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結出脫貧碩果

位於哀牢山腹地的西舍路鎮作為楚雄市貧困鄉鎮。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890戶7778人,佔總人口的40.47%。面對“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複雜”的鎮情,西舍路鎮黨委、政府始終牢固樹立“產業強鎮”理念,把發展產業作為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長短結合、優化佈局、強化品牌、創新機制,持續推動產業扶貧落地生根。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脫貧攻堅,全鎮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底實現貧困鄉鎮退出,2019年底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

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結出脫貧碩果

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結出脫貧碩果

——因地制宜規劃產業佈局。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出以“半年的蔬菜、一年的經濟作物,兩年的中藥材、五年的水果、10年的華山松”為主的產業週期佈局。以“長短結合、以短養長、長保致富、短促脫貧”的思路確定產業發展形式。以“山頭紅花椒、山腳青花椒、牛羊養在半山腰、家家戶戶賣核桃”的空間佈局鞏固傳統優勢產業。以萬畝有機核桃示範園、熱帶作物種植示範園示範園、中草藥種植示範園、山地蔬菜種植示範園;華山松種植示範帶、核桃種植示範帶、花椒種植示範帶、熱帶芒果種植示範帶、牛羊養殖示範帶、山地蔬菜種植示範帶;達諾大營山芒果種植專業村、朵苴劉家村芒果種植專業村、龍崗核桃樹雲盤山核桃專業村、龍崗團嘴子生豬養殖示範村、保甸花椒專業村、閘上大石房核桃專業村、閘上窪尼麼茶葉專業村、岔河養蜂專業村、達諾信雞養殖專業村、安樂甸中藥材種植專業村為核心的“四園六帶十個產業強村”引領產業發展導向。

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結出脫貧碩果

——政企協作強化帶動引領。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發展思路,鎮黨委、政府與省內外多家企業加強合作,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產業質量。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先後完成花椒種植1.2萬畝,年產量260噸,產值1500萬。木香7000畝,滇重樓800畝,中藥材年產值1000餘萬元。種植貢菜8000畝,年產脫水蔬菜480噸,產值達2000萬元。2019年,在1.4萬畝核桃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完成有機核桃認證2000畝,有機轉換產品5000畝,被雲南摩爾農莊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江蘇鎮江亞夫在線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確定為原材料基地,核桃年產量達2000噸,產值2000餘萬元;同時,在原有8000畝芒果種植基礎上引進雲南華坪綠康源農業有限公司建設400畝有機芒果示範園;與雲南馬大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種植小米辣3000畝,其中扶持貧困戶種植1300畝,預計可實現產值1500萬元。通過政企合作,全鎮產業優勢不斷顯現,農業強、農民富不再是“空中樓閣”。

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結出脫貧碩果

——龍頭牽引破解銷售難題。通過不斷扶持本地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經紀人和農業合作社,一大批哀牢大山深處的“追夢人”帶著西舍路的農產品跑市場、做宣傳,破解了邊遠山區農產品銷售難的局面。在西舍路鎮,一名叫羅世中的彝家漢子憑著多年的核桃銷售人脈資源,每年核桃上市時,他都邀請外地核桃商到西舍路考察,2016年通過江蘇鎮江亞夫在線實業有限公司把西舍路有機核桃賣到俄羅斯。一名叫王慶聰的男子每年大半時間揹著西舍路的大樹茶遊走全國各大茶葉市場,每年他向高端市場銷售大樹茶3噸左右。一名叫李光躍的小夥子,每年向西藏等各大藥材市銷售西舍路鎮木香100餘噸。在西舍路鎮,像他們這樣的農產品經紀人越來越多,西舍路鎮的農產品知名度也越來越高,高原特色農業的優勢越發突顯。

西舍路鎮:產業發展結出脫貧碩果

——多措並舉形成發展合力。2014年以來,西舍路鎮共投入產業扶貧到戶資金847.5萬元,整合各類農業產業資金400餘萬元,投入500萬元建成農產品加工交易市場,村級大膽探索“黨總支 +合作社+基地+貧困戶”、“土地流轉”、“產業帶動”等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鎮黨委、政府強化組織推動,鎮班子成員、村“三職”、駐村扶貧工作隊聯繫產業示範村組、產業示範戶等措施紮實推進,強化貧困戶“每戶至少種植1畝經濟作物、養好一廄畜、至少輸出一名勞動力、加入一個經濟合作組織”的“四個一”增收措施落到每一戶,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促進了一批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形成產業扶貧的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