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新冠肺炎疫情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这样一个群体----退役军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卸甲人”的忠诚、大爱与担当。

让军徽在“战役”中闪光的“老”记者:傅维军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年过半百有六,两鬓斑白的“傅老师”是乐山市11个区市县外勤采访记者中年龄最大的。新冠肺炎发生后,他像战士收到军令一样,拿起摄像机就出发,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扬正气励斗志。他撰写的《犍为县人民医院300余人主动请缨到防控第一线》、《彭中田:“能为武汉做点事情是非常自豪的”》等51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学习强国·四川平台》、《四川发布》等15家省市县新闻媒体采用,将我县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较好地呈现在大众眼前。他的事迹谱写了一曲退役军人永葆本色的凯歌,而他依然象战士一样,坚持战斗在与疫情抗衡的工作岗位上,续写新时代退役军人的风采。

忙得像“陀螺”的村官:卢华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有着25年党龄和3年军龄的定文镇方井村副主任卢华,一直有着党员“甘于奉献”的坚贞、军人“不怕牺牲”的坚韧和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坚持。疫情发生后,他踏破铁蹄,忙得就像一只“陀螺”,将疫情防控知识传遍每一户,巡查各个执勤点,化解来往人群对设卡通行不理解、不配合等矛盾;他当上餐娘,每天驱车30公里,为6个站点执勤人员送去午餐,温暖疫线工作人员;他代购代买,千方百计为村民筹集口罩,为生活不便村民当“外卖员”,买米买菜送货上门。他的挺身而出,只因他那“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的情结。

舍家上阵的安置士官:毛庆龙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去年底安置到大兴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退役士官毛庆龙,已经在大兴镇连续抗疫18个日夜,兑现着退伍时“脱下军装,我依然是个军人”的诺言。他每天穿上“战袍”、装上资料、背上喷雾器、拿上喇叭、带上温度计,进村入户、将抗疫知识“吼”遍街头巷尾,卡点执勤、检查来往人员车辆,走街串巷、驱散聚集人员……。因担心在外工作的自己感染病毒,传染给自己5岁的孩子,他选择常住单位。而他的爱人--县中医医院的护士,也过了一个至今未休的“春节”,虽暂时无缘武汉战场,但她依然待命急诊科等待赴命武汉。

普通的岗位,诠释不普通的信念:吴玉秋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大年初一,正在医院病房照顾身患胆管癌母亲的玉津镇互和社区工作者吴玉秋接到社区紧急电话后,安顿好母亲,便投身到“社区~医院”两点一线的战“疫”中。他培训协调49名志愿者顺利上岗,白天带队逐户摸排,细心指导12个小区体温检测、出入登记、劝导群众等防疫工作,落实92名湖北返乡人员及其亲属居家留观事宜,夜间依然值班巡逻,劝散聚集打牌和悄悄聚餐人员。他以铁一般的信仰和担当冲锋在前,把居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对病母的牵挂深藏于心,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诠释着工作人员的责任,以“身先士卒”的行动诠释着党员担当,以“义务反顾”的精神诠释着军人本色。

在风雨中站岗放哨的父子俩:李仕东&李培

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戎装虽卸 初心依然 战“疫”必胜

2月以来,龙孔镇孝姑干道和黎明村干道总能看见李仕东、李培两父子为黎明村“站岗放哨”。他们在这里设卡蹲点,坚守了15个日夜、劝返外来车辆200余台,外来人员320余人,为来往人员测体温360余人次,为的只是保村民平安,不感染病毒。谈论中,李仕东说到:“我家三代党员,两代军人,在部队讲奉献牺牲,回来也要传承下去。在疫情肆虐的关头,作为退役老兵,冲在一线,我们责无旁贷!”脸上虽布满疲惫,但遮不住他们“军人和党员”身份的自豪和骄傲,遮不住他们那一份保家卫国的坚守和执着。

这些仅是我们退役军人的一个缩影!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正以各种形式回归“战斗”。“一朝入伍、军魂入骨”,他们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肩上的责任和重担,脱不下的是眷眷爱国情怀和锵锵入党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