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渭南是陝西省最大的西瓜產區,近年來用基質繁育西瓜種苗已經成為產區西瓜育苗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據調查顯示,渭南各地西瓜基質育苗在操作中存在較大的差異,對生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此,

筆者結合各地的生產經驗,總結出適合渭南西瓜產區的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以供產區廣大瓜農和育苗從業者參考。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1品種選擇

砧木和西瓜品種以適合渭南產區不同區域和不同種植模式為原則。砧木以抗旱、耐低溫、抗鹽鹼、與接穗品種親和力強為標準;西瓜品種以豐產性強、抗逆性強、抗主要病害強,品質優為標準。砧木和接穗西瓜品種種子要求外觀光滑有亮度,大小均勻,色澤一致,成熟統一,飽滿,發芽率95%以上,無蟲咬、黴變、缺刻、開口、歪曲變形等現象。西瓜種子推薦使用的砧木種子有鐵木砧、青研砧、掘金龍、超豐F、葫蘆砧、京砧4號等;西瓜品種主要有京欣2號、鄭抗3號、早冠龍、佳農、金蜜5號、早佳(84~24)、甜王、黑寶無籽、農發6號、莎蜜佳等。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2種子處理

2.1浸種: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不停攪拌10~15min,待水溫降至40℃時停止攪拌,自然冷卻30~32℃時繼續浸泡種子。有籽西瓜種子浸泡4~6h後洗淨種皮表面黏液;無籽西瓜種子浸泡1.5~2h後洗浄種皮表面黏液,晾到種子表面不滑時進行破殼。作砧木用的葫蘆種子常溫下浸泡48h,南瓜種子常溫下浸泡4~6h。

2.2催芽:將浸泡好的有籽西瓜種子用棉質溼布包好後放在28~30℃的溫度下催芽。將浸泡好的無籽西瓜種子用乾淨的棉質溼布包好後放在33~35℃的溫度下催芽,待種芽長0.5cm時播種最好。葫蘆和南瓜種子在25~28℃催芽,種芽長0.5cm時播種。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3苗床構建

3.1苗床床址選擇:穴盤育苗苗床應選擇地勢較高、地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方便、遮擋雨雪的田塊。主要在日光溫室、雙膜拱棚、三面有圍牆的陽畦內進行,苗床選南北方向為宜。

3.2苗床準備:播種前15~20d覆膜升溫或搭好育苗棚提高棚溫。日光溫室、陽畦育苗畦寬度1.5~1.8m,長度和棚體跨度等長,南北方向,每畦面積10~15m²;雙膜拱棚南北方向搭建,畦南北方向,依次排列,畦寬度1.2~1.5m,長度10m左右,2畦之間留人行道約0.5m。床面整平後每10~15m²使用800~1000W電熱線1卷,電熱線順著苗床的方向均勻排布,電熱線禁止交叉打結。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4基質選擇

4.1基質標準:基質規格為每袋50L,外包裝整體美觀,“三證”齊全,有配置成分表,使用說明翔實。成分以東北富養草炭原料為主,並配以一定比例的珍珠岩及蛭石,添加10餘種中微量營養元素和微生物活性菌、緩效性肥料及保水劑,其pH值、EC值控制合理,親水性強、保水好,質量穩定,無草籽、雜物,肥效50d以上。每袋基質可裝穴盤8~12盤。

4.2基質處理:對攪拌基質場所用200倍的多菌靈液噴霧消毒後鋪上塑料膜,將基質倒在塑料膜上加清水攪拌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60%,自然放置2~3h後裝盤。

4.3基質裝盤:西瓜育苗一般採用32孔或50孔穴盤。穴盤規格540mmx280mmx55mm,顏色為黑色或深色。裝盤前用200倍的多菌靈液浸蘸所有穴盤,將均勻膨鬆的基質裝入穴盤,用木板颳去盤面上多餘的基質,禁止裝盤時基質壓得太緊。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5播種

5.1播種時間:冬季苗齡50~55do渭南育苗播種時間為1月25日至2月150,即在定植前55~60d開始播種育苗。

5.2播種方法:播種時先用手指在穴孔中間摑1個小孔,挑選芽長基本一致的種子分批次播種,種子平放入穴盤小孔的正中,每穴1粒。南瓜砧木種子的播種深度為2~3cm,葫蘆砧木種子為1.5~2cm。播種過淺易導致種子帶帽或高腳苗,播種過深則出苗遲,瓜苗質量差。播後用基質蓋好種子並抹平基質,蓋地膜保溼增溫。

5.3注意事項:靠接的西瓜品種較接砧木早播種7~8d,以使西瓜苗和砧木的莖稈粗度相近;插接的砧木較接穗品種早播種5~7d,使砧木苗莖粗度大於西瓜苗,以利於嫁接。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6嫁接及管理

6.1嫁接方法

6.1.1插接法 插接法以接穗新葉剛吐出為宜。插接前Id砧木苗床澆透水,對砧木、接穗、嫁接場所、工具等噴施多菌靈600倍液進行消毒。插接時先用竹籤或刀片將砧木生長點切除,然後用與接穗下胚軸粗細相同的竹籤,在砧木切口處呈45。向下斜插深0.5~0.7cm;在接穗子葉下方0.5cm處,由葉端向根端斜削長0.4~0.6cm的楔面,拔出竹籤,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孔中,使砧木子葉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形。嫁接好的苗子放進苗床,搭建小拱棚並及時覆上薄膜保溼增溫。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6.1.2靠接法 靠接法以接穗品種第1片真葉長至2~3cm大時為宜。靠接時選用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在砧木下方1.0cm處用刀片呈45。向下斜削1刀,深至胚軸的2/3~1/2,長約0.5cm。然後在接穗子葉下方1.5cm處,向上斜削1刀,長約0.5cm,將接穗和砧木切口相互嵌合,葉片呈“十”字形,然後用專用夾夾住接口,將嫁接苗栽入穴盤內。將穴盤密排在苗床內,澆足水,扣上小拱棚保溼增溫。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6.2苗床管理

嫁接後的前2d苗床遮光密閉,空氣溼度保持在97%以上;白天溫度為25~28℃,夜間22~25℃,不通風。嫁接後3~6d在清晨和傍晚小通風排溼,逐漸降低溼度,使溼度保持在90%~95%,白天溫度為25~28℃,夜間為18~20℃,並在早晚除去覆蓋物接受散射光各30min,第4天增加到lh,以後逐漸延長光照時間。嫁接後7~10d,早晚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白天溫度25~30℃,夜間18~20%:,中午前後適當遮光;10d後按一般苗床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定植前1周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夜溫15~18℃。遇到雪天或連陰天,每天需用日光燈補充光照6~8h。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7壯苗培育技術

7.1移挪苗盤:出苗後5~7d進行1次移盤,即將穴盤向前或向後移動20cm,防止地下生根,同時抑制地上部分旺長。溫室或陽畦棚內前後溫度、光照、溼度相差較大,每隔10~15d穴盤位置調換1次,使種苗整齊一致。苗床在定植前5~6d停止澆水。

7.2接穗斷根:靠接法苗床要澆足水,並進行放風,1~2d後接穗不萎蔦時,即可在接穗接口下1.0cm處切斷接穗根部。接穗斷根後晴天中午遮光l~2d,至接穗不萎鳶時轉入正常管理。

7.3嫁接苗除萌:嫁接苗在苗床生長期間,砧木上長出的側芽應及時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應避免損傷接穗和砧木子葉。

7.4嫁接苗煉苗:嫁接苗在定植前5~7d降溫煉苗,溫度白天控制在18~22℃,夜間保持在13~15℃。應儘量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降低棚內溼度,使苗子能適應定植後的環境條件。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8病蟲害防治

8.1病蟲害種類:西瓜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蟲害有蜻妁、蝸牛、紅蜘蛛、蝸蟲及小地老虎、嗽蠟等。

8.2防治方法

8.2.1農業防治 育苗期間儘量少澆水,加強增溫保溫措施,保持苗床較低的溼度和適宜的溫度;銷燬苗床重病株,防止蝸蟲和農事操作時傳毒。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儘量增加苗床光照時間,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8.2.2藥劑防治

(1)猝倒病防治:種苗出土後,選擇晴夭早上用30%的惡黴靈800倍液淋洗式噴布苗床,或用72.7%的丙酰胺霜黴威1000倍液或5%井崗黴素水劑1500倍液噴霧。

(2)立枯病防治:每m²苗床用2~3L10%立枯靈水懸劑300倍液或15%的惡黴靈水劑450倍液;72.7%丙酰胺霜黴威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苗床。

(3)炭疽病防治:發病初期:噴灑80%炭疽福美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多福合劑500~600倍液;50%咪鮮胺猛鹽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

(4)蝸蟲防治:667m²用20%快殺特35~50mL、72.5%高效氯氟氤菊酯15~20mL、3%喘蟲眯15~20mL、3%年豐20mL,或20%毗蟲咻1500倍液噴霧。燻蒸法:667m²用1.5%蝨妍克煙劑300g或80%敵敵畏150~200g燻蒸。要注意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或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克服或推遲病、蟲抗藥性的產生。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9西瓜嫁接苗出圃

9.1壯苗標準:西瓜嫁接苗根系發達,根呈乳白色,根系順直,大於10cm以上的總根數不少於7~10條;莖稈粗壯,長度7~10cm,深綠色,無裂紋蟲害現象;子葉完好鮮綠,真葉4片,肥厚平展,無病害蟲害;心葉鮮綠,無發黃、扭曲、水浸等症狀。

9.2苗木裝運:起苗前1d可適量澆水,起苗時可連同基質一同取出,去掉不合格的種苗,按苗子的大小進行分級擺放。

出棚應選擇晴好天氣或用覆蓋物遮蓋,防止冷害或凍害發生,並採用專用穴盤運輸箱裝箱運輸。

西瓜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與嫁接管理,以及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寫在最後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種植之趣,方法不同,共同豐收。”希望小編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大家,我是,一名有著多年種植經驗的三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共探種植之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