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我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帶有自傳性,不過在經過誇張、變形之後,看起來倒更像是虛構故事。

——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的一個猶太大家庭,父母屬於中下工薪階層。


在剛剛從1929年股市暴跌中復原的美國羅斯福執政時代,社會經濟條件十分艱苦。伍迪·艾倫的父親做過出租車司機、服務員等多個工作,母親是一家曼哈頓花店的收銀員。


專斷、威嚴的母親希望伍迪·艾倫成為一名律師。


她從來不對伍迪·艾倫表露母愛。對於孩子,她沒有默契、沒有溫柔、沒有嘉獎、沒有鼓勵,只有明確而嚴厲的家規。


在母親的重壓之下,身材矮小、體質孱弱的伍迪·艾倫並沒有實現母親的期望。


“我們始終要記住,為了勸自己活下去,我們在出生時需要很多的愛。一旦我們得到那份愛之後,這種愛自然會持續下去。但世界是個淒涼的地方,我們用情感去填補這個世界。然而在有些條件下,我們會感覺這完全不值。”


為了逃離擁擠嘈雜的公寓環境、猶太家庭嚴苛的教條規矩、以及母親喋喋不休的追責,文學、電影、博物館、爵士樂成為了伍迪·艾倫逃避痛苦和現實的最佳出口。


母親變成一顆隱形炸彈,霸佔在他纖細脆弱的心中,掌控著這個孩子的一切行動。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就像《生活大爆炸》中Howard的猶太媽媽,不見其人,只聞其聲,都足以讓Howard恐懼到崩潰。


這個歇斯底里的猶太媽媽,是一個控制狂魔。弱小的兒子在這個專橫獨斷自大病態的母親眼中,像蟑螂一樣令她生厭,卻又不會放棄作為一個母親的特權。吃飯、洗澡、讀書、戀愛、結婚,甚至上廁所這樣一個人所能擁有的基本尊嚴都被變態母親扼殺了。


想想真令人膽戰心驚。


即使在伍迪·艾倫成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之後,他依然要擔心個人生活被自己的母親公之於眾,並經受慘遭玷汙與扭曲的恐懼。


在最新的作品《紐約的一個雨天》中,導演藉助男主角蓋茲比對母親進行了無情地的嘲諷:出身於紐約上流社會的文藝青年蓋茲比,從小被專橫的母親控制一切,他選擇逃離出生地,最終歸來卻發現高高在上的母親居然曾經是一名妓女。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在抨擊母親的影片《情懷九月天》中,他通過米亞·法羅飾演的女兒蓮,直接與不可一世的母親爆發了雷鳴般的衝突。


蓮的母親曾是個大明星,風光無限,拋棄了蓮的父親,跟一個渣男混在一起。後來渣男虐待了蓮,最終弱小的蓮開槍射殺了渣男。


在與母親爆發的爭吵中,蓮憤怒地吐露真相,原來當初殺死渣男的人不是她,而是自己的母親,為了脫罪,母親將她變成替罪羊,因為未成年人不會被送入監牢。


在掩蓋了幾十年的真相大白之後,在眾人面前被揭穿的母親終於露出了羞愧之色。隨後,她帶著新的情人迅速地離開了老家,留下孤獨的女兒。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在伍迪·艾倫的藝術生涯中,有兩位合作很長時間的女演員,同時也是他的女友及藝術繆斯:黛安·基頓米亞·法羅,而這兩位繆斯在外形和性格上頗有相似之處:高挑、中性、獨立、知性,是一般矮小男性難以高攀上的。


這也彷彿暗示著伍迪·艾倫的戀母情結。作為一個聰明睿智、才華橫溢的猶太小男人,他以降服不同於庸脂俗粉的知性女子為榮耀,在他的多部探討男女關係和婚姻生活的作品中,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羞澀卻拋頭露臉的男人,一個奮力抗爭的膽小鬼,一個憂鬱的丑角,一個外表灑脫但內心焦慮的人,一個笨手拙腳的情聖”,像無頭蒼蠅一樣圍著自己仰慕的女神嗡嗡亂哼。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彷彿被母親的靈魂附體,他與耀眼奪目的女神漫步在曼哈頓街頭,用博學的哲學觀點、風趣幽默的俏皮話,捕獲女神傾慕的目光。


他為自己發掘的女神量身打造深刻又幽默的喜劇電影,形成獨具風格的伍迪·艾倫風格電影,帶著繆斯征服了淺薄的好萊塢。


1978年,《安妮·霍爾》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但是伍迪艾倫並沒有出席頒獎典禮。


這是一個巨大的嘲弄,紐約的知識分子看不上加尼福利亞的娛樂暴發戶。


而《安妮·霍爾》女主角黛安·基頓正是一個出生在陽光明媚的加州的魅力女子,夢想成為凱瑟琳·赫本這樣的人物。


與伍迪艾倫合作的這些年,她不斷帶給這位來自陰鬱紐約的憂鬱天才微笑、勇氣和力量,但終究改變不了個性與追求迥異的兩個人分道揚鑣的結局。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與黛安·基頓分手之後,伍迪艾倫結識了米亞·法羅,她因主演羅曼·波蘭斯基執導的影片《羅斯瑪麗的嬰兒》大放異彩。


米亞·法羅優雅的姿態、柔弱的聲音、清澈的眼睛,讓伍迪·艾倫彷彿看到了另一個自己,由此展開了電影生涯的第二個春天。


米亞·法羅的臉,容易讓人嗅到一股死亡的氣息。這種陰森的意像激發伍迪艾倫在隨後的作品中,將人格中的負面因子逐一展現:嫉妒、慾望、謀殺、精神分裂等等。


童年遭到反猶太分子的欺凌,遠超周圍同學的智商和天分引發被嫉妒和排斥,被本該是慰藉的母親所忽視和冷漠對待,這些創傷讓伍迪·艾倫持續多年尋求心理治療的幫助。


這段時期的作品《西力傳》、《俄狄浦斯的煩惱》、《情懷九月天》等等用英格瑪·伯格曼的思考方式深刻地剖析了一直糾纏自己的痛苦病因。


而最後與米亞·法羅的養女宋宜的緋聞,也讓這對藝術眷侶最終決裂,互相憎恨,對簿公堂。


放棄了與兩位獨立女性的糾纏之後,伍迪·艾倫也許最終找到了安全的感情臂彎:一位平淡的韓裔年輕女子,毫無攻擊性,像女兒一樣依賴著這個脆弱的小男人。由此,他發現了人生愛的真諦。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因為在經歷幾千年的文明之後,人類還是沒有學會去愛。” 落拓不羈的浪漫畫家胡安·安東尼奧在影片《午夜巴塞羅那》中感嘆道。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為了尋找真正的愛的歸宿,散發著原始激情的性感尤物斯嘉麗·約翰遜、佩內洛普·克魯茲等好萊塢最受男性垂涎的美人們,成為了伍迪·艾倫新的靈感繆斯。


他帶著她們遊蕩在歐洲大陸,體驗著一直幻想中的歐洲藝術家生活,在文學、繪畫、爵士樂、古建築中暢遊。


《午夜巴塞羅那》、《午夜巴黎》、《愛在羅馬》歐洲三部曲,讓伍迪艾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世界讚譽和高額票房。


在風光迤邐、浪漫多情的歐洲,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我不應該是一個美國人,而應該是一個歐洲人”。


他已走出陰霾,奔赴陽光。


“這不是一場災難,人應該學會在痛苦中生活,接受沒有出路的事實,因為我們成長中接觸的所有傳統解決辦法以及所有的處世哲學——心理治療、宗教以及唯理智論——都有沒有價值。”


於是,伍迪艾倫決定好死不如賴活著,自由地活著,從未屈服於這個時代的苛求、輕浮、潮流與範式。


“我想成為我自己,我能按自己的想法拍電影。”


對不起了,母上大人,我沒有按照您的要求成為一名律師,我只是成為了——伍迪艾倫


伍迪·艾倫:母上大人,求放過

“ 我不知道在我死後,是受人讚美還是遭人唾棄。”

------------------

影識集:一切只關於電影

All We Need is Movie!

微信公眾號:yingshiji-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