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勇:探索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周江勇:探索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3月12日召開的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舉行了第一次黨委(黨組)書記改革工作述職。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會上述職。

周江勇說,2018年杭州市委作出全面推進改革攻堅等“六大行動”決策部署,我擔任改革攻堅行動的指揮長,組織開展改革攻堅比學趕超大比武,在全市上下營造抓改革促改革的濃厚氛圍。去年以來,我們緊密結合杭州大城市治理的實際,積極探索統籌之治、科技之治、良法之治、協商之治、人文之治、開放之治等“善治六策”。特別是充分發揮杭州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努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

率先開發和應用“杭州健康碼”“親清在線”等數字平臺,為確保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發展總體戰“兩戰全勝”提供強大技術支撐。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既是對城市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也為城市治理水平全面突破提升提供了重要契機。我們以數字賦能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集中力量謀劃開發“健康碼”,實行“一次申報、動態管理、跨域互認、全市通用”。“杭州健康碼”申領已超過1300萬,日訪問使用量最高達2170多萬次。“健康碼”從杭州全市應用到全省上線、全國推廣僅用了7天,現已推廣到全國200多個城市。我們開發上線“企業復工數字平臺”,為企業有序安全復工復產提供實時風險預警、可靠安全保障。在此基礎上,打造一鍵通的“親清在線”數字平臺,推出訴求在線直達、事項在線許可、政策在線兌付、服務在線落地、績效在線評價等五大功能,實現“三服務”在線化常態化,構建起具有杭州特點的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現已上線的商貿服務企業補貼、企業員工租房補貼等,實現點對點從政府到個人線上即報即核即到賬。

強化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持續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面推進“三化融合”行動,努力創建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城市。去年全市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795億元、佔GDP比重為24.7%,同比增長15.1%,連續20個季度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同時,抓緊補齊製造業發展這塊突出短板,制定並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堅決打贏製造業翻身仗。特別是疫情期間,以數字化手段動態監測人流物流商流恢復和各產業運行情況,創新開展雲招商、雲招聘、雲簽約等雲服務。

深入推進移動辦事之城建設,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堅持“跑一次是底線、一次不用跑是常態、跑多次是例外”原則,推動1358項事項“一證通辦”“刷臉可辦”“移動能辦”,75項“一件事”實現“一窗辦”,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至71個工作日以內。同時,積極推動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99%機關內部事項、100%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事材料精簡32%、辦事時間壓縮50%。

持續深化城市大腦建設,讓城市會思考、讓生活更美好。

堅持把城市大腦作為城市數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基本構建了“中樞系統+部門(區縣市)平臺+數字駕駛艙+應用場景”的城市大腦核心架構,推動城市治理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從單一部門監管向更加註重部門協同治理轉變,為精準決策和高效治理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目前,已建成148個數字駕駛艙、48個應用場景。

以數字化賦能火車東站“未來樞紐”建設,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場所延伸。把杭州火車東站服務大提升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場所延伸的“當頭炮”,全面實施高鐵到地鐵“免檢換乘”、停車“先離場後付費”等5大類45項服務舉措。目前,杭州火車東站旅客單人最快3秒即可刷臉進站,乘坐地鐵離站平均用時同比減少40%,91.7%的群眾對東站服務大提升持肯定態度。

周江勇:探索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