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劍奇俠傳4》如何成為中國神作?

如果說早期國產遊戲的巔峰,那麼仙劍系列絕對是不二人選。那麼仙劍系列的《仙劍奇俠傳4》為何能成為神作呢?


《仙劍奇俠傳4》如何成為中國神作?


首先就是公司背景,這是影響《仙4》成為神作的一大原因。之前在《仙劍系列怎麼就從神壇跌到了地獄》一文中,概括了介紹了大宇,北軟,上軟的關係。北軟,上軟作為大宇旗下的子公司,可是上軟卻一直在逆境中掙扎,而在荊棘中的最後一部作品便是《仙劍奇俠傳4》,而這一事件,也讓玩家引起公憤,對大宇的不作為,上軟的解散感到遺憾,《仙4》也就成為了致敬上軟的最後一部作品,也算是部分神化吧。

那麼在遊戲中,有什麼不同呢?作為07年的單機,畫質上還是說的過去的,而劇情方面也不是特別虐,摒棄了女媧後人設定。對比前面幾部,放棄了蜀山,鎖妖塔,甚至放棄了五靈珠(保留土靈珠和水靈珠)。遊戲背景變成了和蜀山同系不同派的瓊華,在隱藏和委託中也對《仙3》做了部分帶入,比如景天的祖宗,魔劍如何來到世間,五毒獸的故事。但是對於《仙1》,《仙2》,確實沒有什麼銜接的點,雖然在仙劍歷史時間軸上能呼應上,可是在遊戲裡並沒有什麼共鳴。(個人認為是上軟有意的)


《仙劍奇俠傳4》如何成為中國神作?


而上軟目前的很多細節也用了《仙4》的遊戲關鍵字,上軟解散後成立的公司叫“燭龍”,《古劍奇譚》開篇閉篇都是以不周山為線索。《仙4》也是首次植入不周山場景,而不周山有個神獸叫“銜燭之龍”。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在回到遊戲本質上。

《仙4》最好的設定就是御劍飛行,也就是讓玩家等級高了以後可以回到曾經的地圖。我個人記得02年玩了一款單機遊戲叫《魚美人》,講述張子游和小蓮的。從家鄉一路披荊斬棘到京城,在到各個高等級地圖,可是,去了京城後就再也回不去家鄉了。有一次,我在網上搜圖片,看到了一張小蓮在家鄉的場景,我就發了瘋的找怎麼再次回去,後來長大才知道,那是別人P上去的。而《仙4》快要到結局時,準備去瓊華派決戰玄霄,遊戲劇情讓你在回一次出生地,黃山青鸞峰。很多玩家在玩到這個劇情切入青鸞峰後,才徹徹底底地體會到什麼叫初心,主角的心路歷程瞬間和自己產生共鳴,遊戲中,曾經一個一片空白的小男孩,離開這片故土,繞了大半個中國,心裡五味雜陳,再回到這片故土,多完美的一個回憶殺。玩家也想到最初玩《仙4》的狀態,在一看遊戲時長(我個人是120小時),不需要殺BOSS就可以給這個遊戲非常完美的句號了。而重回故土這一設定,也讓這個遊戲獲得了加分項。


《仙劍奇俠傳4》如何成為中國神作?


其實,我個人認為《仙4》被作為神作還和版權問題息息相關。《仙4》後人們對正版的意識,和呼籲強度空前高漲。因為上軟在發佈《仙3》時,正版出售50萬套,盜版出售300萬套(粗略估計),這也直接導致作為大公司的上軟員工分紅髮放低於平均小作坊公司水平。而製作《仙4》也是手頭拮据,僅僅只有600萬左右的開發資金。後面甚至員工自掏腰包維持開發。《仙4》發售的時候,很多玩家到現場呼籲正版,因為他們想留住上軟,不購買正版遊戲也就意味這上軟沒有收入。可是,在《仙3》之後,上軟已經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死撐著做出了《仙4》,《仙4》的結局字幕,也訴盡了上軟對盜版的無奈。當上軟變成了燭龍,玩家才意識到,是自己毀了曾經的經典。好在,上軟變成了另外的一種形式展現給玩家。而《仙4》,也讓玩家真正開始懂得了正版單機遊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