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展覽鏡子為什麼總是展示背面?大有深意

世界各地幾乎都有博物館,但鏡子類的文物展示時,卻總是展出背面,而非讓參觀者看到正面,讓民眾納悶這樣怎麼知道它是鏡子;原來這是有原因的,學者提出三種解釋,沒想到居然這麼有深意。

博物館展覽鏡子為什麼總是展示背面?大有深意

從商周時期的人們就有使用銅鏡的歷史,當時銅鏡功能是祭祀的禮器,直到春秋戰國才被貴族拿來整理妝容,還被視為尊貴的象徵,因為諸侯貴族才能使用;後來到了西漢時期,平民才開始使用銅鏡。古代人往往會將生前使用的物品一起埋葬,所以考古學家找到銅鏡並非罕事,但奇怪的是,博物館展出古物銅鏡卻總以背面示人。

對此,有學者分析出三種狀況,在古代銅鏡不僅拿來整理妝容,也會被拿來當風水鏡,因為迷信的關係,如果風水鏡拿來對著人,是不吉利的事;此外古人認為銅鏡照外表也能照出人心,有些人還把它當成避邪鏡,所以放在博物館展示面對人就不妥當,會讓參觀者心裡不舒服。

最後有的銅鏡被當成陪葬品時,不單單隻放在棺材旁邊,是直接擺在遺體臉上,因此這種“殮葬鏡”拿來示人也不妥當。所以博物館展示銅鏡,大多數會選擇展示背面,讓大家觀看它的外形,還能通過紋理和樣式,瞭解其背景文化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