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渭南是陕西省最大的西瓜产区,近年来用基质繁育西瓜种苗已经成为产区西瓜育苗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据调查显示,渭南各地西瓜基质育苗在操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

笔者结合各地的生产经验,总结出适合渭南西瓜产区的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以供产区广大瓜农和育苗从业者参考。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品种选择

砧木和西瓜品种以适合渭南产区不同区域和不同种植模式为原则。砧木以抗旱、耐低温、抗盐碱、与接穗品种亲和力强为标准;西瓜品种以丰产性强、抗逆性强、抗主要病害强,品质优为标准。砧木和接穗西瓜品种种子要求外观光滑有亮度,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成熟统一,饱满,发芽率95%以上,无虫咬、霉变、缺刻、开口、歪曲变形等现象。西瓜种子推荐使用的砧木种子有铁木砧、青研砧、掘金龙、超丰F、葫芦砧、京砧4号等;西瓜品种主要有京欣2号、郑抗3号、早冠龙、佳农、金蜜5号、早佳(84~24)、甜王、黑宝无籽、农发6号、莎蜜佳等。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种子处理

2.1浸种:将种子放入55℃的温水中,不停搅拌10~15min,待水温降至40℃时停止搅拌,自然冷却30~32℃时继续浸泡种子。有籽西瓜种子浸泡4~6h后洗净种皮表面黏液;无籽西瓜种子浸泡1.5~2h后洗浄种皮表面黏液,晾到种子表面不滑时进行破壳。作砧木用的葫芦种子常温下浸泡48h,南瓜种子常温下浸泡4~6h。

2.2催芽:将浸泡好的有籽西瓜种子用棉质湿布包好后放在28~30℃的温度下催芽。将浸泡好的无籽西瓜种子用干净的棉质湿布包好后放在33~35℃的温度下催芽,待种芽长0.5cm时播种最好。葫芦和南瓜种子在25~28℃催芽,种芽长0.5cm时播种。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3苗床构建

3.1苗床床址选择:穴盘育苗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遮挡雨雪的田块。主要在日光温室、双膜拱棚、三面有围墙的阳畦内进行,苗床选南北方向为宜。

3.2苗床准备:播种前15~20d覆膜升温或搭好育苗棚提高棚温。日光温室、阳畦育苗畦宽度1.5~1.8m,长度和棚体跨度等长,南北方向,每畦面积10~15m²;双膜拱棚南北方向搭建,畦南北方向,依次排列,畦宽度1.2~1.5m,长度10m左右,2畦之间留人行道约0.5m。床面整平后每10~15m²使用800~1000W电热线1卷,电热线顺着苗床的方向均匀排布,电热线禁止交叉打结。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4基质选择

4.1基质标准:基质规格为每袋50L,外包装整体美观,“三证”齐全,有配置成分表,使用说明翔实。成分以东北富养草炭原料为主,并配以一定比例的珍珠岩及蛭石,添加10余种中微量营养元素和微生物活性菌、缓效性肥料及保水剂,其pH值、EC值控制合理,亲水性强、保水好,质量稳定,无草籽、杂物,肥效50d以上。每袋基质可装穴盘8~12盘。

4.2基质处理:对搅拌基质场所用200倍的多菌灵液喷雾消毒后铺上塑料膜,将基质倒在塑料膜上加清水搅拌均匀,调节基质含水量为50%~60%,自然放置2~3h后装盘。

4.3基质装盘:西瓜育苗一般采用32孔或50孔穴盘。穴盘规格540mmx280mmx55mm,颜色为黑色或深色。装盘前用200倍的多菌灵液浸蘸所有穴盘,将均匀膨松的基质装入穴盘,用木板刮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禁止装盘时基质压得太紧。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5播种

5.1播种时间:冬季苗龄50~55do渭南育苗播种时间为1月25日至2月150,即在定植前55~60d开始播种育苗。

5.2播种方法:播种时先用手指在穴孔中间摑1个小孔,挑选芽长基本一致的种子分批次播种,种子平放入穴盘小孔的正中,每穴1粒。南瓜砧木种子的播种深度为2~3cm,葫芦砧木种子为1.5~2cm。播种过浅易导致种子带帽或高脚苗,播种过深则出苗迟,瓜苗质量差。播后用基质盖好种子并抹平基质,盖地膜保湿增温。

5.3注意事项:靠接的西瓜品种较接砧木早播种7~8d,以使西瓜苗和砧木的茎秆粗度相近;插接的砧木较接穗品种早播种5~7d,使砧木苗茎粗度大于西瓜苗,以利于嫁接。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6嫁接及管理

6.1嫁接方法

6.1.1插接法 插接法以接穗新叶刚吐出为宜。插接前Id砧木苗床浇透水,对砧木、接穗、嫁接场所、工具等喷施多菌灵600倍液进行消毒。插接时先用竹签或刀片将砧木生长点切除,然后用与接穗下胚轴粗细相同的竹签,在砧木切口处呈45。向下斜插深0.5~0.7cm;在接穗子叶下方0.5cm处,由叶端向根端斜削长0.4~0.6cm的楔面,拔出竹签,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孔中,使砧木子叶与接穗子叶呈“十”字形。嫁接好的苗子放进苗床,搭建小拱棚并及时覆上薄膜保湿增温。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6.1.2靠接法 靠接法以接穗品种第1片真叶长至2~3cm大时为宜。靠接时选用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在砧木下方1.0cm处用刀片呈45。向下斜削1刀,深至胚轴的2/3~1/2,长约0.5cm。然后在接穗子叶下方1.5cm处,向上斜削1刀,长约0.5cm,将接穗和砧木切口相互嵌合,叶片呈“十”字形,然后用专用夹夹住接口,将嫁接苗栽入穴盘内。将穴盘密排在苗床内,浇足水,扣上小拱棚保湿增温。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6.2苗床管理

嫁接后的前2d苗床遮光密闭,空气湿度保持在97%以上;白天温度为25~28℃,夜间22~25℃,不通风。嫁接后3~6d在清晨和傍晚小通风排湿,逐渐降低湿度,使湿度保持在90%~95%,白天温度为25~28℃,夜间为18~20℃,并在早晚除去覆盖物接受散射光各30min,第4天增加到lh,以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嫁接后7~10d,早晚逐渐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白天温度25~30℃,夜间18~20%:,中午前后适当遮光;10d后按一般苗床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定植前1周白天温度控制在20~22℃,夜温15~18℃。遇到雪天或连阴天,每天需用日光灯补充光照6~8h。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7壮苗培育技术

7.1移挪苗盘:出苗后5~7d进行1次移盘,即将穴盘向前或向后移动20cm,防止地下生根,同时抑制地上部分旺长。温室或阳畦棚内前后温度、光照、湿度相差较大,每隔10~15d穴盘位置调换1次,使种苗整齐一致。苗床在定植前5~6d停止浇水。

7.2接穗断根:靠接法苗床要浇足水,并进行放风,1~2d后接穗不萎蔦时,即可在接穗接口下1.0cm处切断接穗根部。接穗断根后晴天中午遮光l~2d,至接穗不萎鳶时转入正常管理。

7.3嫁接苗除萌:嫁接苗在苗床生长期间,砧木上长出的侧芽应及时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应避免损伤接穗和砧木子叶。

7.4嫁接苗炼苗:嫁接苗在定植前5~7d降温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18~22℃,夜间保持在13~15℃。应尽量加大通风量和通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使苗子能适应定植后的环境条件。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8病虫害防治

8.1病虫害种类:西瓜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虫害有蜻妁、蜗牛、红蜘蛛、蜗虫及小地老虎、嗽蜡等。

8.2防治方法

8.2.1农业防治 育苗期间尽量少浇水,加强增温保温措施,保持苗床较低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销毁苗床重病株,防止蜗虫和农事操作时传毒。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尽量增加苗床光照时间,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8.2.2药剂防治

(1)猝倒病防治:种苗出土后,选择晴夭早上用30%的恶霉灵800倍液淋洗式喷布苗床,或用72.7%的丙酰胺霜霉威10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剂1500倍液喷雾。

(2)立枯病防治:每m²苗床用2~3L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或15%的恶霉灵水剂450倍液;72.7%丙酰胺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苗床。

(3)炭疽病防治:发病初期:喷洒80%炭疽福美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福合剂500~600倍液;50%咪鲜胺猛盐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

(4)蜗虫防治:667m²用20%快杀特35~50mL、72.5%高效氯氟氤菊酯15~20mL、3%喘虫眯15~20mL、3%年丰20mL,或20%毗虫咻1500倍液喷雾。熏蒸法:667m²用1.5%虱妍克烟剂300g或80%敌敌畏150~200g熏蒸。要注意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或推迟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9西瓜嫁接苗出圃

9.1壮苗标准:西瓜嫁接苗根系发达,根呈乳白色,根系顺直,大于10cm以上的总根数不少于7~10条;茎秆粗壮,长度7~10cm,深绿色,无裂纹虫害现象;子叶完好鲜绿,真叶4片,肥厚平展,无病害虫害;心叶鲜绿,无发黄、扭曲、水浸等症状。

9.2苗木装运:起苗前1d可适量浇水,起苗时可连同基质一同取出,去掉不合格的种苗,按苗子的大小进行分级摆放。

出棚应选择晴好天气或用覆盖物遮盖,防止冷害或冻害发生,并采用专用穴盘运输箱装箱运输。

西瓜基质标准化育苗技术与嫁接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写在最后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种植之趣,方法不同,共同丰收。”希望小编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到大家,我是,一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三农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共探种植之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