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在古代,詩人經常會因謀求仕途、探親訪友、升遷貶謫等原因而不得不客居他鄉,所以就有了思鄉詩。這類詩主要抒寫的就是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心境以及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如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徵人盡望鄉”等。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便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很經典的一首思鄉詩。一般來說,唐宋時期的思鄉詩大多寄寓了複雜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想要弄清楚詩人所思所想,往往就需要了解詩人的遭遇。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首先,從這首詩的題目來看,它是柳宗元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天登山遠望後有感而發,然後寄給遠在京城的親友。“海畔尖山似劍鋩”,即海邊的尖山好像劍鋒一樣。因為柳宗元的貶所柳州,距海較近,所以這裡稱海畔。而像劍鋒一樣的山峰,則是當地獨特的風光。蘇軾在《東坡題跋》中也曾說過:“僕自東武適文登,並行數日。道旁諸峰,真如劍鋩”。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當然,如果我們有去柳州旅遊經歷的話,就會發現那裡的山峰的確形似劍鋒,所以柳宗元這裡的比喻,生動而貼切。緊接著的一句“秋來處處割愁腸”,則緊承首句詩意,正因為它似劍鋒,所以對於前來觀望的詩人來說,有刺人心腸的感覺。正常人自然不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柳宗元卻是一個荒遠之地的逐客。自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便是“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殘酷的政治迫害,邊地環境的荒遠險惡,對柳宗元的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這裡多少也有點向京城親友訴苦的意味在其中。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即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能夠化作千千萬萬,飄向每一個山峰的頂端眺望故鄉。很顯然,這兩句詩是柳宗元的突發奇想,同時又是根據柳州峭拔似劍鋩的群峰實景進行的合理想象。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所以這裡不是憑空構想,而是具有實際基礎,進而向我們傳達出來的詩人思念故鄉親友的感情,就顯得無比的真摯感人。最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柳宗元的這首詩,包括他的遭遇,就會知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8字,但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蘊,除了思鄉懷人,最主要的便是埋藏在心底的抑鬱不平之氣,這也是他政治失意後思想情感的具體表現。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綜觀柳宗元的這首詩,篇幅短小,容易背誦。全詩因景生情,融情入景,想象奇特,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包含豐富的思想感情,有對故鄉的深切思念,對故鄉親友的深切懷念,還有他貶謫生活的愁苦與政治失意的憤慨不平,這些集中在短短28字中,讀後感人至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