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德国伟大思想家、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一个人的本性是固定不变的,好人永远是好人,坏人永远是坏人,好人不会变坏,坏人也永远不会变好,此处的“坏”当然不包括某个人的一些过失的行为,而是说他的本性不会发生改变。

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过这样的观点,即坏人永远不会变好,季羡林先生以敢于说实话著称,我认为他说的“坏人永远不会变好”就是实话,不仅是实话,而且是大实话,不仅是大实话,而且是真理。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我们部分人听叔本华说人的好坏的本性不会改变,于是怀疑叔本华此话的正确性、真理性,他们认为一个人通过参加学习、接受教育和长期的实践锻炼,是可以发生巨大改变的。

我们在此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叔本华说的是人的本性不会发生改变,他并没有说一个人的外在的表象不会改变。相反地,叔本华认为一个人的表象是变化非常快的,甚至丑女也会变成美女,美女也会变成丑女,一个人的外在表象变化万千,但是一个装作好人的人,他毕竟不是好人,表象是表现,内在是内在,表象是在外的东西,决定不了事物的本质。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一个年轻人经过一定课时的学习,他就会演奏各种非常美妙动听的旋律曲调,通过学习武术也会耍一些花招。只要这个人足够的勤奋好学,那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之后,他就可以去参加比赛并且获奖。这是学习、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技术的问题,只不过,学会了演奏各种乐曲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成为音乐家,学习武术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成为武术家。他们所改变了的东西,其实还是外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还是没有发生改变。

叔本华说,一个傻瓜经过长期的实践之后他可能成为朝廷的大臣,同样的,一个粗心大意的冒失鬼也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而还成为精明和细心的“老手”,一个十分真诚坦率的人也会变得精细小心,一个十分高尚的英豪也可能变得脾气暴躁暴烈。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叔本华认为,上述这些人之所以发生了变化,是经过长期的自我约束、长期的学习、长期的实践锻炼而改变的,但是这仅仅只是外在的改变,他们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受到了外力的影响,他们的本性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

那个通过努力成为朝廷大臣的傻瓜,他即便已经居于高位了,但是还时不时露出傻的本性,让手下无所适从。这种外在已经改变,但本性又反过来征服外在现象的情形,实属正常。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拿破仑皇帝说:“一切不是出乎自然的东西,均是不完美的。”叔本华在其著作中曾经引用了拿破仑的这句话,认为拿破仑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能够十分精准地表达出一个人的后天努力与先天本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拿破仑的规则能够适用于任何人,不仅在物理的世界是这样,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也是这样。

如果以拿破仑皇帝的这句话作为标准,那么,我认为一切的矫揉造作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一切造作都违背了自然,所以我们对于那些矫揉造作的人往往显得轻蔑甚至是嗤之以鼻,“东施效颦”的故事不仅古代有,现代更多。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拿破仑


一个人为何要虚伪,不做真实的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这个虚伪的人太恐惧、太害怕,他害怕失去某些东西,所以才不得不伪装,所以虚伪就是不自信的表现。

一个不敢于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的人,表明他试图欺骗别人,其实在内心也是自我谴责。比如,一个无知的人可能会装作有着渊博的学识,这就表明他试图欺骗别人,同时在内心为自己的无知而谴责。总而言之,虚伪一律不是什么好东西。


叔本华:通过努力,傻瓜可能成为大臣,但傻的本性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