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年度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 精要 (发刊词)

37度养儿育女 出品

一 起 做 ·刚·刚·好· 的 父 母


本文由 三一冰 整理


最近很多人都在转发得到的《沈祖芸 · 全球教育报告》,沈祖芸是一个有着25年实践经验的教育研究者,这次的报告加上发刊词一共九篇,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第一篇:发刊词。

为什么你会关心教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焦虑了,不得不承认教育是很容易让一个家庭产生焦虑的因素,还不仅仅是个人,也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海淀家长”的段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家长问,孩子4岁,词汇量1500够不够?另一个家长回答,在美国是够了,在海淀不够。

沈老师认为教育的焦虑来自教育的腹背受敌,更来自我们内心和外部社会的一系列变化。简单来说就是社会变化快与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不知道要如何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就是对未来的恐惧。

2019年沈老师用了8个多月寻访了100多位教育工作者,实地考察了25所各种类型的中小学和12所世界知名高校,看到了三个意味深长的变化:

一,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测试)这几年很受关注,它主要通过阅读、数学、科学三项素养测试来评估15岁的学生到底具备多少关键知识和技能。项目诞生于新世纪初,每三年一次,测试结果影响着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改进。

2015年和2018年两轮成绩发布后引发了不少争议,争议焦点是三个测试项目能否围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展开,测试出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测试机构也在不断研发和迭代新项目,2019还发布了《学习的罗盘2030》,计划未来用更加创新的方式来测试出各国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自我导航能力”。

二,芬兰的新课程改革,2019年不少中学增加了一系列解决真实问题的内容,如一门“家庭经济”,核心任务是学会烹饪一道既营养又美观的菜肴。所以有时要在厨房上课,有时要在菜市场上课,需要的知识是跨学科的,更需要综合的动手和鉴赏能力。

在芬兰,每门新课程都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富有挑战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完成的,也就是“基于现象的学习”,其主要特点就是把学习场景搬到了真实世界里,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和记忆了多少知识量。

三,老师的变化,这里的例子是北京探月学院的朝克老师。其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身份变多了,成为斜杠老师,不只是单纯传授知识,有时他是成长教练,有时他是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师,有时是学习社群主咖等等。(具体的后面还会介绍)

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探月学院:2017年初成立,2018年9月迎来第一批创始届学习者,这是一个面向高中段学习者的未来教育项目,培养目标是: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主动的公民。毕业生方向:以英语为主要学习语言的海外大学。

沈老师认为这些探索和变化的背后与教育的七个要素有关,它们分别是:组织、空间、教育者、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她把这七个要素称为教育的七盏灯,通过观察它们的变化,可以发现教育是如何应对世界的变化和挑战。

这七盏灯不仅可以用在观察学校的发展,还可以成为个人或者公司发展的重要参考,帮助做好家庭重大战略,提供行动方向,帮我们构建想要的未来。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37度养儿育女 第一时间就可收到更新,谢谢你的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