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漢代的“金縷玉衣”真的能使屍體不朽嗎?

古代皇帝無不希望自己可以長生不老、靈魂不滅,於是費勁財力物力尋找長生不老藥、喝甘露、煉丹丸等,是他們一生中的大事,如秦始皇時徐福東渡,明朝時嘉靖皇帝一生沉迷於煉丹。為了長生不老,他們想盡了一切可能的方法,這種求生的慾望也寄託在了死後的裹屍衣上,而在漢代便出現了特有的玉衣。玉衣是什麼樣的?它是如何製成的?它真的可以使屍骨不腐?種種謎團現已被考古學家解開了。

揭秘:漢代的“金縷玉衣”真的能使屍體不朽嗎?

金縷玉衣 漢

這種玉衣主要出土於我國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東,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但它的形狀究竟是什麼樣的,漢代以後便無人知曉了。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據記載,漢代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是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稱為"金縷玉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靈魂不滅,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1968年,考古學家在河北滿城縣的一座小山丘上,發現了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前165年-前113年,是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母為賈夫人)和他的妻子竇綰的墓地。許多的小玉片分散在劉勝和竇綰的屍棺內的屍體位置上,經過考古學家的精心修整和研究,終於復原出了兩套完整的玉衣,使我們得以親眼目睹史書中玉衣的樣子,這個謎團也隨之解開了。

揭秘:漢代的“金縷玉衣”真的能使屍體不朽嗎?

中山靖王墓

這兩套玉衣的製作十分精細,它們的外觀和人體的形狀一樣,分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子五大部分,各部分都由許多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的玉片組成,玉片上有許多小的鑽孔,玉片之間又編綴著纖細的金絲,故稱為“金縷玉衣”。劉勝穿的玉衣形體肥大,而且頭部的臉蓋上刻畫除眼、鼻和嘴的形狀,胸部、腹部和臀部凸鼓,褲筒製作成腿部的形狀,頗似人體。可能出於對女性形體造型的避諱,竇綰的玉衣則比較短小,沒有做出腰部和臀部的形狀。劉勝的玉衣全長1.88m,由2498片玉片組成,用於編綴的金絲約重1100g。

漢代人喜歡用玉衣做殮服與想必當時人們的迷信思想是有關聯的。在漢代,人們深信玉能夠使屍體不朽,玉塞九竅,可以使人氣長存,九竅即兩眼、兩鼻孔、兩耳孔、嘴、生殖器和肛門,一共九個孔。出土的玉衣經常搭配有用玉做成的眼蓋、鼻塞、耳塞、口含、罩生殖器的小盒和肛塞。其中最講究的是要口含玉蟬,因為古人認為蟬是一種代表清高而且品德修養好的昆蟲,它只飲露水而不吃東西。人死後,靈魂離體,正如蟬脫殼蛻變出來時一樣,所以古人可能借了“以蟬為含”的寓意。還有的學者偏向於生物學解釋,他們認為漢代人口含玉蟬是受這種昆蟲和循環生活的啟發,從蟬蛻轉生而領悟再生,因此給死者口含玉蟬比喻這只是暫時的死亡,而生命也可以獲得再生。

揭秘:漢代的“金縷玉衣”真的能使屍體不朽嗎?

金鏤玉衣

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是如何製作出如此精美的玉衣的呢?讓我們現代人確實琢磨不透。玉衣製作所用的玉料要經過開料、鋸片、磨光及鑽孔等多道工序,每一片玉的大小和形狀都必須經過精心的設計和細緻的加工,製作過程是十分複雜的。據科學測定,玉片上有些縫隙僅有0.3mm,鑽孔直徑僅1mm,它的繁雜工藝和精密程度實在令人驚歎不已。整個玉衣製作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當然也十分昂貴,根據推算,漢代一名玉工匠製作一件玉衣需要花費十餘年的功夫。

漢代皇帝可謂費盡心機,用玉衣做殮服。但結果卻適得其反,由於金縷玉衣價格昂貴,往往有很多人去盜墓,以致漢代帝陵都被挖掘一空。盜墓者取出金縷玉衣加以焚燒,漢代帝王的屍骨也一併化為灰燼。因此,到了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時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歷史上邊不再有玉衣了。而有幸躲過被盜命運的那些諸侯墓葬,經過千年,屍骨早已化為一捧泥土,但他們所留下的精美絕倫的玉衣,讓如今的我們發掘出來,並對2000多年前工匠們的高超技藝驚歎不已。


每日更新歷史趣事,原創內容,感興趣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