觀數據分析表明股票價格與利率的變動成正相關關係,單位根分析結果說明序列並不平穩,綜合上述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股票走勢與利率變化成正相關關係。

4.結論分析

按照市場一般價值規律可知,利率的變化會引起股票走勢的反相關變化,但本文的研究結論恰好相反,是什麼原因使得符合世界經濟的一般價值規律在中國並不能使用?

首先,中國股市從建立以來才經歷二十個年頭,股市的發展並不完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缺乏,使得在規避風險的時候可選方式較少。其次,政府用於調節股市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過少。目前,政府宏觀調控股市的貨幣政策主要是利率政策,單一的貨幣政策促使了市場在多次的調控之後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甚至當利率變動的時候直接起到相反作用。第三,股票市場投機過多。目前股市中的大多數金融機構或股民都是為盈利而非保值,使得股價在有利好或利空消息出現時容易發生劇烈波動,這也讓投資市場的調控變得異常艱難。第四,中國目前的大多數股民沒有認識到股票市場的真正價值,且沒有足夠的投資知識和經驗,這樣往往會在股票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造成效應放大,加大了股市的波動幅度。第五,政府對金融市場的監督力度和監管機制不夠完善,給投機者提供了機會。

針對中國股市的現象,提出幾點建議。1.利率政策的著眼點應關注宏觀經濟而不是股市。影響股市發展的根本因素是宏觀經濟環境,而宏觀經濟環境最終主要由一個個的企業來共同構築,因此大部分企業業績的優劣將決定宏觀經濟環境的優劣。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調整宏觀經濟運行,最終的落腳點是企業。利率政策通過影響企業的運行成本來影響企業的業績,間接影響企業的運行規模 、資金投向,從而決定宏觀經濟環境的走向,也就影響到了股市的走向。2.正視股市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維護股市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大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防範投機性操作。3.政府應多在金融工具的開發上加大力度,這樣才能在宏觀調控和市場變化時多一些選擇方式。4.進一步對投資者進行風險和投資分析知識的教育,正確認識股票市場是保值的市場而非投機盈利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