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不可理喻?不清楚这四点原因,你小心掉入“归因偏差陷阱”

类型:职场微干货

全文大约2300字,阅读时间3分钟

领导不可理喻?不清楚这四点原因,你小心掉入“归因偏差陷阱”

导读

“领导脑袋是不是进水了”,朋友生气的说道。

朋友前不久被裁员了,不过拿到N+1的补偿,总共有8万多块钱,拿到补偿款后,他也很坦然接受被裁的现实。但过了不久,他打听到公司又招了一名员工顶替他的岗位,但工资比他还要高20%。

于是,他就感觉领导不可理喻,放着低薪酬的老员工不用,非要高薪另招人,这实在没有道理。

其实,不是没有道理,而是道理掌握在游戏规则制定者手中。

领导不可理喻?不清楚这四点原因,你小心掉入“归因偏差陷阱”

01

你的认知

已经陷入“归因偏差”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下面的情形:

工作没做好,你认为公司不给支持,同事不配合你。

同事上班迟到了,被领导训斥了一顿,可实际情况是交通堵塞造成,你就觉得这个领导不通人情。

有员工被评为优秀员工,而你没有评上,心里就愤愤不平,还认为那个评优的员工根本不如你。

如果你有以上想法,

那说明,

你已经陷入“归因偏差”。

心理学上认为:归因偏差是大多数人具有的无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将个人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不准确归因的现象最常见的有基本归因偏差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

说直白点,就是遇到问题或者事情时,个体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判断对错,而不遵循事实依据。举个例子:

当小组把任务完成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最多,奖金应该拿最多,这就是利己性的归因偏差。其实谁功劳多谁功劳少,领导心中也有一杆秤。

当开会讨论问题时,你总希望自己发言的结论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别人发表意见跟你不一致时,你就会认为那人说的不对,自己的才是最佳答案。这种就是看问题角度不同的归因偏差。

为什么个体会产生这种归因偏差呢?

主要有四种原因,分别是:

1、生长环境的影响

2、固定式思维影响

3、群体性效应的影响

4、外界干扰影响

领导不可理喻?不清楚这四点原因,你小心掉入“归因偏差陷阱”

02

归因偏差产生的原因

1、生长环境的影响

现在职场的新员工们都是90后,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集两大家族多个长辈的呵护于一身。

所以,从孩童时代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什么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标准。

步入职场后,也是带着这种利己的思维,但社会是个大染缸,鱼龙混杂,不会事事都照顾这些‘利己个体’的感受。

当遇到问题时,这些90后们就会感到不公平,认为公司、同事都不关心他们,也就产生了归因偏差。

2、固定式思维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的认知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人的智商才智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成长型思维:人的智商才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培养而提高。

固定式思维方式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但会认为别人的聪明才智无法改变,在他们的眼里,别人都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取得比他更好的成绩,他也会感觉不公平,产生了归因偏差,甚至打心底里看不起别人。

3、群体性效应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沉默的螺旋理论”:当一种观念的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与之相反的声音,就会被淹没,因为人的内心都有被孤立的恐惧 。

意思是说,当工作周边的同事都认为这个道理时,个体也会随大流认同这个道理,但事实真相并不是这样的,导致归因偏差。

4、外界干扰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受舆论影响,导致个体的归因偏差。特别是一些公信力的文章报道发表后,会引导个体的思维方向,掩盖了事实真相,最终导致个体归因偏差。

其它方面比如父母的劝说、好朋友闺蜜的见解、别人的恩惠、为生活所迫,甚至一个小小的意外事件等等,都会让个人的认知发生偏差。

领导不可理喻?不清楚这四点原因,你小心掉入“归因偏差陷阱”

03

如何克服归因偏差

1、返璞归真,听从内心最真的价值观

灵魂会因处境而误解自己的身份,直到圣贤揭露真相,方知自己是婆罗门。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在判断一件事的时候,或者听到别人说什么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内心最原始的价值观判断。

不要急于下定论,可以先深呼吸让内心平静下来,默默的问自己,我真的也是这么认为吗?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带跑偏了,会不会有其它的原因?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心中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不过,

现实太残忍,实话太伤人,嘴上不说而已。

2、学会换位思考

《增广贤文》:责人之心责已,恕已之心恕人

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就是让自己带着同理心去看待问题。“你认为的”也许是想当然的,站在自己角度想问题总是片面的。

有一次,区域老总和财务总监互相指责,区域老总说财务总监不体谅一线员工辛苦,为什么迟迟不给报销费用,财务总监大骂区域老总倚老卖老,不带头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公司规定每月集中报销一次。后来老板决定,把两人位置对调,矛盾就少很多了。

这就是换位思考带来的同理心,大家都不容易,都能互相理解,也减少了因为角度不同所产生的理解偏差。

换位是行者,思考是智者,能换位思考就说明你已经是一个行走的智者。

3、学会批判和反省

海涅: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归因偏差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个体“灯下黑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拿前文我朋友的例子来说,我就问他:公司为什么宁愿高薪挖人也不要你,难道你就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的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

人要学会批判自己,反省自己。特别是别人在指责你的问题时,那恰恰说明是自己的短板,就应该及时补缺,虽然脸面上挂不住,但脸面不能能力,更不能当饭吃,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最要紧的。

用实力为自己正名,才是对指责者最好的反击。

4、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但丁说过: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

张国荣在《沉默是金》中唱到:是非有公理,慎言莫冒犯别人。如果没有判断力和辨别能力,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沉默,不随大流。谨言慎行是成熟人的标志。

中立态度,乃是中庸之道,中庸之人,乃为智者。

今天就分享到这,喜欢这篇文章的请在评论区留下中肯的点评,同时欢迎关注@职场老佛爷头条号,这里每天都会有新鲜的职场故事等你来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