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再融资新规出台后,沉寂已久的定增市场再度火爆。据Wind统计,自2月14日晚间再融资新规发布后,公告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超过140家。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公募基金,向来是参与定增的主力之一。

市场狂热的背后,亦引发一些担忧。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收到投资者反馈,提出了公募基金参与定向增发存在的一些问题。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四问”公募定增

投资者表示,公募基金作为市场上比较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对定向增发一直情有独钟,有的公司甚至被称为“定增王”,专门从事定增业务。定向增发存在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实务中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公募产品是否会给专户产品抬轿子?

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并未规定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参与了某个定增项目后,旗下其他公募产品就不能再投资相关股票,只是规定:公募专户投资经理和公募基金经理不得兼任,整体投资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即可。

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通常使用同一个研究平台,可能会因为得到的研究信息相同而投资同一个标的。在有些公司,公募基金经理实际还担任着公募专户投资经理的职务,只是外界不得而知。这样一来,是否会出现公募基金拉抬股价,为旗下定增专户维持股价的情况?

问题二:公募基金是否会给上市公司抬轿子?

定向增发是影响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会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非公开性和重大性。在定增方案未公开前,只有股东会、董事会、中介机构、监管机构、交易所和金融机构比较清楚相关事项,属于内幕消息。

这样一来,是否会出现上市公司事先通过公募基金拉抬股价,让定增卖个好价格的情况?更为恶劣的情况是,对于一些基本面并不好的股票,上市公司可能会为了融资勾结公募基金经理,让对方接盘相关股票。

问题三:私下承诺兜底是否异化为明股实债?

一些基本面并不好的股票,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为了融资,可能会私下和投资人签订对赌协议或保本协议,承诺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回购相关股份。这样的操作,是否违背了定增本来的意义,异化为明股实债?

问题四:是否可以人为控制定增报价方式?

由于定增通常有一定的折价,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负责人就有了寻租空间。行业内曾经出现过,在报价当日称,因接受报价的传真机临时出现状况,无法接受某些报价的情况,而对于另一些人,可以在截止时间结束后再行报价。这样人为控制接受定增报价的方式,是否会导致相关业务给谁不给谁都可以操控?

投资者表示,想要判断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并非无迹可寻。对于一些基本面不好,同时定增之后出现重大亏损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募基金报价精准,并且持有大量股票,应重点关注。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金融3·15丨四问公募定增乱象,灰色地带如何监管?

监管“灰色地带”


对于投资者提出的质疑,多位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定增业务的开展中,的确存在诸如此类的情况,处在监管“灰色地带”。不过,再融资新规对于内幕交易的监管有所加强。

“不排除会出现上述情况。”泰石投资董事总经理韩玮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再融资新规明文禁止明股实债,但如何监管“抽屉协议”的确是个难题。

此外,韩玮认为,目前定增通过传真报价的模式不但落后而且有漏洞,一方面容易出现通讯堵塞,另一方面容易出现黑箱操作“其实完全可以采用在指定时间,同时向指定邮箱和定增监管邮箱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报价材料,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公司来说,定增更多是为了配合二级市场套利。”一位参与过定增的机构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发起定增的随意性太强,大股东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做定增。监管方面应加强审核,让真正的优质企业通过定增来融资,实现产业升级。

一名在券商负责过定增业务的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再融资新规对于内幕交易的监管有所加强,但依然存在操纵空间。

首先,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监管非常严格,专户和公募相分离,相互哄抬是违规行为。更重要的是,当前定增参与者放宽到35人,参与机构众多,即便有资金在解禁时试图哄抬股价,也得掂量下众多参与者是否配合,目前来看相当的难,除非该公司拿下了该次定增所有份额。

其次,监管严禁明股实债。2015年之前,市场存在类似行为,但在持续4年的股市低迷中,很多大股东也陷入资金流断裂的边缘,难以实现当初的承诺,资金方也有受伤。所以,明股实债、回购协议并不能真正保护定增参与资金,只有优选基本面好、管理层锐意进取的上市公司才是好的定增标的。

不过,该券商人士直言,在当前监管环境下,依然有“钻空子”的余地。

一方面,当前定增对象放宽到35人,竞价定增项目要人为控制折扣影响最终报价,难度非常大,但定价定增的项目不排除这个可能。

另一方面,竞价定增发行价基准是发行期首日(新规“定价基准日”可三选一)前20个交易日均价,参与者报的是折扣价,通常报价日公司股价大幅波动,这会影响到最终的定增价格,至于是什么资金出于什么目的造成当日股价波动,不得而知。

投资者如何避免成为定增内幕交易的接盘侠?上述人士提到,如某家公募基金公布持仓,参与的定增项目大多是基本面比较差的公司,应尽量规避这家公募基金公司的产品。此外,大股东不参与认购的定增,在发行期股价上涨概率比较大;大股东参与认购的定增项目,在发行期股价下跌的概率非常大。因为大股东可能通过低价参与定增项目,高位再进行减持,从而完美套利。


:文章出于行业分享交流之需发布,仅供参考,不代表本机构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