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记者 章遇 发自深圳
近日,创业板“白马”爱尔眼科亮出了年度成绩单。
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总营收59.63亿元,同比增长49.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3亿元,同比增长33.31%;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78%。
如往年一样,爱尔眼科还拿出了年度分红方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派现3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4.77亿元。
4月24日晚间,爱尔眼科一季报出炉。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7亿元,同比增长45.86%;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39.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达2.95亿元,同比增长85.4%。
就在一季报发布的次日,爱尔眼科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达到724亿元。
3年前,在自家的年度股东大会上,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曾豪言:“总有一天,大家会看到爱尔眼科的市值超过千亿。”彼时,爱尔眼科的总市值约为280亿元。现在看来,当初的这句豪言已经兑现了大半。
作为A股唯一的眼科医疗连锁上市公司,自2009年登陆创业板以来,爱尔眼科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据统计,2009-2017年,爱尔眼科的扣非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为30.57%。如今,爱尔眼科的业绩和市值均创下历史新高,市盈率也接近百倍。
“爱尔眼科股价屡创新高的背后,一方面是去年高瓴资本高价参与定增,且大股东高额认购;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本身商业模式独特,体外仍有诸多资产可以注入的预期,市场给出了较高的溢价。”沪上某大型公募医药分析师苏华(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今年年初,爱尔眼科宣布完成新一轮定增,发行价格27.6元/股,募集资金净额17亿元。高瓴资本出资10.26亿元揽下其中六成份额,一举成为爱尔眼科的第六大股东。陈邦也自掏3.44亿元参与了本次定增。
对于公司的天花板以及未来几年能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等问题,爱尔眼科副总裁、董秘吴士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中国眼科医疗保障水平还很低,服务需求空间还非常大,现在谈天花板言之尚早。”
“不需要担心天花板”
爱尔眼科是国内最早上市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主要从事各类眼科疾病诊疗、手术服务与医学验光配镜。目前,除了中国内地之外,其眼科医疗网络已经拓展至香港、美国和欧洲。
去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实现较大增幅,公司在年报中将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方面,各医院核心医疗服务项目内生增长强劲;另一方面,公司实施投资收购,医院数量增加导致经营规模增长。”
年报披露,去年爱尔眼科的门诊量为507.63万人次,较2016年同比增长36.99%;完成手术量51.76万例,亦较上年同期增长37.21%。
在外延并购方面,去年爱尔眼科新收购了11家国内医院和2家海外眼科机构。“扣除新项目并表的影响,公司2017年营收增速约30%,扣非后的净利润增速约为26%,内生增长依然强劲。”苏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事实上,爱尔眼科旗下大部分成熟的医院依然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从公司年报披露数据的医院来看,成都爱尔、衡阳爱尔、长沙爱尔、重庆爱尔、株洲爱尔等开业十年以上的医院在2017年的收入分别为2.63亿元、1.23亿元、2.79亿元、2.16亿元、0.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22%、20%、23%、16%。
净利润方面,除了重庆爱尔和衡阳爱尔受到医院迁址影响外,其他医院的净利润增速也基本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
从具体的产品项目来看,爱尔眼科的收入主要来自屈光项目、白内障项目和视光服务项目。这三大核心业务的表现都十分亮眼。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屈光项目收入19.31亿元,同比大增69.23%;白内障项目实现收入14.17亿元,同比增长44.43%。除去并购项目并表因素之外,这主要受益于境内各医院手术量的快速增长。同时,全飞秒、ICL、高端多焦晶体等高端手术的占比有大幅提升,推高了客单价。
而视光服务项目也实现了11.72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4.36%。这背后,除了客流量提升的拉动之外,高端项目角膜塑形镜的快速增长功不可没。
在连续近十年的较高增长后,市场对爱尔眼科未来增速的持续性也时有担忧。尤其是2016年,其扣非后净利润增速降至18.86%,加上2017年中高管扎堆减持,市场上不乏质疑的声音。
而在吴士君看来,公司未来3-5年的增速并不成问题。“中国眼科医疗服务的渗透率还很低,很多县甚至连个眼科医院都没有,存在太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拿白内障来说,2017年中国大陆CRS率(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仅为2205台,与欧美的12000台、中国台湾的8000台、印度的6000台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他表示,未来爱尔眼科的医院网络要覆盖绝大部分的地级市和县,“门诊量和收入至少十年内不需要担心天花板”。
自上市以来,爱尔眼科通过推行“中心城市医院-省会城市医院-地级市医院-县级医院”的“分级连锁”模式,在全国迅速扩张布网。
按其预想,到2020年将完成开设8个中心城市医院、20个省会城市医院、200个地级市医院和1000家县级医院。
吴士君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医院已基本布局完毕。“今年希望完成大部分地级市医院建设,开始启动县级医院的建设,三到五年内完成大部分组级医院的建设。”
事实上,为加速网点的扩张,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与中钰创投、华泰瑞联等机构共同设立了数只产业并购基金。
“利用并购基金在体外新建或收购医院,为上市公司储备了一大批优质项目,同时也规避并购前期的风险。”吴士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去年,爱尔眼科运用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一口气收购了沪滨爱尔、朝阳眼科、东莞爱尔、泰安爱尔、太原爱尔康明眼科、佛山爱尔、九江爱尔和湖州爱尔。这9家医院均系产业并购基金,此前在上市公司体外进行培育的项目。
“这9家医院的顺利收购,实现了爱尔眼科产业并购基金从项目培育到注入的首次闭环运行,为未来并购基金旗下医院注入上市公司体内打造了复制的样板。”吴士君表示。
据他透露,目前爱尔眼科体内约有医院80家(不含境外)。而在上市公司体外,通过产业并购基金培育的医院还有约156家。
“通过并购基金在上市公司体外培育的基本都是地级市医院。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达到我们的收购标准后,会考虑逐步将这些医院注入到上市公司体内。”吴士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收购方式可能通过现金或股份,也可能以两者结合的形式。注入的总原则是保证上市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公司一季报披露,公司在近期又投资设立了湖南亮视长银医疗产业基金合伙企业,主要用于投资眼科医院、眼视光门诊部、眼科上游企业及眼科相关产业,为公司未来发展布局储备更多优质并购标的。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有5只产业并购基金,合计规模约为50亿元。
加速国际化
爱尔眼科的扩张“野心”并不止于国内。
2015年底,爱尔眼科将香港亚洲医疗集团纳入麾下,首个海外并购项目落地。此后,爱尔眼科在美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爱尔(美国)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将其作为整合全球资源的平台。
2017年3月底,爱尔眼科顺利完成对美国高端眼科中心AW Health care Management,LLC 75%股权的收购,代价是1800万美元。
紧接着2017年8月底,爱尔眼科完成了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交易,以1.52亿欧元的对价收购了欧洲眼科龙头Clínica Baviera。
公开资料显示,Clínica Baviera成立于1992年,主要提供包括激光手术、人工晶体手术等在内的视光医学服务,在欧洲拥有超过70个眼科及医美诊所,共有174名眼科医生和110名视光医生,其屈光手术在西班牙、德国的市场占有率居第一 。
拿下Clínica Baviera之后,爱尔眼科成为了横跨亚、欧、美的全球最大眼科医疗集团。据公司年报披露,香港、欧洲和美国的项目分别实现收入1.34亿元、2.85亿元和0.5亿元,合计占公司总收入的7.88%。
“我们不会为了收购而收购,海外并购的对象要有一定的专业特色或互补效应,同时财务要健康,不能拖累上市公司。”吴士君表示,“公司对海外项目的定位跟国内医院的定位不同,海外项目会稳健的发展,不会像国内这么快速扩张。”
如此看来,爱尔眼科出海并购,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大的意义在于获得国际高端眼科资源,对接到国内。
吴士君坦言:“欧美在眼科医疗技术方面更加先进成熟,通过并购可以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专家人才等资源更好更快的嫁接到国内,实现弯道超车。”
据悉,今年一季度,公司与全球著名的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SNEC)、新加坡眼科研究所(SERI)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双方将在学术科研、人才培养、技术转化等多个方面展开纵深化密切合作。
另外,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与以往强调快速扩张不同,本次年报中对于公司未来战略首次提出,未来3年力争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战略演变。
“通过前面多年的迅速扩张,爱尔眼科在规模、业务总量、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当体量到达一定规模后,必须要进行战略优化调整,全面提升临床、学术、科研、管理和服务水平,把我们每一个医院做成当地领先水平的机构,实现龙头效应。”吴士君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道,“从‘做大’到‘做强’的战略转变,从具体形态来讲,就是建设眼科生态圈。”
按照爱尔眼科的战略规划,计划打造国内医院网络、国际化、移动医疗+社区、科技创新、医疗金融和健康保险五大生态,构建眼科的产业链闭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 時代週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